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外置造口术

目录

1 手术名称

结肠损伤部外置造口术

2 别名

结肠外置造口术;结肠损伤部外置造瘘术

3 分类

普通外科/结肠手术/结肠、直肠损伤的手术

4 ICD编码

46.0301

5 概述

结肠损伤部外置造口术用于结肠损伤的手术治疗。 结肠伤是较常见的腹内脏器损伤之一,仅次于小肠伤。几乎所有的结肠伤都是腹部穿透伤的继发伤。结肠钝性伤仅占3%~5%,直肠伤占结肠直肠伤20%以下。

结肠直肠伤的特点:①结肠和直肠是含菌数最多的腹内脏器,据测定,每克粪便含厌氧菌约1011~12,大肠杆菌108,厌氧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已产生抗药性;因此,一旦损伤,极易感染;②结肠壁薄,特别是右半结肠,血循环差,损伤后愈合能力远不如小肠;又由于其生理生化特性,结肠术后常发生肠胀气而致吻合口漏,造成严重的腹内感染;③直肠下端周围组织间隙多,内充填较多的疏松脂肪结缔组织,血运差,损伤后感染易向周围组织扩散;升、降结肠较固定,后壁位于腹膜后,损伤后易漏诊而造成严重的腹膜区感染;④结肠直肠伤常伴有其他组织器官损伤,给诊断及治疗造成困难;⑤结肠直肠钝性伤易漏诊或误诊,处理不及时,易造成不良后果。有报道结肠直肠伤后感染率高达25%以上,认为感染是术后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结肠直肠伤的早期诊断、及时而有效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6 结肠相关解剖

结肠长约1.5m,约为小肠的1/4。结肠外观上有4个特征,易与小肠鉴别:①结肠带:是结肠壁纵肌层集聚而成的3条纵带,自盲肠端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②结肠袋:因结肠带较短而结肠较长,引起肠壁皱缩成囊状;③脂肪垂(肠脂垂):是结肠的脏层腹膜下脂肪组织集聚而成,沿结肠带分布最多,在近端结肠较扁平,在乙状结肠则多呈带蒂状;④肠腔较大,肠壁较薄(图1.7.2.3-0-1)。结肠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及乙状结肠等。结肠的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和储存粪便(图1.7.2.3-0-2)。吸收作用以右半结肠为主,因其内容物为液体、半液体及软块样,故主要吸收水分、无机盐、气体、少量的糖和其他水溶性物质,但不能吸收蛋白质与脂肪。若右半结肠蠕动降低,则加强吸收能力;横结肠内若有硬的粪块,常导致便秘。左半结肠的内容物为软块、半软块或固体样,故仅能吸收少量的水分、盐和糖。若左半结肠肠蠕动增强,则降低吸收能力,常有腹泻或稀便。结肠黏膜仅能分泌黏液,使黏膜润滑,以利粪便通过。切除结肠后,吸收水分的功能逐渐由回肠所代替,故主要对切除结肠的任何部分,甚至全部,也不致造成永久性代谢障碍。

盲肠位于右髂窝,为升结肠的起始部,与回肠末端相接,在其后下端有盲管状的阑尾。回肠突入盲肠处的黏膜折成唇状为回盲瓣,它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可防止肠内容物反流。盲肠全被腹膜所覆盖,故有一定的活动性。若活动范围过大,可形成移动性盲肠,并可发生扭转,也可进入疝囊中。升结肠是盲肠的延续,上至肝右叶的下方,向左弯成结肠肝曲,其移行于横结肠。升结肠前面及两侧有腹膜覆盖,位置比较固定。但后面以蜂窝组织与腹后壁自右肾和输尿管相隔。结肠肝曲内侧稍上方有十二指肠降部,在右半结肠切除时,切勿损伤十二指肠,特别是有粘连时更应注意。横结肠自结肠肝曲开始,向左在脾下极变成锐角,形成结肠脾曲,向下连接降结肠。横结肠全被腹膜所包裹,并形成横结肠系膜,同时借此系膜连于腹后壁。结肠脾曲的位置较高,上方与胰尾及脾相接近,在结肠切除时须注意对胰、脾的保护。同样,在脾破裂大出血及巨脾切除时,也应随时防止结肠脾曲的损伤。降结肠自结肠脾曲开始,向下至左髂嵴处与乙状结肠相接。降结肠与升结肠大致相同,只在前面和两侧被以腹膜。由于升、降结肠的后面均在腹膜之外,故在腹膜后有血肿存在时,须游离结肠探查其腹膜外部分,以免遗漏造成严重后果。乙状结肠起自左髂嵴,至第3骶椎上缘连于直肠。乙状结肠的系膜比较长,故活动性较大,可能成为肠扭转的诱因之一。

右半结肠的血液供应(图1.7.2.3-0-3)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分出的结肠中动脉的右侧支、结肠右动脉和回结肠动脉。约25%病人无结肠中动脉,而由结肠右动脉的一支代替,有的病人有两条结肠中动脉。横结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结肠中动脉。左半结肠血液来自肠系膜下动脉分出的结肠左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静脉与动脉伴行,最终注入门静脉。有的结肠左动脉与结肠中动脉之间无吻合,也很少有边缘动脉,此处称Roilan点,手术时应加注意。淋巴管也与血管伴行,经过肠系膜上、下动脉根部淋巴管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最后注入胸导管。因此,在根治结肠癌时,须将该部结肠动脉所供应的整段肠管及其系膜全部切除。

7 适应症

结肠损伤部外置造口术适用于横结肠及乙状结肠活动肠段。

8 术前准备

1.抗休克  伴有休克的结肠伤,其病死率可高达80%。因此,术前积极而有效的抗休克在结肠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生素的应用  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如庆大霉霉素和氯林可霉素联合使用,术前开始用药,术后继续使用7~8d。

3.胃肠减压  可防止术后肠胀气。

9 麻醉和体位

硬膜外麻醉。平卧位。

10 手术步骤

1.因横结肠系膜较长,以行伤段肠襻外置术较安全简便,若伤口较小,可行缝合后外置(图1.7.2.3-1)。在肠系膜系置一玻璃管支撑。

2.如损伤超过结肠周径的一半,或结肠系膜的损伤严重影响肠壁血循环,需将损伤肠段切除,并做双管式结肠造口,或将结肠的远近端分别拉出造口(图1.7.2.3-2),以后再择期修复。

11 术中注意要点

1.肠襻上如有网膜应剥去并还纳腹腔,其血管在切断前均需仔细结扎。

2.腹壁切口不可过小,以防止狭窄,一般为5~7cm。腹膜与结肠襻之间应有良好的固定。

3.横结肠脾曲及降结肠的损伤,由于结肠的位置深且固定,应将外侧腹膜切开,充分游离结肠,使损伤的肠段外置后不致有张力。

12 术后处理

结肠损伤部外置造口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非梗阻病例,一般在术后2~3d切开肠壁,造口有粪便排出,需经常更换敷料。

2.手术时做插管减压者,术后连接引流瓶,并固定好勿使脱出,以免粪便污染腹壁切口,术后3~4d切开结肠时拔除。

3.支撑肠段的玻璃管在术后2周内拔除。不宜过早,以免外置肠段缩进腹腔。

13 并发症

13.1 1.造口肠管内陷

是双腔造口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主要与外置肠管过短、缝合固定不确切及过早拔掉或滑脱起支持作用的玻璃棒有关。治疗方法:将肠管与腹膜缝合处切开,提出内陷的造口结肠,再与腹膜重新缝合、固定,并经造口肠襻系膜无血管区插入一玻璃棒,抬高结肠,防止回缩。

13.2 2.小肠脱出

由于造口肠管与腹膜缝合不确实或残留的空隙过大所致。治疗方法:立即开腹将脱出的小肠还纳腹腔,将腹壁切口两侧的皮肤和腹膜缝合、固定。预防方法:除注意术中适宜缝合技术外,还应避免肠管过度胀气。

13.3 3.造口周围感染

如已有脓肿出现,应即剪去皮肤缝线引流,以免感染向腹腔内发展,同时应加强抗生素及全身治疗。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