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补血汤

目录

1 拼音

jiā wèi bǔ xuè tāng

2 概述

加味补血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之加味补血汤

3.1 处方

生黄芪30g,当归、龙眼肉各15g,鹿角胶(另炖)、丹参、乳香、没药各9g,甘松6g[1]

生煎耆1两,当归5钱,龙眼肉5钱,真鹿角胶3钱(另炖同服),丹参3钱,明乳香3钱,明没药3钱,甘松2钱。

3.2 功能主治

功能补气生血,化痰通络[1]。治身形软弱,肢体渐觉不遂,或头重目眩,或神昏健忘,或觉脑际紧缩作疼,甚或昏仆,移时苏醒,致成偏枯,或全身痿废,脉象迟弱,偏虚寒者[1]

3.3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4 运用

若服药觉热者,加天花粉、天门冬各数克;觉发闷者,加生鸡内金4.5~6g;若不见效,用药汤送服麝香0.06g或冰片0.15g;若仍无甚效,用药汤送服马钱子0.6g[1]

服之觉热者,酌加天花粉、天冬各数钱;觉发闷者,加生鸡内金1钱半或2钱。服数剂后,若不甚见效,可用所煎药汤送服麝香2厘(取其香能通窍),或真冰片半分亦可;若服后仍无甚效,可用药汤送制好马钱子2分。

3.5 各家论述

古方有补血汤,其方黄耆、当归同用,而黄耆之分量,竟四倍于当归,诚以阴阳互为之根,人之气壮旺者,其血分自易充长,是以此方不以当归为主药,而以黄耆为主药也。用龙眼肉者,因其味甘色赤,多含津液,最能助当归以生血也。用鹿角胶者,因鹿之角原生于头顶督脉之上,督脉为脑髓之来源,故鹿角胶之性善补脑髓。凡脑中血虚者,其脑髓亦必虚,用之以补脑髓,实可与补血之药相助为理也。用丹参、乳香、没药者,因气血虚者,其经络多瘀滞,此于偏枯痿废亦颇有关系,加此通气活血之品,以化其经络之瘀滞,则偏枯痿废者自易愈也。用甘松者,为其能助心房运动有力,以多输血于脑,且又为调养神经之要品,能引诸药至脑以调养其神经也。

3.6 临床应用

内风:高某,年过六旬,渐觉两腿乏力,寝至时欲眩仆,神昏健忘,恐成痿废,求为诊治。其脉微弱无力。为制此方服之,连进10剂,两腿较前有力,健忘亦见愈,而仍有眩晕之时。再诊其脉,虽有起色,而仍不任重按,遂于方中加野台参、天门冬各5钱,威灵仙1钱,连服20余剂始愈。

3.7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

4 《辨证录》卷十方之加味补血汤

4.1 处方

黄耆5钱,当归5钱,升麻1钱,北五味子10粒。

4.2 功能主治

《辨证录》卷十方之加味补血汤主治脱肛。

4.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4.4 摘录

《辨证录》卷十

5 《辨证录》卷十一方之加味补血汤

5.1 组成

当归1两,黄耆1两,荆芥3钱,白术5钱。

5.2 功能主治

《辨证录》卷十一方之加味补血汤主治妇女经水过多,行后复行,面色萎黄,人倦无力。

5.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6 《辨证录》卷十二方之加味补血汤

6.1 处方

黄耆2两,当归1两,人参1两,丹皮3钱,荆芥3钱,益母草3钱。

6.2 功能主治

《辨证录》卷十二方之加味补血汤主治妇人因跌扑闪损,遂至小产,血流紫块,昏晕欲绝。

6.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6.4 摘录

《辨证录》卷十二

7 《洞天奥旨》卷十二方之加味补血汤

7.1 处方

生黄耆1两至2、3两,当归5钱至1、2两,三七末5钱,没药末2钱,白及3钱至1两,白芍5钱。

7.2 功能主治

《洞天奥旨》卷十二方之加味补血汤主治金刃自伤将死者。

7.3 用法用量

水煎服。伤轻者减半用。

7.4 摘录

《洞天奥旨》卷十二

8 《医学集成》卷三方之加味补血汤

8.1 组成

黄耆1两,当归5钱,山药5钱,木通3钱。

8.2 功能主治

《医学集成》卷三方之加味补血汤主治乳汁过少。

8.3 用法用量

炖猪蹄服。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