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神经卡压症

目录

1 拼音

jǐng cóng shén jīng kǎ yā zhèng

2 英文参考

plexus cervical neurovascular entrapment

3 概述

颈肩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常常将其归于颈椎病、颈筋膜炎、颈项部肌肉劳损、肩周炎等,但部分病例疗效不佳。Kessler、Nikolai、陈德松等先后报道颈丛封闭、松解治疗和手术减压等治疗方法,症状获得显著缓解或消失。为此,作者通过临床与尸体解剖研究了颈丛的局部解剖,着重追踪了其行径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颈丛神经根部或合干处的软组织卡压可能是颈丛神经卡压症的主要病因。中斜角肌、前斜角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的腱性起始纤维,交叉于颈神经根间,是产生颈丛神经卡压的解剖基础。

颈丛神经卡压症以颈部疼痛、不适,颈部、头皮侧方及耳周感觉减退为特征,并可合并有胸腔出口综合征。

保守治疗颈丛神经卡压症,于颈部压痛的最痛点做诊断性封闭治疗。对合并胸腔出口综合征的颈丛神经卡压症患者,因手部症状较重,大多需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4 疾病名称

颈丛神经卡压症

5 英文名称

plexus cervical neurovascular entrapment

6 分类

骨科 > 脊柱疾患 > 颈丛及椎孔外颈神经卡症

7 ICD号

G54.2

8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病因

颈丛神经根部或合干处的软组织卡压可能是颈丛神经卡压症的主要病因。

9 发病机制

解剖学观察,发现锁骨上神经及颈3、颈4神经合干处有多个成串的淋巴结位于神经旁;包绕神经的组织除脂肪外,还有纵横交错的坚韧的纤维组织。中斜角肌、前斜角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的腱性起始纤维,交叉于颈神经根间,是产生颈丛神经卡压的解剖基础。

10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表现

颈丛神经卡压症以颈部疼痛、不适,颈部、头皮侧方及耳周感觉减退为特征,并可合并有胸腔出口综合征。根据作者近几年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其临床症状百分比见表1。

此外,作者发现约28%的颈丛神经卡压症病例合并有胸腔出口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见表2。

11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并发症

少数颈丛神经卡压症病例合并有胸腔出口综合征。

12 辅助检查

X线片,可除外颈椎椎体及颈脊柱疾患。

13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诊断

1.以颈肩部不适为主要症状。

2.以耳周、颈侧方感觉减退为主要体征。

3.排除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患。

4.颈部痛点局部封闭后,症状消失,感觉立即好转,甚至恢复正常。

5.可同时伴有胸腔出口综合征。

14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治疗

14.1 保守治疗 

对来诊的颈丛神经卡压症患者均于颈部压痛的最痛点做诊断性封闭治疗,其中90%的病例最痛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界处后上方(图1),个别患者最痛点在交界处下方1~1.5cm处。

局部封闭药物:用曲安奈德2ml加0.5%布比卡因2ml局部封闭后症状大多立即消失,颈肩部即感轻松,但约半数病例第2天症状重新出现,另一半病例3~10天后症状逐渐出现,仅个别病例在数小时后症状重现。

局封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并辅以颈椎牵引及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及地巴唑等。经此治疗,半数以上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

14.2 手术治疗

见图2~6

对合并胸腔出口综合征的颈丛神经卡压症患者,因手部症状较重,大多需手术治疗。术中切断前、中、小斜角肌,同时对颈3、4及颈2、3合干处做松解,并切开包绕神经的结缔组织;在颈5椎间孔水平或稍上方再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部分。术后颈肩部疼痛和不适大多消失,颈部、耳周、锁骨区及肩外侧上方的针刺感觉也恢复正常。本术式切口较低,术中不能探查颈2、3的神经根,因此对需显露上颈椎者,切口可向上延长。

14.3 结果 

可按以下标准评定:

优:症状完全消失。

良:残留部分症状,不影响工作。

可:症状部分缓解,影响工作。

差:症状未减轻或加重。

根据作者的经验,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者的治疗结果优良率约为65%左右,而在用手术疗法治疗的病例中这一比例可高达95%以上。

15 预后

颈丛神经卡压症的预后尚可。

16 相关药品

曲安奈德、布比卡因、地巴唑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