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手法

目录

1 拼音

jī běn shǒu fǎ

2 概述

基本手法为针刺手法分类名。与辅助手法、综合手法相对而言。指针刺手法中一些主要的单一的方法,如捻转、提插、进退、徐疾等[1]

3 捻转法·基本手法

捻转法为针刺手法名。又单称“捻(撚)”或“转”。指以大指和食指、中指夹持针柄作前后转动。捻转角度的大小视病情而定。一般在180°左右的称小幅度捻转,若在360°左右称大幅度捻转。施行捻转法时,应注意勿过度单向捻转,以免肌肉纤维缠绕针身,造成滞针。[2]

4 提插法·基本手法

提插法为针刺手法名。指进针后将针上提或下插的动作。提插的幅度一般不宜过大,但轻重快慢,则应根据病情虚实而有区别。补法以插为主,重插轻提(紧按慢提);泻法以提为主,重提轻插(紧提慢按)。大幅度的反复紧按称捣针法,轻微有节律的捣动称为雀啄法。[3]

提插法[3]

5 进法·基本手法

进法为针刺手法名。《针经指南》:“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指入针后,捻针进至一定深度以候气至的方法。《针灸大成》十二手法中所称“进针”是指下针时须“神气定,息数匀”,并正确取穴,与本法不同。[4]

6 退法·基本手法

退法为针刺手法名。金·窦汉卿《针经指南》:“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意指退到浅部再略作停留,才可出针。近代退针的方法,一般从深部缓缓退至皮下,留置片刻以待气缓,当针下不觉沉紧时随即出针。[5]

7 徐疾补泻·基本手法

徐疾补泻是以针刺进出的快慢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始见《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即徐进针疾出针为补,疾进针徐出针为泻。后世刺法,补法用“三进一退”或“二进一退”,泻法用“一进三退”或“一进二退”,乃从此法脱化出来。现代研究证明,“徐内而疾出”的要点是在“徐内”上,以手着力而慢进针是求热感的有效方法,属于热补;“疾内而徐出”的要点是在“徐出”上,以手着力慢出针,是求凉感的有效方法,属于凉泻。所以,现代有人称这种手法为浅深补泻或进退补泻。[6]

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7.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58.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8.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2.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7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