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经别是经脉另行别出而循行在身体较深部的分支[1] ,即十二经脉别[1]。十二经脉别行深入体腔,循行于胸腔、腹腔及头部,具有补充十二经脉内外循行联系,加强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之联系的功能[2] 。出《黄帝内经灵枢·经别》。
十二经别循行有“离、入、出、合”的特点。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进入胸腹腔称“入”;浅出头项部称“出”;阴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在头部合入于本经,称“合”。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合”。其中足太阳、少阴经别为一合;足少阳、厥阴经别为二合;足阳明、太阴经别为三合;手太阳、少阴经别为四合;手少阳、厥阴经别为五合;手阳明、太阴经别为六合。着重说明了经别阴阳表里相合,并上通于心和头面,扩大了十二经对躯体各部的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以及足六经对心脏的联系[3]。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5.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古籍中的经别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二]经别第十一
也。请卒言之。此论十二经脉。十五大络之外。而又有经别也。五位。五方之定位。六律建阴阳者。创建六阴六阳...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二经脉第十]附任脉歌
隧。荣行于十二经脉之中。其出于孙络皮肤者。别走于经别。经别者。脏腑之大络也。盖从大络而出于络脉皮肤。...
- 《医灯续焰》:[卷七]喉痹脉证第六十
壅塞痰涎,水浆不下。一二日,即能杀人。十二经脉与经别,多过于此。即不然,亦在其前后左右也。有经脉过者...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七]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必中其经。非络脉之比也。经谓十二经之别。即灵枢经别篇之所谓足太阳之正。与足少阴之正为一合。足少阳之...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卷上]经络第二
。鱼际。其间穴名。)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止。经别篇又云。上出缺盆。循喉咙。)其支者。从腕后(臂骨...
- 更多古籍中的经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