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结络
摘要:概述结络:1.连结、联络;2.脉络郁结,血行不畅。连结、联络·结络结络指连结、联络。《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筋有结络。”张志聪注:“结络,言筋之系于分肉,连于骨节也。”脉络郁结,血行不畅·结络结络指脉络郁结,血行不畅。《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5/6/24 18:40:50 145字 ]
相关词条:
- 结络
拼音:jiéluò英文:meridianstagnation;tendonsystem;概述:结络:1.连结、联络;2.脉络郁结,血行不畅。连结、联络·结络:结络指连结、联络。《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筋有结络。”张志聪注:“结络,言筋之系于分肉,连于骨节也。”脉络郁结,血行不畅·结络:结络指脉络郁结,血行不畅。《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
- 决
拼音:jué英文:概述:决:1.开泄;2.古通缺;3.疏通;4.崩溃;5.判定。开泄·决:决者,开泄之谓。《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这里指以针泄血。亦“菀陈则除之”之意。古通缺·决:决在古文中通缺,凹陷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疏通·决:决是指疏通。《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崩溃·决:决是指崩溃,指精...
- 根结
拼音:gēnjié英文:rootandend;rootandknot概述:根结为经络部位名。根,根本,是经气始生的腧穴或部位;结,归结、布散,是经气归结的腧穴或部位。经脉的根在四肢末端部,结在头面胸腹部。强调经脉从四肢末端到头面胸腹的联系特点,以说明它们之间的生理功能和穴位主治上的联系,这对腧穴分类和辨证取穴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首论足六经的根结部位,后人据此,增加手六经根结...
- 刺灸法
《灵枢,刺节真邪》。即振埃,发曚,去爪,彻衣,解感。内容主要介绍各种刺法的应用。九刺:九刺为古刺法名,又称九变刺。出《内经》。包括输刺(刺诸经荥藏输)、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络刺(刺小络之血脉)、分刺(刺分肉之间)、大写刺(以铍针刺大脓)、毛刺(刺浮痹皮肤)、巨刺(左取右,右取左)、焠刺(燔针刼刺)。十二刺:十二刺为古刺法名,又称十二节刺。出《黄帝内经灵枢·官针...
- 解脉
素问·刺腰痛论》。指足太阳膀胱经。王冰注:“解脉,散行脉也,言不合而别行也,此足太阳之经。”“解”是分散或关节的意思。《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目巟)(目巟)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指刺浮郄、委阳部的血络。又说:“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此指刺委中部的血络。...
- 大经
dian;概述:大经为针灸学名词:①指较大的经脉;②指本经的经脉;③指十二正经。较大的经脉·大经:大经指较大的经脉。《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本经的经脉·大经:大经指本经的经脉。《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十二正经·大经:大经指十二正经。《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
- 整体网络结构说
拼音:zhěngtǐwǎngluòjiégòushuō英文:整体网络结构说为经络实质假说之一。认为经络是与神经、血管密切相关,又非神经、血管的一种新的管状网络结构系统。...
- 奇络结
拼音:qíluòjié英文:奇络结指奇经八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遣太医高期、王禹学,臣意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正义》曰:“素问云:奇经八脉,往来舒时,一止而复来,名之日结也。”...
- 经络特殊结构说
拼音:jīngluòtèshūjiégòushuō英文:Theoryofspecialstructureofchannel经络特殊结构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认为经络是特殊的结构系统。朝鲜金风汉在《关于经络实态的研究》一文中,报告他发现了经络的实态:经穴是与周围组织有明确区别的硬度较软的卵圆形结构物,它存在于表皮下及其他各种组织上,它的周围有许多毛细血管所包绕。此结构物的大小和形态各自不同。有的经...
-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补体结合试验
现。本节主要介绍LCM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检查名称: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补体结合试验分类: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化验取材:血液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补体结合试验法: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这是补体结合试验的依据。绵羊红细胞和其相应抗体(溶血素)的复合物结合补体后出现溶血现象。因此,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被作为补体结合试验中判断待测系统中有无抗原抗体反应的复合物系统。如待测系统产生...
- 九刺
巨刺、焠刺九种刺法的合称。《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指以不同的刺法应用于性质各异的病变。九刺的内容:九刺包括输刺(刺诸经荥藏输)、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络刺(刺小络之血脉)、分刺(刺分肉之间)、大写刺(以铍针刺大脓)、毛刺(刺浮痹皮肤)、巨刺(左取右,右取左)、焠刺(燔针刼刺)。九刺简表如下:名称方法输刺刺诸经荥输、藏输取荥穴、输穴、背俞穴...
- 九变刺
巨刺、焠刺九种刺法的合称。《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指以不同的刺法应用于性质各异的病变。九刺的内容:九刺包括输刺(刺诸经荥藏输)、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络刺(刺小络之血脉)、分刺(刺分肉之间)、大写刺(以铍针刺大脓)、毛刺(刺浮痹皮肤)、巨刺(左取右,右取左)、焠刺(燔针刼刺)。九刺简表如下:名称方法输刺刺诸经荥输、藏输取荥穴、输穴、背俞穴...
- 经刺
名。刺经脉所过部位中气血瘀滞不通有结聚现象的部位·经刺:经刺指刺经脉所过部位中气血瘀滞不通有结聚现象的部位(如郁血、硬结、压痛等),主要治疗经脉本身的病变。《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经刺指九刺之一。是指于经脉结聚不通之处(如压痛、郁血等)进行针刺的方法。交叉刺经·经刺:经刺指交叉刺经,亦即巨刺,与缪刺对举。《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不调者,经...
- 结上
拼音:jiéshàng英文:结上指络脉有血液聚结之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
- 白芥子
作用。此苷本身无刺激性,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对芥子炮制前后的芥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炒芥子中芥子苷含量高于生品,其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炒芥子粗粉生芥子粗粉炒芥子生芥子,故芥子入煎剂以打碎为宜。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外用以生品研末为宜,以免因炒...
- 芥子
作用。此苷本身无刺激性,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对芥子炮制前后的芥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炒芥子中芥子苷含量高于生品,其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炒芥子粗粉生芥子粗粉炒芥子生芥子,故芥子入煎剂以打碎为宜。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外用以生品研末为宜,以免因炒...
- 六经皮部
部的分区应用。再如皮内针法、挑刺法、敷贴法、温灸法以及刺络拨罐等法的应用,都是基于同一原理。皮部的分区为刺灸法的应用扩大了范围。六经皮部与辨证:《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说:“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意指从皮、脉、筋、骨的不同部位分析疾病的特点及发展变化。皮的分部,既要区分左右、上下和阴阳的不同,还要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始终...
- 肺络损伤
拼音:fèiluòsǔnshāng英文:damageofcollateralsinlung肺络损伤是指肺络受损,络破出血的病理变化。肺燥伤阴,久咳或剧咳损伤肺络,引起咳血、咯血。络脉在外属阳,燥为阳邪,故燥热易伤络。《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极寒伤经,极热伤络。”肺络损伤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患。治宜清金降火或清络保阴。...
- 炒芥子
作用。此苷本身无刺激性,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对芥子炮制前后的芥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炒芥子中芥子苷含量高于生品,其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炒芥子粗粉生芥子粗粉炒芥子生芥子,故芥子入煎剂以打碎为宜。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外用以生品研末为宜,以免因炒...
- 炒白芥子
作用。此苷本身无刺激性,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对芥子炮制前后的芥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炒芥子中芥子苷含量高于生品,其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炒芥子粗粉生芥子粗粉炒芥子生芥子,故芥子入煎剂以打碎为宜。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外用以生品研末为宜,以免因炒...
- 经络诊断
到体表的一定部位,因此,经络诊断对临床有重要意义。经络诊断是在研究和推广应用经络学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既注意中医传统的宏观现象,注重机能状态的改变;也重视西医倡导的微观现象,注重仪器测定与形态结构的改变。诊断结果具有中医的脏腑、气血和经络辨证,也具有现代医学的病名和病理诊断,常用的经络诊断有经络望诊、经络按诊,经络腧穴皮肤电测定诊断,经络腧穴皮温测定诊断,知热感测定诊断等。...
- 十六络脉
肿痛,突然失音。取本经络穴丰隆治疗。足厥阴络脉:足厥阴络脉原称足厥阴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脉自内踝上5寸处的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部上行到睾丸部,结于阴茎。本络脉若发生病变,脉气厥逆就会引起睾丸肿大,突发性疝气;实证则见强阳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均可取本经络穴蠡沟治疗。任脉络:任脉络原称任脉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任脉的别出络脉。脉起...
- 络刺
拼音:luòcì英文:collateralpuncture;needlingcollateral;络刺为古刺法名。九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是指浅刺小络出血,与经刺相对,与“十二刺”中“赞刺”“五刺”中的“豹文刺”相仿。因其刺在血络,故名络刺。临床多用于实证、热证。《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指浅刺皮下血络的针刺方法,三棱针及皮肤针的刺...
- 脉络膜
和色素。中医将脉络膜和视网膜称为视衣。脉络膜的位置:脉络膜位于葡萄膜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盘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脉络膜位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前接睫状体扁平部,后至视乳头周围。脉络膜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脉络膜主要由血管组成。由外向内分为5层:①脉络膜上腔;②大血管层;③中血管层;④毛细血管层;⑤玻璃膜。为眼球血管最丰富的组织,占眼球血液总量的65%。具有营养视网膜外层组织和玻璃体的作...
-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互连而成的系统。用户可通过终端共享网络中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方便了用户。一个计算机网络一般由终端、本地线路(把终端与主计算机联接起来的线路)、主计算机、结点(主计算机和网络间的接口设备)、传输线(联接各结点的线路)构成。其大体可分为集中式网络、环形网络和分布式网络。网络中结点间的联结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一些国际网络已采用了通讯卫星传输信息。...
- 十四络脉
取本经络穴丰隆治疗。足厥阴络脉:足厥阴络脉,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厥阴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脉自内踝上5寸处的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部上行到睾丸部,结于阴茎。本络脉若发生病变,脉气厥逆就会引起睾丸肿大,突发性疝气;实证则见强阳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均可取本经络穴蠡沟治疗。任脉络:任脉络,十五络脉之一。原称任脉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任脉...
- 皮部
部的分区应用。再如皮内针法、挑刺法、敷贴法、温灸法以及刺络拨罐等法的应用,都是基于同一原理。皮部的分区为刺灸法的应用扩大了范围。六经皮部与辨证:《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说:“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意指从皮、脉、筋、骨的不同部位分析疾病的特点及发展变化。皮的分部,既要区分左右、上下和阴阳的不同,还要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始终...
- 辨络脉
拼音:biànluòmài辨络脉诊断学名词。系望诊内容之一。络脉,指浮络,包括掌大鱼际络脉,耳后络脉及小儿指纹等。诊察络脉的色泽和充盈度,结合皮肤的冷暖,有助于了解脏腑气血病变。《灵枢·经脉》:“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
- 理郁升陷汤
2.癥瘕:一少女,年十五。脐下左边起癥瘕,沉沉下坠作疼,上连腰际,亦下坠作疼楚,时发呻吟,剧时常觉小便不通,而非不通也。诊其脉,细小而沉。询其得病之由,言因小便不利,便时努力过甚,其初腰际坠疼,后遂结此癥瘕。其方结时,揉之犹软,今已五阅月,其患处愈坚结。每日晚四点钟,疼即增重,至早四点钟,又渐觉轻,愚闻此病因,再以脉象参之,知其小便时努力过甚,上焦之气陷至下焦而郁结也。遂治以理郁升陷汤,方中乳香...
- 十二络脉
症:实证可发生癫狂;虚证可见足胫部弛缓无力,肌肉萎缩;气逆可产生咽喉肿痛,突然失音。取本经络穴丰隆治疗。足厥阴络脉:足厥阴络脉,十二络脉之一。原称足厥阴之别,出《灵枢·经脉》。为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脉自内踝上5寸处的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部上行到睾丸部,结于阴茎。本络脉若发生病变,脉气厥逆就会引起睾丸肿大,突发性疝气;实证则见强阳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均可取本经络穴蠡沟治疗。...
- 凤汉小体
拼音:fènghànxiǎotǐ英文:Fenghan‘ssmallbody凤汉小体参见“经络特殊结构说”。...
- 四物绛覆汤
四物绛覆汤为方剂名,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组成:生地黄(酒洗)四钱,白芍药(酒炒)、新绛各一钱半,橘络一钱,当归(酒洗)二钱,川芎(蜜炙)五分,旋覆花三钱,青葱管三寸(冲)。功效主治:主治气血郁结,脘胁窜痛,甚则吐血衄血,色多紫黯。功在滋阴濡络。主治血虚脉络郁涩,血郁化火,致郁结伤中,脘胁串痛,甚则络松血溢,色多紫暗。用法用量:水煎服。运用:若痛甚,加桃仁七粒,延胡索(蜜炙)一钱半;夹火,加...
- 穴位压痛诊断法
拼音:xuéwèiyātòngzhěnduànfǎ英文:穴位压痛诊断法为针灸临床诊断方法之一。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经络穴位上按压或滑动,以发现压痛,凹陷或结节等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方法。...
- 根溜注入
ù英文:根溜注入为穴位分类法之一。根即井穴;溜(又作流)指原穴;注指五输穴中的经穴;入分上入和下入,上入指合入于颈部的穴位,下入指络穴。这些穴位可用于泻络,所谓“盛络者皆当取之”。《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首列手足阳经的根、溜、注、入。见下表:手足阳经根溜注入腧穴表经脉名称根溜注入足太阳经至阴(井)京骨(原)昆仑(经)天柱、飞扬(络)足少阳经窍阴(井)丘墟(原)阳辅(经)天容、光明(络)足阳明经厉兑...
- 经络实质研究
提高疗效,阐明实质”的指导原则,并列为我国“七五”攻关项目;同时在国外引起广泛关注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研究,成为国际性的重要科研课题。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在肯定经络现象的基础上,揭示经络的物质内容和结构形态,阐明其作用机制和活动规律。已有的研究包括经典经络理论研究、经络的现代理论研究、经络的临床研究、经络的实验研究。目前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首先是对经络现象的证实和肯定,包括循经感传,循经性感觉...
- 核基质
拼音:héjīzhì英文:nuclearmatrix核基质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胞核内的网络结构,分布在整个细胞核内,参与和支持DNA的各种功能,包括DNA复制、转录、加工、接收外部信号以及维持染色质的结构等,作用方式主要是提供作用位点。这种结构又称为核骨架。...
- 补生泻成
刺补泻法之一。见何若愚《流注指微论》。法以针刺浅深结合生成数区分补泻:补法从0.1~0.5寸,即用一、二、三、四、五“生数”;泻法从0.6~1.0寸,即用六、七、八、九、十“成数”。由于阳经的经浅、络深;阴经的经深、络浅,所用补泻浅深的标准各不同,各经络规定的数字如下表:经脉络脉针刺浅深补(生数)泻(成数)肾、膀胱、三隹胃、心、心包0.1寸0.6寸小肠、心、心包膀胱、三焦、肺0.2寸0.7寸肝、...
- 经络学说的理论及其运用
delǐlùnjíqíyùnyòng》《经络学说的理论及其运用》针灸经络著作。上海市中医学会编。编者在其举办的经络学说专题讲座的讲稿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加工,编成这一部经络学专书。共三篇。上篇为经络学说总论,又分基本概念和经络功能和作用二章;中篇列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别、经筋、络脉和皮部;下篇为经络学说在临床各科的运用;末为总结,并附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1960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手阳明之别
拼音:shǒuyángmíngzhībié英文:thecollateralofmeridianofHand-YANGMING;手阳明之别即手阳明络脉。手阳明之别即手阳明络脉的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原称手阳明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
- 经络生物电说
lectricity经络生物电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实验发现,器官活动增强时,相应经络原穴电位增高;器官摘除,或经络线路通过的地方组织破坏,则相应经络原穴电位降低,甚至达于零。创伤和骨折病例测定中的结果与上述现象一致。故认为经络是人体内电的通路,从组织器官发出的电流,依其强度和量,沿着特殊导电通路行走,纵横交叉,遍布全身。身体任何组织均可导电,故经络通路导电介质呈多样性。它与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
- 络郄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处。正坐仰靠位,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向前0.5寸,与神庭和头维连线的内1/3与外2/3处垂线的交点上取穴。络郄穴穴位解剖:络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有枕动、静脉分支。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皮肤厚而致密,由耳大神经、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由脂肪和纤维束组成,该层有与神经伴行的耳后动静脉、颞浅动静脉的顶支和枕动静脉等。帽状...
- 强阳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处。正坐仰靠位,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向前0.5寸,与神庭和头维连线的内1/3与外2/3处垂线的交点上取穴。络郄穴穴位解剖:络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有枕动、静脉分支。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皮肤厚而致密,由耳大神经、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由脂肪和纤维束组成,该层有与神经伴行的耳后动静脉、颞浅动静脉的顶支和枕动静脉等。帽状...
- 经络波导说
的“内气”看做是体内的电磁波,把经络看作是人体内传输“以红外线—微波为主体的电磁波”的波导系统。经络波导说的中心内容:这一假说的中心内容包括:(1)要象在微波学中,密切地把波导系统的元件,部件的实质结构与在其中传输着的微波的磁力线、电力线结构联系起来那样,把人体这个“小宇宙”中的“气光子”(从内气的角度着眼,作者特地把体内的电磁波称为气光子)看做是与实质结构同样重要的物质。(2)从波动角度也有可...
- 十五络脉
肿痛,突然失音。取本经络穴丰隆治疗。足厥阴络脉:足厥阴络脉原称足厥阴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脉自内踝上5寸处的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部上行到睾丸部,结于阴茎。本络脉若发生病变,脉气厥逆就会引起睾丸肿大,突发性疝气;实证则见强阳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均可取本经络穴蠡沟治疗。任脉络:任脉络原称任脉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任脉的别出络脉。脉起...
- 十五络
肿痛,突然失音。取本经络穴丰隆治疗。足厥阴络脉:足厥阴络脉原称足厥阴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脉自内踝上5寸处的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部上行到睾丸部,结于阴茎。本络脉若发生病变,脉气厥逆就会引起睾丸肿大,突发性疝气;实证则见强阳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均可取本经络穴蠡沟治疗。任脉络:任脉络原称任脉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任脉的别出络脉。脉起...
- 十五别络
肿痛,突然失音。取本经络穴丰隆治疗。足厥阴络脉:足厥阴络脉原称足厥阴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脉自内踝上5寸处的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部上行到睾丸部,结于阴茎。本络脉若发生病变,脉气厥逆就会引起睾丸肿大,突发性疝气;实证则见强阳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均可取本经络穴蠡沟治疗。任脉络:任脉络原称任脉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任脉的别出络脉。脉起...
- 经络
《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这既是取穴法,也是经络诊法之一。分经辨证:全身外至皮肉筋骨,内至五脏六腑,都以经络为纲,按经络来分析病证即称分经辨证。《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说:“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指出皮肤的分部,筋肉的有起有结,骨骼连属和长短,都是以经脉为纲纪,从而分析其所发生的不同病证。十二经脉各有“是动则病……”和“是主某所生病”的记载,意指此经脉变动就出现有...
- 解结
拼音:jiějié英文:概述:解结为针灸的治疗作用之一,是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黄帝内经》称之为“解结”。如《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篇日:“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利,气血流畅。“解结”,即解除疾病证候之结,通调经络阴阳。“解结”是针灸临床的一种指导思想与诊治方法。临床上通过望、闻、...
- 犀羚三汁饮
三汁饮组成:犀角尖1钱,带心连翘2钱,东白薇3钱,皂角刺3分,羚角片1钱半,广郁金3钱(杵),天竺黄3钱(老式),粉丹皮1钱半,淡竹沥2瓢,鲜石菖蒲汁2匙,生藕汁2瓢。功效:开窍透络,豁痰通瘀。主治:邪陷包络,挟痰瘀互结清窍,症必痉厥并发,终日昏睡不醒,或错语呻吟,或独语如见鬼,目白多现红丝,舌虽纯红,兼罩粘涎。用法用量:先用犀、羚二角,鲜茅根50支(去衣),灯心5分,活水芦笋1两,煎汤代水,三汁...
- 足厥阴络脉
oflivermeridian;足厥阴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厥阴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脉自内踝上5寸处的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部上行到睾丸部,结于阴茎。本络脉若发生病变,脉气厥逆就会引起睾丸肿大,突发性疝气;实证则见强阳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均可取本经络穴蠡沟治疗。《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