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色伤寒

目录

1 拼音

jiá sè shāng hán

2 疾病科属

男科

3 疾病概述

夹色伤寒是因房事时外邪由外入内而引起的疾病。世代相传谓患本病者,羁迟7日不治,则预后不佳,甚或有致死的危险;且死后每于爪甲及尾长强穴附近的肌肤中,可见青黑色圆斑。

4 诊断要点

1、临床诊断必须根据病史及夹色伤寒虚实两证的临床表现,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外,对实证的诊断,尚可用白矾未置于患者舌中,如觉味甜者为夹色伤寒,如觉味涩者则非是。或用生木芋头,切开擦患者前后心处,不见皮肉痒者是此症也,见痒则非此症(用黄糖擦之,其痒则止)。

2、本病应与外感风寒、夹阴伤寒病相鉴别。

5 辨证分析

夹色伤寒多因房事精泄,感受外邪,热郁不热,实热内蕴,热蒸动湿,气血不畅,气机升降阻滞,热邪聚结;或精泄感受外邪,损伤肾阴,肾阴亏损而引起。辨证临床常见有实证和虚证。实证伴有恶寒发热,咽干口渴,胸闷等。虚证伴有低热,口燥咽干,盗汗等。总的治法是清热解毒,泻火益阴,除烦。

6 辨证论治

虚证

证见

数无力。

治法

泻火益阴,清热化气除烦。

方药

1、主方: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张仲景《伤寒论》)处方:黄连9克,黄枣6克,芍药6克,阿胶9克(溶化),鸡子黄2枚。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大补阴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杞菊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实证头昏目眩,咳而痰血,盗汗,骨蒸,手足心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面赤,两颧潮红,入夜发热,尿赤短。舌质红,少苔,脉细[证见]头部沉重,胸闷,腰部刺痛重坠,恶寒发热,午后发热,咽干口渴,食入即吐,咳嗽,痰中带血。舌质微红,苔少,脉沉数。[治法]清热解毒,化浊利湿。[方药]

1、主方:鬼羽箭岗梅细叶榕汤(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处方:鬼羽箭30克,岗梅根30克,细叶榕树须30克,熊胆草15克,路兜簕15克木患根12克,蛇泡簕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石歧凉茶,加水约500毫升,煎成200毫升温服,口服,每次1包,每日2次

(2)广东凉茶,口服,每次1包,每日2包。其他疗法针灸治疗:取气海穴,艾灸一壮,灸后闻小腹处“咕噜”一响为有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