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边草

目录

1 拼音

jǐng kǒu biān cǎo

2 英文参考

rough brake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井口边草

井口边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凤尾草之别名[1]

3.1 别名

背阴草、金鸡尾、鸡脚草、井口边草、凤尾蕨[2]

3.2 来源及产地

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或根。分布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2]

3.3 性味归经

淡、微苦,凉。入肝、肾、大肠经。[2]

3.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2]

1.治湿热痢,泄泻,黄疸,淋浊,带下,鼻衄,吐血,尿血,便血,崩漏,感冒发热,咽喉肿痛,乳腺炎。煎服:9~18g。[2]

2.治腮腺炎,疔疮,湿疹,鲜品捣烂敷;荨麻疹,凤尾草适量,食盐少许,水煎洗。[2]

3.5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种蕨素(Pterosin)及其衍生物,芹菜素-7-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又含鞣质、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等。[2]

3.6 药理作用

煎剂在体外试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

4 《*辞典》·井口边草

4.1 出处

《云南中草药》

4.2 拼音名

Jǐnɡ Kǒu Biān Cǎo

4.3 别名

凤尾草(《滇南本草》),黑枸杞(《云南中草药》)。

4.4 来源

为风尾蕨科植物亮凤尾蕨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4.5 原形态

常绿多年生草本。根茎较短,横生,密生线状披针形鳞片,暗棕色。叶丛生,1~2回羽状分裂,长30~60厘米,革质光滑,叶柄草绿色,长约30厘米,稍弯曲,末端深棕色,表面粗糙,仅基部生有鳞片;营养叶裂片长线形,较孢子叶为宽,可达1.2厘米,边缘有锯齿;孢子叶裂片长线形,稍革质,宽4.5~6毫米,有锯齿,主脉于背面突出,细脉横生,时有分叉;孢子囊群沿下面叶缘着生,部分叶缘稍反卷;囊群盖狭条形,膜质,孢子棕黄色。

4.6 生境分布

生于竹林边、河谷、石缝和山林湿地。分布西南地区。

4.7 性味

①《滇南本草》:"辛,无毒。"

②《云南中草药》:"淡微苦,寒。"

4.8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痢疾,肠炎,小便淋痛,痈疮疖肿,骨折。

①《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筋断骨碎,敷患处;脱肛敷囟门即入,随后换药。"

②《云南中草药》:"消炎止痢,舒筋接骨。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炎利尿,活络止痛。治痢疾,肠炎,肝炎,咽喉炎,泌尿系炎症,痈疮疖肿,风湿,跌打疼痛。"

4.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4.10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