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证治

目录

1 拼音

jīng luò zhèng zhì

2 概述

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经络的分布规律,与脏腑器官的联系特点、功能特性以及经络异常反应,辨别经络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称之为经络证治。

经络证治内容丰富,在针灸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经络病证多由风寒湿邪外袭肌表,脏腑热邪内扰经络引起,常导致经络痹阻不通和经络所联系的器官发生病变。十二经脉证治是经络证治最重要的内容。

3 手太阴肺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由外邪痹阻经脉和肺热上扰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常可导致经脉循行部位发生病变,则可见臑臂内侧前廉酸楚病痛,或见拘急,或痿软,麻木不仁,肩臂痛等。治宜取本经腧穴及其络穴为主。

肺热上扰 肺热循经上冲,上扰清窍,则可见鼻衄,喉痹,缺盆中痛等。治宜取本经、手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可刺络放血,禁灸。

4 手阳明大肠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由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和大肠邪热循经上冲所致。

外邪痹阻 若外感风寒湿邪,导致经脉痹阻,则可见上肢外侧前缘酸楚疼痛,痿痹不用,麻木,臂痛不举,大指次指不用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并可施灸。

邪热上冲 头痛,目黄,齿痛颊肿,唇吻瞤动,口喎,鼽衄,咽喉肿痛,口臭,舌苔黄,脉弦数。治宜取本经、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点刺出血,禁灸。

5 足阳明胃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由外邪痹阻经脉和胃热上冲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侵袭经脉,则可见洒洒振寒,缺盆中痛,膺乳痛,髀股前廉痛,膝髌肿痛,胫外侧及足背痛。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并灸。

胃热上冲 若胃中邪热循经上逆,则可见口唇生疮,口臭,颈肿,喉痛,齿痛龈肿,鼻渊,鼻衄等。治宜取本经和手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6 足太阴脾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由外邪痹阻经脉和邪热上扰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外侵,痹阻经脉,则可见膝股内侧痛,足跗肿痛,四肢屈伸不利,痿痹不仁,足大趾引内踝痛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针灸并施。

邪热上扰 若脾经蕴热随经上扰,则可见舌强不语,舌本痛等症。治宜取本经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7 手少阴心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由外邪痹阻经脉和心火循经上扰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外侵,导致经脉痹阻,则可见胸痛,肩背痛,臑臂内廉冷痛,麻木不仁等。治宜取本经和手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针灸并施。

心火上扰 若心经热邪循经上扰,则可见嗌干目黄,口舌糜烂,舌肿,舌本麻木等。治宜取本经和手厥阴、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不灸。

8 手太阳小肠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由外邪痹阻经脉和邪热循经上扰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则可见头项强痛,臂痛不举,痛引肩胛,上肢外侧疼痛、麻木、痿痹不用。治宜取本经腧穴及小肠下合穴为主,针用泻法,或针灸并施。

邪热上扰 若邪热壅滞循经上扰,则可见目赤,咽痛,颔肿,耳鸣,耳聋等。治宜取本经和手少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不灸。

9 足太阳膀胱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由外邪痹阻经脉和邪热壅滞经脉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阻滞经脉,则可见头痛,项背强痛,腰、骶、髀、股等本经经脉循行部位疼痛、酸楚,或拘急,或痿痹麻木不用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

邪热壅滞 若膀胱蕴热,壅滞经脉,则可见鼻衄,头痛,目胀痛,痔疾等。治宜取本经和足少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10 足少阴肾经证治

本经病变因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侵犯经脉,导致经脉痹阻不通,则可见腰痛,膝软,股内后廉疼痛酸重,或麻木不仁,痿痹不用,足冷不能立地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并可配以皮肤针循经叩刺。

11 手厥阴心包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由外邪痹阻经脉和内热壅滞经脉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阻滞经脉,则可见心胸疼痛而牵引腋下,上肢痿痹,臑臂内侧疼痛、麻木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针灸并用。

热壅经脉 若邪热内扰,壅滞经脉,可见腋肿痛,心烦,手掌发热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

12 手少阳三焦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因外邪痹阻经脉和邪热上扰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则可见肩臂外侧酸胀疼痛、麻木,臂痛不能举,肘臂屈伸不利,小指次指不用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并灸。

邪热上扰 若风热外袭或内热上冲,或使经气阻滞,则可见头晕,耳鸣,暴聋,目赤,眦痛,颊肿,喉痛,瘰疬,胁痛,甚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治宜取本经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不灸。

13 足少阳胆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因外邪痹阻经脉和邪热上冲所致。

外邪痹阻 若风寒湿邪阻滞经脉,则可见胸胁疼痛,髀、股、膝外侧疼痛、麻木,小趾次趾不用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并灸。

邪热上冲 若胆热循经上冲,则可见耳聋,耳鸣,耳痛,偏头痛,耳后及目外眦痛,口苦等。治宜取本经和足厥阴肝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不灸。

14 足厥阴肝经证治

本经病变多因外邪痹阻经脉和风火循经上扰所致。

外邪痹阻 若寒湿邪气侵袭经脉,则可见少腹冷痛,疝气,睾丸偏坠胀痛,逢寒加剧,遇热稍安,或其经脉循行部位疼痛、麻木、转筋拘急、掣痛等。治宜取本经腧穴,针用泻法,并灸。

风火上扰 肝风或肝热随经上扰,则可见头晕目眩,目瞤,面肌抽动,口喎,吞咽不利,饮水即呛等。治宜取本经和手厥阴腧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