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Jingfeng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834-91
2.3 处方
僵蚕(麸炒) 100g 天麻 200g 苍术(米泔水制) 75g 大黄 75g 白芷 75g 雄黄 25g 胆南星 50g 天竺黄 50g 蟾酥 7. 5g 细辛 20g 全蝎 50g 朱砂 35g
2.4 制法
以上十二味,除蟾酥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僵 蚕等九味粉碎成细粉,与雄黄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将蟾酥用白酒溶化,加适量水泛 成小丸,低温干燥,朱砂粉末包衣,即得。
2.5 性状
2.6 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体壁碎片无色至淡黄色至棕黄色,表面 有极细的菌丝体。体壁碎片绿黄色,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草 酸钙针晶细小,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或散 在,长25~90μm。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 140μm。油管内含黄棕色分泌物,有的 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圆簇状草酸钙簇晶,直径 6~18μm。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 形,壁细波状弯曲,夹有类方形或长圆形 分泌细胞。不规则碎块近无色,透明或半透 明,断面平整,边缘折光较强。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具金属光泽。不规则碎块 鲜红色至暗棕红色,具金属光泽,边缘暗黑色。
(2) 取本品粉末0. 6g,加甲醇 5ml,浸泡 1小时,滤过,取滤液 5滴置白瓷皿中, 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及硫酸 2滴,渐显污紫色至紫棕色?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清热,镇惊,祛风,化痰。用于小儿惊风,四肢抽搐,牙关紧 闭,痰盛气促。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初生儿一次 5粒; 2~ 3个月小儿一次10粒; 4~5 个月 小儿一次15粒;周岁小儿一次20粒,一日 1~ 2次。
2.10 规格
每 160粒重 1g
2.11 贮藏
密闭,防潮。
古籍中的惊风丸
- 《推拿抉微》:[第三集·治疗法]我之风症谈
之说。未知热极所生之风,亦多系热风耳。查其所称惊风丸,即系治热风之药。惟其称此种丸药,可治急慢惊风...
- 《古今医案按》:[卷五]肿胀
喻嘉言治袁仲卿之子。仆水救出。大热呻吟。儿科以惊风丸散与服。二日遂昏迷不醒。胸高三寸。颈软息微。喻...
- 《活幼口议》:[卷之十四]醒脾散
仍加既济丹及观音全蝎散俱良其疾复有引掣搐搦无与惊风丸散及脑麝寒凉等药其症愈恶其候愈盛不惟惊风未退且...
- 《幼科折衷》:[上卷]热症
面青自汗,心悸不宁,脉数烦躁,颠叫恍惚,以钱氏惊风丸、安神丸主之。夜热者但夜间发热,是阴中有阳邪也...
- 《幼幼新书》:[卷第九]慢惊风第三
,心神不安,呕吐痰涎,身体壮热,筋脉不利,睡卧多惊,风热不除,变化非一,进退不定,荏苒经时,故名慢...
- 更多古籍中的惊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