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睛明为经穴名(Jīngmíng BLl)。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为手太阳、足太阳、足阳明、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睛:眼睛;明:明亮。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位于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正坐或仰靠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有明目疏风的作用。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等。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针尖沿目眶鼻骨边缘缓慢刺入,深0.5~1.0寸,忌作提插捻转等手法;禁灸。[2]
睛明[2]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经明
- 《血证论》:[卷一]脏腑病机论
脏腑各有主气。各有经脉。各有部分。故其主病。亦各有见证之不同。有一脏为病。而不兼别脏之病者。单治一...
- 《中国医籍考》:[卷二十一]明堂经脉(一)
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遂臻至妙。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经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下卷]全体总论
也。不知背脊一路髓筋。乃是髓入于脑之来路也。盖内经明言肾藏精。精生髓。细按其道路。则以肾系贯脊。而生...
- 《内经博议》:[卷之一人道部]六腑说
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此皆至阴之类。通乎土气。内经明指其阴。叔和以其为阳。读书无眼耳。《内经博议》清...
- 《类经》:[五卷脉色类]五、三部九候
,处百病,调虚实,而除邪疾也。愚按∶三部九候,本经明指人身上中下动脉如下文所云者,盖上古诊法,于人身...
- 更多古籍中的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