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棘红细胞 (最后修订于2013/2/24 23:22:25)[共816字]
摘要:
棘细胞(acanthocyte):红细胞表面有针尖状突起,其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不一。在β脂蛋白缺乏症患者的血涂片中出现较多。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注意与皱缩红细胞区别。皱缩红细胞周边呈锯齿形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棘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这种红细胞见于:棘细胞增多症(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其它也见于肝病及制片不当时,正常红细胞也会变成棘细胞。作者:佚名
- 早产儿维生素E缺乏症2例
部呈紧张性水肿,质地硬,肤色正常。实验室检查:WBC9.4×109/L,N0.56,L0.42,Hb8g/L,RBC2.9×1012/L,网织红细胞0.04,PLT200×109/L,血涂片可见棘形红细胞,拟诊:维生素E缺乏症。治疗:维生素E100mg每日1次肌肉注射。另外,维生素E针剂+山莨菪碱针剂混合(山莨菪碱可扩血管,有利于皮肤吸收),外涂水肿局部,每日2次,随后按摩硬肿部位,6天痊愈出院
-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
生明显活跃,G:E=24.50。粒系增生活跃,中、晚幼粒细胞比值偏高。部分细胞胞体大且不规则,胞浆颗粒增多增粗,易见空泡。红系增生重度减低,片尾可见大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呈正细胞正色素,可见部分棘形红细胞,其棘突分布较均匀,钝圆状。淋巴细胞占21%。全片共见巨核细胞274个。血小板散在多见。片尾组织细胞较易见,多为幼稚型、颗粒型组织细胞,可见噬血细胞。血片:白细胞增高。NAP染色阳性率76%,积
- 第二节 细胞学检查
osis) 50%的周围血淋中细胞中有空泡。 (二)Ⅱ型糖原沉积痛(pompediease)血液涂片可见泡沫细胞。 (三)β-脂蛋白缺乏病(Bassen–KornWeigdiesae)可见大量棘红细胞。 (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eogressivemusclardystrophy) 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蝶形凹陷明显。 三、脑脊液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1岁以下 0~30×10
- 30.2遗传病的营养治疗
贫血有许多种。例如F地中海贫血、A2地中海贫血、A2F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G、D、E、H、Freiburg、S等类型)、遗传性细胞发育不良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无β脂蛋白血症(棘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形红细胞增多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 溶血性贫血患者在营养治疗上应给予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有利于贫血的恢复。因不缺铁,无须用铁剂。吃
-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查--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成障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或α型)镰形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C、D、E病等小红细胞低色素型红细胞过度破坏 红细胞内异常1.红细胞膜的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棘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正常红细胞型2.红细胞酶的缺陷无氧糖酵解途径红细胞酶向导陷所致溶血性贫血如丙酮酸激酶缺陷等缺乏磷酸戊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所需酶变异的溶血性贫血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变
- 第二节 贫血
瘤、骨髓纤维化)营养缺乏伴发的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二、主要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或丢失所致的贫血(一)红细胞内部异常1、膜缺陷(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3)遗传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和口形红细胞增多症2、酶缺乏(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丙酮酸激酶缺乏和其它酶缺乏(3)卟啉症3、珠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1)镰状细胞病和有关疾病(2)不稳定血红蛋白(3)低氧
- 脑室内棘球囊虫病1例
脑室内棘球囊虫病1例(pdf)脑室内棘球囊虫病少见。我院曾收治1例,经CT和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23岁。于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部胀痛,以右侧为重。近2个月来,头痛症状持续加重,右顶部为著,并伴有恶心,晨起时更甚。患者生于原籍,未到过外地。无外伤及手术史。无传染病史。家庭史无异常。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查体合作。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
- T细胞疫苗:应对棘手的疾病
聪明的士兵:扫描电子显微镜拍出的T细胞照片(加伪色)。来源:#169;DavidScharf|ScienceFaction|Corbis传统的疫苗对某些传染病束手无策。医生们常用的疫苗可以激发人体产生抗体,但是这些抗体却对躲在体细胞内,并导致慢性疾病的微生物没有效果。和传统疫苗相比,T细胞疫苗可以激活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理论上可以更好地找到隐藏在细胞内的微生物,预防由它们导致的慢性感染。但是,到目
- 《神农本草经》:[卷二中经]白棘
味辛,寒。主心腹痛,痈肿渍脓,止痛。一名棘针。生川谷。《名医》曰∶一名棘刺。生雍州。案∶《说文》云∶棘,小枣丛生者。《尔雅》云∶髦颠棘。孙炎云∶一名白棘。李当之云∶此是酸枣树针,今人用天门冬苗代之,非是真也。案∶《经》云∶天门冬,一名颠勒。勒、棘,声相近,则今人用此,亦非无因也。《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衍义》:[卷十四]白棘
一名棘针,一名棘刺。按经如此甚明,诸家之意强生疑惑,今掠不取,求其经而可矣。其白棘,乃是取其肥盛紫色,枝上有皱薄白膜先剥起者,故曰白棘。取白之意,不过如此。其棘刺花,乃是棘上所开花也,余无他义。今人烧枝取油,涂垢发,使垢解。《本草衍义》宋·政和六年寇宗奭公元1116年
- 《证类本草》:[卷第十三]棘刺花
菥,一名马朐,一名刺原。又有枣针,疗腰痛,喉痹不通。陶隐居云∶此一条又相违越,恐俚言多是,然复道其花一名菥,此恐别是一物,不关枣针也。今俗人皆用天门冬苗,吾亦不许,门冬苗乃是好作饮,益人,正自不可当棘刺尔。唐本注云∶棘有赤、白二种。亦犹诸棘色类非一,后条用花,斯不足怪。以江南无棘,李云用棘针。天门冬苗一名颠棘,南人以代棘针,陶不许。今用棘刺,当用白者为佳。花即棘花,定南人昧于枣棘之别,所以同用棘
-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白棘
(《本经》中品)。【校正】并入《别录》棘刺花。【释名】棘刺(《别录》)、棘针(《别录》)、菥(《别录》)、马朐(音劬)。时珍曰∶独生而高者为枣,列生而低者为棘。故重为枣,平为【集解】《别录》曰∶白棘生雍州川谷。棘刺花生道旁,冬至后一百二十日采之,四月采实。当之曰∶白棘是酸枣树针。今人用天门冬苗代之,非真也。恭曰∶棘有赤、白二种。白棘茎白如粉,子、叶与赤棘同,棘中时复有之,亦为难得。其刺当用白者为
- 《新修本草》:[卷第十三]棘刺花
月采。一名菥,一名马朐,一名刺原。又有枣针,疗腰痛、喉痹不通。此一条又相违越,恐李所言多是,然复道其花一名菥,此恐别是一物,不关枣刺也。今俗人皆用天门冬苗,吾亦不许。门冬苗乃是好作饮,益人,正不可当棘刺耳。〔谨案〕棘有类非一。后条用花,斯不足怪。以江南无棘,李云用枣针。天门冬苗一名颠棘,南人取以代棘针,陶亦不许,今用棘刺,当取白者为胜。花即棘花,定无别物。然刺有两种,有钩、有直,补益用直者,疗肿
- 《神农本草经赞》:[卷二中经]白棘
味辛寒。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一名棘针。生川谷。茎如粉白。低列思名。针穿直刺。爪利钩萦。鸨来肃肃。蝇止营营。景风至。赤实心诚。苏恭曰。白棘根如粉白。李时珍曰。列生而低者。为棘。观名可辨。名医曰。一名棘针。尔雅翼。棘刺有直者。钩者。群芳谱。一名赤龙爪。诗。肃肃鸨翼。集于苞棘。又营营青蝇。止于棘。白虎通德论。景风至棘造实。陈留耆旧传。夫棘中心赤。外有刺。象我言有棘。而赤心之至诚也。《神农本草经赞》
- 《名医别录》:[中品·卷第二]白棘
无毒。主决刺结,治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一名棘刺。生雍州《本经》原文∶白棘,味辛,寒。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一名棘针。生川谷。《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公元220-450年
-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四枳]白棘
一名棘刺棘针。独生而高者为枣。列生而低者为棘。白棘肥盛紫色枝。有皱薄白膜。先剥起者。厥名取白。义当在此。气味辛寒。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决刺结。别录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棘针疗腰痛喉痹不通。附方腹胁刺痛不可忍。因肾脏虚冷者。棘针钩子一合焙。槟榔二钱半。水一盏。煎五分。入好酒半盏。更煎三五沸。分二服。疔疮恶肿。外治棘针倒钩烂者三枚。丁香七枚。同入瓶烧存性。以月内孩子粪和涂
- 《证类本草》:[卷第十三]白棘
\r白棘\pd340.bmp\r味辛,寒,无毒。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决刺结,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一名棘针,一名棘刺。生雍州川谷。陶隐居云∶李云∶此是酸枣树针。今人用天门冬苗代之,非是真也。唐本注云∶白棘,茎白图经曰∶白棘,棘针也。生雍州,棘刺花生道旁,今近京皆有之。棘,小枣也。丛高三、四尺,花、叶、茎、实都似枣,而有赤白二种。苏恭云∶白棘,茎白如粉,子、叶与赤棘同,赤棘
- 《本草图经》:[木部中品卷第十一]白棘
\r白棘\ph352.bmp\r,棘针也。生雍州。棘刺花生道旁,今近京皆有之。棘,小枣也,丛高三、四尺,花、叶、茎、实都似枣,而有赤、白二种。苏恭云∶白棘,茎白如粉,子、叶与赤棘同,赤棘中时复有之,亦为难得耳。然有钩直二种∶直者,宜入补药;钩者入痈肿药。针采无时。花冬至后百二十日采,实四月采。又枣针疗喉痹不通,药中亦用。陈子昂《观玉篇》云∶在张掖郡时,有人以仙人杖为白棘,同旅皆信之。二物都不相类
-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木部中品]白棘
味辛,寒,无毒。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决刺结。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一名棘针,一名棘刺。生雍州川谷。《千金翼方》唐·开耀二年孙思邈公元682年
- 《证类本草》:[卷第三十]巴棘
味苦,有毒。主恶疥,疮出虫。一名女木。生高地,叶白有刺,根连数十枚。《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公元960-1279年
- 《名医别录》:[中品·卷第二]棘刺花
味苦,平,无毒。主治金创内漏,明目。冬至后百廿日采之。实,主明目,心腹痿除热,利小便。生道旁。四月采。一名菥,一名马朐,一名刺原又有枣针,治腰痛、喉痹不通。《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公元220-450年
- 《肘后备急方》:[卷七]治卒毒及狐溺棘所毒方第五十五
肿痛烦热,入腹则杀人。烧马鞭皮,末,以膏和,敷上。又方,多饮淳酒,取醉,即愈。又剥死马,马骨伤人手,毒攻欲死方。便取死马腹中屎,涂之。即瘥,姚同。又方,以手纳女人阴中,即愈。有胎者不可,令胎堕。狐尿棘刺刺人,肿痛欲死方。破鸡,拓之,即瘥。又方,以热桑灰汁渍,冷复易,取愈。《短剧》方,以热蜡着疮中,又烟熏之。令汁出,即便愈。此狐所尿之木,犹如蛇也,此下有鱼骨伤人。附方《图经》云,治恶刺,及狐尿刺。
- 《名医别录》:[下品·卷第三]巴棘
味苦,有毒。主治恶疥疮,出虫。一名女木。生高地,叶白有刺、根连数十枚。《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公元220-450年
-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木部中品]棘刺花
味苦平,无毒。主金疮内漏,冬至后百二十日采之。实∶主明目,心腹痿痹,除热利小便,生道旁,四月采。一名菥,一名马朐,一名刺原。又有枣针,疗腰痛,喉痹不通。《千金翼方》唐·开耀二年孙思邈公元682年
- 《本经逢原》:[卷三灌木部]白棘
辛寒无毒。《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决刺结。发明白棘乃小枣树上针,故能决刺破结。《本经》主痈肿溃脓,与皂刺不甚相远。《别录》治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疗喉痹不通。又治腹胁刺痛,尿血痔漏,皆取其透达肝肾二经也。《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7-1700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五劳疰]棘刺丸
治虚劳肾气不足梦泄棘刺葳蕤石斛膝浓朴龙齿远志(各一两)干姜(三分)乌头甘草防风天门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温酒下三十丸《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有名未用]巴棘
味苦,有毒。主恶疥疮,出虫。一名女木。生高地,叶白有刺,根连数十枚。《千金翼方》唐·开耀二年孙思邈公元682年
- 《本草图经》:[木部中品卷第十一]棘刺花
棘刺花,文具白棘条下。《本草图经》宋苏颂公元960-1279年
- 《新修本草》:[卷第二十]巴棘
味苦,有毒。主恶疥疮,出虫。一名女木。生高地,叶白有刺,根连数十枚。《新修本草》唐苏敬等20余人编写公元659年
- 《本草经集注》:[草木中品]白棘
味辛,寒,无毒。主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决刺结,治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一名棘针,一名棘刺。生雍州川谷。李云此是酸枣树针,今人用天门冬苗代之,非真也。(《新修》一四三页,《大观》卷十三,《政和》三二九页)《本草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公元502-557年
- 《新修本草》:[卷第十三]白棘
味辛,寒,无毒。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决刺结,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针,一名棘刺。生雍州川谷。李云此是酸枣树针,今人用天门冬苗代之,非真也。〔谨案〕白棘,茎白如粉KT子,叶与之,亦为难得也。《新修本草》唐苏敬等20余人编写公元659年
- 《本草经集注》:[草木中品]棘刺花
味苦,平,无毒。主治金疮、内漏,明目。冬至后百廿日采之。实,主明目,心腹痿痹,除热,利小便。生道旁。四月采。一名菥,一名马朐,一名刺原。又有枣针,治腰痛、喉痹不通。此一条又相违越,恐李所言多是,然复道其花一名菥,此恐别是一物,不关枣针也。今世人皆用天门冬苗,吾亦不许。门冬苗乃是好作饮,益人,正不可当棘刺尔。(《新修》一四《本草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公元502-557年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肾脏方精极第四]棘刺丸
治虚劳,诸气不足,梦泄失精方。棘刺干姜菟丝子(各二两)天冬乌头小草防葵山药萆细辛石龙芮枸杞子巴戟天葳蕤石斛浓朴牛膝桂心(各一两)上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二服。(深师以蜜杂鸡子白各半和丸,苦患风痿痹气,体不便,热烦满,少气消渴,加葳蕤、天冬、菟丝子。身黄汗,小便赤黄不利,加石龙芮、枸杞子。关节腰背痛,加萆、牛膝。寒中气胀,时泄数唾呕吐,加浓朴、干姜、桂心。阴囊下湿精少,小便余沥,加
-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棘刺丸
治男子百病,小便过多失精方。棘刺石龙芮巴戟天(各二两)浓朴麦门冬菟丝子萆(《外台》作草鞋)柏子仁葳蕤小草干地黄细辛杜仲牛膝苁蓉石斛桂心防葵(各一两)乌头(半两)上十九味为末,蜜和更捣五六千杵,丸如梧子大,饮下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以知为度。治尿数而多者方∶用羊肺一具作羹,纳少羊肉和盐、豉,如食法,任性食,不过三具。治消渴,阴脉绝,胃反而吐食者方∶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白术桂心生姜(各三两)甘草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机制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机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检测31例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的红细胞受体花环率(PCR),并与36例非EPO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进行比较,同时对EPO治疗组患者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红细胞分子流动性(Pf)及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测定。结果发现血红蛋白与MDA呈负相关,MDA与Pf呈正相关,PCR与Pf呈负相关。EPO
- 现代红细胞免疫学
纸出版日期:2002-6-1页数:292字数:488000印刷时间:2002/06/01版次:1附件:图内容提要:本书从整体观点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天然免疫研究前沿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方面,尤其是红细胞免疫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包括红细胞天然免疫研究发展史,红细胞免疫物质分类与功能,方法与应用,红细胞载体制备新方法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红细胞免疫技术与理论在临床医学、中医、针灸、运动生理、兽医生物
-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autologousredcellagglutinationassay)与一般间接血凝试验不同之处为反应中的红细胞是未经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主要试剂材料为抗人O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能与不论何种血型的红细胞结合,但不引起凝集反应。这种抗体与另一特异性抗体连接成的双功能抗体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如与特异性抗原连接,则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
- 刺毛红细胞
刺毛红细胞亦称锯凿细胞。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病,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作者:佚名
- 非小细胞肺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
2005年03月03日ClinicalCancerResearchVol.11,993-999,February2005在许多正常和肿瘤性非造血组织中常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的表达。近期,法国学者KoamiDagnon等研究了在非小细胞性肺癌中Epo及Epo-R的表达,还有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的表达
- 红细胞膜研究进展及在红细胞流变学相关领域应用讨论
胞体积与表面积比,细胞内粘度、细胞膜机械特性和膜蛋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相关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离子载体阻断剂并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的条件下,红细胞的体积会减小,变形能力下降,并进一步推动盘状红细胞向棘状红细胞转变。表明钙的积累而造成膜机械特性的改变[6]。可能的机制在于在此作用条件下,粘附在细胞膜上的血红蛋白增多,并导致膜硬度增大,是影响细胞的流变特性的因素之一[7]。红细胞膜中央存在一个疏水区
- 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在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小鼠胎肝细胞培养红系集落的方法测定1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患者及8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继红)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并同时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及继红患者氧分压、氧饱和度。结果真红患者Epo水平为13.52±4.91U/L与正常人Epo48.0±17.7U/L比较有明显差异(P0.
-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的相关变化
文献报道红细胞压积是脑梗塞患者的血液粘度显著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观察红细胞压积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变化,我们对收入我科的180例新近脑梗塞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计数(RBC)常规测定,以观察其临床意义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脑梗塞组男117例,女63例。年龄38~82岁,平均(62.48±10.32)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梗塞的急性
- C/EBP通过对红细胞分化的抑制和对骨髓细胞的分化决定了造血干细胞的命运
中一个必须的转录因子。它可以决定细胞命运,促使双潜能(粒细胞-巨噬细胞)干细胞(GMPs)的粒细胞分化。它对原始祖细胞的调节作用目前还不清楚。科学家们在C/EBP的胎儿肝组织(FL)中发现了大量的红细胞干细胞和红系细胞。在造血干细胞强行增加C/EBP的表达可以导致红细胞干细胞的缺失,并通过对红细胞系统发育的抑制和骨髓细胞分化的诱导来增加骨髓细胞。在老鼠红白血病(MEL)细胞株中表达C/EBP可以
- CR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关系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关系。方法分析了64例CRF患者和35例正常人红细胞的C3b受体花环和IC花环百分率的变化及其与红细胞SOD活性和血浆中MD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CRF患者RBC-C3b明显降低,RBC-IC明显升高;RBC-C3b花环与红细胞SOD活性呈正相关,与血浆中MDA呈负相关;RBC-IC花环与红细胞SOD活性呈负相
-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数及红细胞压积的相关变化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脑梗塞患者红细胞数(RBC)及红细胞压积(HCT)变化,判断与脑梗塞的发病关系,指导对脑梗塞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本文对180例新近脑梗塞患者进行了RBC及HCT测定,其中男117例,女63例,年龄38~82岁,平均62.48±10.32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梗塞的急性期。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00±13.30岁,为健康体检者并排除了脑血管
- 肺心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
肺心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第1期第15卷临床免疫学作者:姜永堂 陈学魁 安继红 赫国志单位: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二院呼吸内科,长春130041关键词:肺心病;红细胞免疫功能;脂质过氧化 中国图书分类号 R541.5 R392.12 摘 要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菌混合花环法和硫代巴比土酸
- 棘上韧带的起止及功能如何?
棘上韧带起于颈7棘突,向下止于骶中嵴,在颈部也叫项韧带,棘上韧带在腰部是一条较为表浅的纤维束状腱性组织,其深部纤维与棘突相连,浅部纤维跨越3~4节段与棘间韧带和起自棘突的骶棘肌腱性纤维相连,浅部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棘上韧带具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作者:不明
- 为什么会发生棘上韧带损伤?
腰椎部位的韧带较多,除了强大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外,还有横突间韧带、关节囊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其中比较容易造成损伤的主要有棘突上的棘上韧带和两个棘突间的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起于枕外隆突,向下达腰4棘突或腰3棘突,只有少数止于腰5棘突(5%),腰5、骶1间无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深层纤维联结2个棘突、中层3个、表层3~4个棘突。韧带坚韧,但弯腰时位于腰背弧的最外层,应力最大,容易损伤
- 什么是棘刺细胞增多症?
所谓棘刺细胞,是因为它形态接近球形,表面有突出物,其端或钝如棘,或尖锐如刺。每个细胞表面有这样的棘刺约5~10个,棘刺间的距离不规则。这种异常红细胞可出现于多种性质不同的疾病,红细胞虽然形状怪异,但血液学方面的改变仅是次要的。作者:不明
-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作者:佚名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