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入路齿状突切除术

目录

1 拼音

jīng kǒu rù lù chǐ zhuàng tū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参考

transoral approach for resection of odontoid process

3 手术名称

经口入路齿状突切除术

4 别名

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

5 分类

小儿外科/儿童颈椎的手术/齿状突畸形的手术/颈前入路

6 ICD编码

77.89

7 概述

经口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用于齿状突畸形的手术治疗。 齿状突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齿状突发育不良、齿状突末端小骨、齿状突分离及齿状突缺如。齿状突畸形因局部仅有韧带组织固定于寰枢关节,使局部很不稳定,容易因外伤导致脱位而引起脊髓损伤。临床上可无症状,但当受到轻微外伤时就可出现延髓或上段颈髓受压症状。文献报道多为青少年受累,表现为肌力减弱、共济失调、枕下部及颈部疼痛、斜颈、项肌紧张、活动受限等。有的可呈进行性四肢麻木,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而死亡。治疗上多主张积极手术。对无意中查体发现齿状突前后不稳定的距离小于5mm者,是否采取预防性增加稳定性的手术尚有争议,因为术后限制病儿的颈部活动难以使病儿及家长所接受。应将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交代清楚,然后再做出是否进行预防性融合术的决定。对于颈部有疼痛者可先行颈托固定,未见改善者则行寰枢椎融合术。对于颈椎不稳定而产生神经根症状者,可行枕颈融合术。对于颈髓受压者则行寰椎后弓或枢椎椎板切除,扩大枕骨大孔,切除纤维带,以达到解除对小脑、延髓及上段颈髓的压迫,然后行枕颈融合术。

C1~C2半脱位或脱位经牵引后有时不能复位,如果无神经症状,单纯进行原位后路融合术一般不增加其危险性,但如果进行椎板切除后路减压将明显增加死亡率,除非同时实施自枕骨至C2或C3的融合,否则后路减压增加了C1~C2的不稳定。如果C1~C2脱位需要复位,或由于临床的某些原因无法进行后路稳定性手术时,应考虑前路手术。可采用侧方的咽后入路或经口入路,但经口入路的切口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一般优先考虑咽后入路。

8 适应症

经口入路齿状突切除术适用于:

1.C1~C2半脱位或脱位经牵引后不能复位,脑干腹侧受压症状未缓解。

2.颅底凹陷出现神经症状,经牵引后齿状突不能复位,先进行后路固定术后再进行前路齿状突切除术。

9 术前准备

1.术前3~5d口腔雾化消毒3次/d。

2.根据术前鼻咽部的细菌培养,术前1d预防性经静脉应用抗生素。

3.术前1d安装头颅环-背心固定架。

10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示意图见12.28.1.3.1-1。

11 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使用不易塌陷的导管和支架环进行气管内插管。若准备做广泛解剖,应行气管切开。将病儿置于头低仰卧位。

12 手术步骤

12.1 1.切口

通过开口器牵开上、下颌,然后触摸辨别椎体,第1颈椎即寰椎前方的中线有一结节,第2、3颈椎之间的椎间盘凸出,可作为另一定位标志。在咽后壁正中做一纵形切口(图12.28.1.3.1-2)。

12.2 2.显露

沿中线切开软腭,然后自中线向下分离到椎体,并向两侧牵开至枢椎侧块外缘(图12.28.1.3.1-3)。椎动脉位于侧块外缘的外侧,务必小心不要损伤椎动脉。软组织瓣可用长线牵开。

12.3 3.齿状突切除

采用高速微动钻打磨,以前结节为中心,将寰椎前弓切除约1cm,然后将齿状突打磨薄,再用咬骨钳仔细地将余下的齿状突咬除。

12.4 4.植骨

对于未进行后路融合固定者,根据情况也可采用寰枢关节植骨融合。Fang和Ong介绍用长方形的自体髂骨骨块置入寰椎侧块、枢椎侧块和椎体之间所预制的相似形状的植骨床中,实现了C1~C2前路融合。如果只进行前路减压,继之应做后路融合。

12.5 5.闭合切口

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将韧带及骨膜向中间靠拢,逐层间断缝合肌肉、椎前筋膜和黏膜。

13 术中注意要点

一般先进行后路融合固定后再进行齿状突切除术,如果因特殊原因未进行后路手术者,也可考虑二期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14 术后处理

经口入路齿状突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麻醉未醒时在台上将Halo-Vest架安装固定。10周后改用颈围领固定8周。

2.麻醉醒前经鼻腔插入胃管,经胃管饮食7d。

3.静滴地塞米松5~10mg,2次/d。

4.雾化吸入,3次/d,3~5d。雾化液在生理盐水20ml中加入地塞米松5mg,庆大霉霉素8万U。

5.术后持续静滴抗生素至少3~5d,必要时采用脱水药。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