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与疖病

目录

1 拼音

jiē yǔ jiē bìng

2 英文参考

furunculus and furunculosis

3 概述

疖与疖病(furunculus and furunculosis)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所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症,炎症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furunculosis),后者常迁延难愈。以青春期和成人期多见,男多于女。

感染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较低相关。疖可发生在任何有毛囊的皮肤区,往往以头、面、颈、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为多见。

疖的治疗应以局部抗菌、消炎为主,在伴有全身症状时,可给予抗生素治疗。疖肿成脓后,结节软化,有波动感,即可及早作小切口引流或火针引流。禁忌挤压化脓病变。

疖一般极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若机体免疫极度低下,或对疖不恰当的挤压,使脓栓入血,病菌随血液播散,亦可引发疖病、败血症和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

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幼儿尤应注意。在暑天和其他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和干渴,多进饮料、瓜果等,有条件时饮水内可加金银花、菊花或地丁等的煎液,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疖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并用70%酒精涂抹,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的毛囊。

4 疾病名称

疖与疖病

5 英文名称

furunculus and furunculosis

6 分类

皮肤科 > 球菌性皮肤病

7 ICD号

L02.9

8 疖与疖病的病因

疖的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患者鼻腔或会阴部常有葡萄球菌,常为本病复发的病原。

感染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较低相关。疖可发生在任何有毛囊的皮肤区,往往以头、面、颈、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为多见。

9 发病机制

疖与疖病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密切相关。皮肤擦伤、糜烂等均能使细菌易于侵入繁殖,皮脂溢出可诱发本病,此外,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功能缺陷或降低者易伴发疖与疖病。

10 疖与疖病的临床表现

皮损初发为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呈鲜红色圆锥状高起的毛囊丘疹,炎症继续发展,结节逐渐增大,形成结节表面紧张、浸润显著,触之坚硬,疼痛加剧,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溶解形成脓肿,硬结变软,疼痛减轻,中心有脓栓,脓栓脱出,排出脓血,经1~2周后炎症消退痊愈,遗留持久瘢痕。好发于颜面、项及臀部,亦常见于上唇、外耳道及鼻前庭、腋窝及头部。

疖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但若发生于血流丰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症状。

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化脓未成熟破溃前,自觉疼痛较剧烈,发于外耳道疼痛尤甚,化脓破溃后疼痛减轻。发于鼻、唇等部位者,症状较严重,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因面部有丰富的淋巴管及血管网并与颅内血管相通,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应特别注意,切勿挤压。

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化脓,也可并发淋巴管炎。

慢性多发性疖病,可反复多次发生,此起彼伏经年累月不愈。

11 疖与疖病的并发症

面部发于鼻、唇等部位者,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

12 实验室检查

疖肿无全身症状者无需常规检查。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13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表现为深毛囊周围炎、毛囊周围脓肿,内含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菌,晚期有浆细胞、异物巨细胞,毛囊及皮脂腺均可破坏。当坏死组织及脓液逐渐排出后,真皮的缺损逐渐由新生肉芽组织填补形成瘢痕组织。

14 疖与疖病的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不难。

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中医认为疖与疖病系内蕴湿热,外感毒热之邪,热毒不得外泄,住阻于肌肤而发病。

2.辨证分析:疖与疖病初起为红肿疼痛明显,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口干、尿黄。舌质红,舌苔白或薄黄,脉微数。辨证属于湿热内蕴,复感毒热之邪。

15 鉴别诊断

疖与疖病常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脓疱疮:多发于露出部位,损害以脓疱为主,破后结痂,愈后不留瘢痕,多发生在学龄前后的儿童,传染性强,易在夏秋季流行。

2.毛囊炎:为浅在的针头大小毛囊炎性脓疱,自觉瘙痒或灼痛,炎症浸润不深,无中心脓栓。

3.化脓性汗腺炎:多见于暑季,好发于小儿头皮,系汗腺排出口化脓所致,常与红痱、脓痱伴发,似疖但无脓栓。

4.痈:患处浸润明显,表面有多个脓头,形如蜂巢状,疼痛剧烈,全身症状较重。

16 疖与疖病的治疗

16.1 全身治疗

肿胀范围较大或有明显全身症状的病情严重者,可用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或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多价葡萄球菌或自家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机体抵抗力低下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16.2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为主,原则为杀菌、消炎、促进吸收。早期炎症浸润,宜外涂软膏,如10%~15%鱼石脂,疖疮软膏或贴敷纯鱼石脂。必要时外加热敷以促进收口,早期轻症者应以促进吸收为原则,浸润显著者可促其化脓,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但面部疖肿应尽量避免切开。脓肿未形成时严禁挤压。面部疖肿应卧床休息,切忌挤压或挑刺疖肿,以免扩散至颅内。

16.3 物理治疗

早期可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音频电、氦氖激光等。对多发疖病,可用紫外线(次红斑量)照射。

17 预后

慢性多发性疖病,可反复多次发生,此起彼伏经年累月不愈。面部发于鼻、唇等部位者,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应特别注意,切勿挤压。

18 疖与疖病的预防

增加机体抵抗力,注意皮肤清洁,勤换衣服并消毒。避免搔抓,有瘙痒性皮肤病应积极治疗。少食甜食、禁饮酒。不要任意挤压排脓,尤其是发于上唇部者。对慢性复发性疖肿患者要耐心寻找病因,如发现体内有慢性病灶、贫血、糖尿病等要积极治疗。

19 相关药品

磺胺、青霉素、鱼石脂

20 相关检查

浆细胞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