2 概述
穴位 | 志室 | ||
汉语拼音 | Zhishi | ||
罗马拼音 | Chihshih | ||
美国英译名 | Room of Determination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BL52 | |
日本 | 52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47 | |
富耶氏 | V47 | ||
德国 | B47 | ||
英国 | B47 | ||
美国 | BI52 |
志室为经穴名(Zhìshì 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2]。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2]。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阴部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3 志室的别名
精宫(《医学入门》),神关(《针经摘英集》),志舍(《神灸经纶》),志堂(《医学入门》),精舍[1]。
4 出处
5 穴名解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2]。
志,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者,意之所存(《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意有所存谓之志”),心之所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释名·释宫室》)。志虽藏于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载:“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精,精舍志”。)实成于心(《毛诗序》:“在心为志”),乃水之精、火之候(《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必须水火相济,神志乃成。此穴与肾俞平,肾属水,水之精为志,肾藏志,故以为名。[1]
6 所属部位
腰部[3]
7 精舍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志室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4][5]。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2]。
志室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8 精舍穴的取法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2]。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3寸处取穴[6]。
9 精舍穴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侧,由背阔肌下缘、腹外斜肌后缘和髂嵴后部之间围成,其底为腹内斜肌。该三角为腹壁薄弱区,易发生腰疝。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动脉分支分布[7]。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5]。
10 精舍穴的功效与作用
志室穴有补肾益精、利溲导湿的作用[2]。
肾藏志,志室穴在肾俞之旁,为肾气之所处,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志室穴可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和男性病[8]。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其循行背腰部,腰为肾之府,故可治疗经脉病[8]。
志室穴有滋补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作用,主治遗精、记忆力减退等,针灸本穴有壮肾添髓之效[1]。
11 精舍穴主治病证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阴部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阴部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等[2]。
志室穴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6]。
志室穴主治遗精、阳痿、阴痛、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7]。
志室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5]。
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2]。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前列腺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其它:阴囊湿疹,肾绞痛,消化不良。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6]。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可灸[6]。
12.2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13 精舍穴的配伍
志室配肾俞、关元,有补肾益精,壮阳固涩的作用,主治阳痿,遗精。
志室配命门、委中,有强壮腰膝,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配肾俞、命门,治腰痛[6]。
志室配关元、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治遗精、阳痿[6]。
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饮食不消,肓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逆,两胁急痛,霍乱。
15 精舍穴研究进展
15.1 对肾功能的影响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志室穴可调整肾功能,并且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1]。针刺正常人的志室,配复溜穴,多数人的尿量增加,尿中环磷酸腺苷、肌酐含量升高[1]。
16 参考资料
- ^ [1]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10.
- ^ [3]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0.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9.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3-254.
- ^ [7]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5.
-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3-254.
古籍中的精舍
- 《经穴汇解》:[卷之二]背腰部第四
肋之误诸书叉字入之误故改作入肋。志室(甲乙)一名精宫。(大成)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
- 《灵枢经脉翼》:[卷下]足太阳膀胱经歌
膈内七椎数魂门第九近阳纲意舍前行取胃仓肓门又勒接志室胞肓直抵秩边藏灵枢第十篇云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
-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五]腰脊痛(余见背痛)
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及其未舍五脏急治之。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宋建曰、...
- 《难经集注》:[卷之一经脉诊候第一(凡二十四首)]三难画图
左为肾。右曰命门。命门有穴。在背十四椎节下。又有志室二穴。在十四椎节下两旁各三寸。有神守于命门。不令...
- 《普济方·针灸》:[卷十三针灸门]腰脊痛
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及其未舍五脏。急治之。即今病方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宋建...
- 更多古籍中的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