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4 经外奇穴名·截疟
截疟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奇穴。位于乳头直下4寸处。主治疟疾、胸胁痛等。一般艾炷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 [1]
《备急千金要方》:“一切疟无问远近,正仰卧,以线量两乳间,中屈,从乳向下,灸度头,随年壮。”《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经外穴,名截疟。
5 治疗方法之一·截疟
截疟为治疗方法之一。在疟疾发作前的适当时间,使用针刺(大椎、后溪、间使等穴)或内服药(如常山、槟榔、草果、姜半夏煎剂)等方法,以制止疟疾的发作。[1]
6 参考资料
有截疟作用的穴位
- 主穴
,一般取用大椎、后溪、液门、曲池等穴,其中以大椎为主穴,余穴为配穴,共同起和解少阳、祛邪截疟的作用。...
- 间使
使穴的功效与作用:间使穴具有宽胸和胃,清心安神,截疟的功效。间使穴有养心宁神、和胃祛痰作用。手厥阴心...
- 大白
性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
- 噫嘻
用,主治咳嗽,气喘。噫嘻配大椎、外关,有解表清热截疟的作用,主治热病,疟疾。噫嘻配膻中、内关、中府,...
- 中渚
。疟邪伏于少阳,取中渚穴和解少阳、清泻三焦,故可截疟退热。中渚穴系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有清热开窍、舒...
- 更多有截疟作用的穴位
有截疟作用的方剂
- 神效截疟散
常山4两,陈皮4两,草果2两,生甘草2两,苍术4两。功效:截疟。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截疟丸
拼音:jiénuèwán《青囊秘传》:截疟丸:处方:巴豆霜6分,梅片1分,雄黄6分,朱砂6分,轻粉6...
- 散邪饮
6分,苍术7分,厚朴7分,半夏7分,青皮7分。主治:疟疾初起。用法用量:水煎服。不愈者服截疟汤截之。...
- 加味胜金丸
,槟榔2钱,草果2钱。制法:酒煮糊丸。功能主治:截疟。主用法用量:未发前晚服50丸,至五更再服70丸...
- 加味露姜饮
广皮3克青皮3克(醋炒)功能主治:甘温补正,化痰截疟。治太阴脾疟,脉弦而缓,寒战甚则呕吐噫气,腹鸣溏...
- 更多有截疟作用的方剂
有截疟作用的中成药
- 半贝丸
各9克制法上药研细,姜汁调和,捣匀为丸。功能主治截疟。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0.09~0.15克,生...
- 截疟七宝丸
各项规定(附录8页)。功能与主治:行气化瘀,除温截疟。用于食宿停水,腠理失和引起的疟疾、胸胁满闷,不...
- 更多有截疟作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截疟
- 《杂病广要》:[外因类]疟
发汗之例,实非其正证,而后人则必先主散表,二也;截疟诸方,往往有砒丹劫药,此非可轻试,况病固不须彼而...
- 《景岳全书》:[卷之十四性集·杂证谟疟疾]论截疟(共四条)
凡截疟之法,方固不可,然亦无必效之方。若以愚见并及治验,则未尝藉于截也。盖有邪者,去邪则愈。若散邪既...
- 《万病回春》:[卷之三]疟疾
邪自除也。人参养胃汤治暴疟初起,服二帖后,用人参截疟饮加减截之。人参茯苓(去皮)陈皮半夏(姜汁炒)浓...
- 《医述》:[卷八·杂证汇参]疟
在,辄行大汗、大下,伤人正气者,医之罪也。○凡用截疟之法,不俟疟势稍衰,辄求速止者,医之罪也。○凡用...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四节·伤寒兼疟
特殊症状的,则两三发后,可设法使它不再发,叫做“截疟”。截疟必于两三发后者,因发过两三次后,病患之抗...
- 更多古籍中的截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