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食管肌层切开胃底覆盖术

目录

1 拼音

jīng fù shí guǎn jī céng qiē kāi wèi dǐ fù gài shù

2 英文参考

transabdominal esophagomyotomy with fundoplication

3 手术名称

经腹食管肌层切开胃底覆盖术

4 别名

经腹食道肌层切开胃底覆盖术

5 分类

胸外科/食管手术/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

6 ICD编码

42.7 03

7 概述

胃底覆盖是将食管埋入胃壁,起到抗反流的作用。方法是将胃底覆盖于肌层切口之黏膜膨出部位,使贲门切迹得以锐化,肌层切缘可被隔开,藉以保护食管黏膜,防止破裂。

8 适应症

经腹食管肌层切开胃底覆盖术适用于:

1.内科治疗效果不好,食管扩张及屈曲明显,或合并有其他病理改变,如膈上憩室、裂孔疝或怀疑癌肿者。

2.曾行扩张治疗,或导致胃食管反流并发生食管炎者。

3.症状严重而不愿作食管扩张者。

9 禁忌症

1.心肺功能有严重障碍者。

2.营养状态低下,血红蛋白低于6.0g/L者。

10 术前准备

1.有营养不良者,术前应予纠正,可经中心静脉插管,胃肠外营养支持或予以内科治疗或扩张治疗,使之能经口进流质食物。

2.有肺部并发症者予以适当治疗。

3.由于食物潴留于食管,食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术前3d每晚要插胃管清洗食管1次,清洗后注入抗生素溶液。麻醉前重复1次,清除隔夜积存的分泌物并将胃管留置。术前用药不应给丸剂或片剂。

11 手术步骤

1.完成食管肌层切开术(图5.6.2.1.3-1),切断结扎胃短动脉、游离胃底部。

2.用胃前壁浆肌层缝盖食管肌层左侧切缘(图5.6.2.1.3-2),最高一针要超过肌层切口顶端,最低一针则在食管胃连接处。

3.右侧食管切缘和胃底浆肌层缝合,完全覆盖食管黏膜(图5.6.2.1.3-3)。

4.胃底包盖完成,胃与膈肌固定数针(图5.6.2.1.3-4),注意胃壁缝针不能穿透黏膜。

5.亦可在胃底游离后,将胃底自食管后方绕过,缝合于肌层切口,覆盖食管切口部(图5.6.2.1.3-5,5.6.2.1.3-6)。

12 术后处理

1.按开胸术后常规处理。

2.术中未发生食管黏膜破裂者,术后24h可停止胃肠减压,术后48h拔除胃管,先少量饮水,逐渐进流质饮食,术后第10天可进半流饮食。若术中黏膜穿孔曾行修补者,术后留置胃管减压,禁食延长至第7天。

13 并发症

食管肌层切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食管黏膜穿孔、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及症状不解除。

13.1 1.食管黏膜穿孔

术中如发生食管穿孔,经检查发现修补后,术后很少发生问题。术中未曾注意到有黏膜穿孔或缝合后又发生穿孔者,术后可发生脓胸。发现于手术后12h以内者,可再次手术修补,否则应行胸腔闭式引流,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待自愈。瘘口较大,持续1个月以上不愈合者常须手术修补或食管重建。

13.2 2.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肌层切开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很难确定。X线检查见到肌层切开术后的反流发生率约为30%~50%,但不一定都有症状。有症状者术后感到胸骨后有灼热感或有反酸。内科对症治疗,如溃疡饮食、制酸剂、床头抬高和抗炎等可以缓解症状。预防措施为术中保持膈肌食管裂孔和食管膈肌韧带完整,加作幽门成形术等。内科治疗6个月未能治愈者,应予手术纠正。

13.3 3.食管裂孔疝

行Heller食管肌层切开术的患者5%~10%可发生裂孔疝,可以是滑动型、食管旁型或混合型。滑动疝常伴有胃食管反流。食管旁疝可造成绞窄。预防方法是在食管后方将左右膈脚缝合3针,缩小裂孔,同时将贲门部固定在膈下。裂孔疝确诊后予以手术修补,有嵌顿疝可疑时,则立即开胸探查。

术中为了探查腹部或为了便于施行肌层切开术而在膈肌上做了切口,术后可能裂开造成膈疝。

13.4 4.症状不解除

手术后约6%患者仍持续有下咽困难,常因为肌层切开不完全或切开太短所致。对这些患者,可用45F~50F探子作食管扩张以解除症状。食管肌层切开不足或食管扩大明显,缺乏张力并有屈曲造成排空障碍者,则术后可能仍有反胃症状。

食管肌层切开术后经无症状间期后又发生症状的原因,可能是肌层切口愈合或食管胃反流造成了反流性食管狭窄。也可能是非反流性狭窄引起,即食管贲门发生癌肿或失弛缓症致神经肌肉退行性变。

应确定症状发生的原因,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要考虑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情况、手术失败的原因及术中所见。若肌层切开不充分或已愈合,可予延长切口或再行新的肌层切开术,有消化性狭窄者可予切除及用结肠重建。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