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胶原酶
摘要: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Ⅱ度灼伤的清创、脱痂和减少疤痕增生、慢性溃疡、褥疮等。用量用法油膏外用使用时先用盐水及酒精棉球清洗、消毒周围皮肤和创面,然后涂上0.1cm厚的胶原酶油膏,再用灯烤20分钟,以加速酶活力扩散,加强药物的渗透,最后包扎消毒纱布。注意事项1.周围组织可能出现红斑,如在周围组织应用防护剂(如氧化锌糊剂、普通锌糊剂)即可防止刺激。2.中止酶作用,只需用醋酸铝溶液。规格外用油膏:每100g含胶原酶0.5g(50单位/mg)、新霉素1g、凡士林9.85g(含液状石腊1.5-2.0g)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09/1/14 23:09:56 247字 ]
相关词条:
- 全身弹力纤维发育异常症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埃莱尔-当洛综合征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Ehlers-Danlos综合征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埃莱尔-当洛综合症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埃勒斯-当洛综合征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艾-荡综合征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埃-当二氏综合征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Meekein-Ehlers-Danlos综合征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弹力过度性皮肤
另外,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赖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羟赖氨酸对Ⅰ型胶原的交联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缺损可致富有Ⅰ型胶原的皮肤胶原缺乏交联,从而减弱皮肤弹性的稳定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该亚型主要因Ⅰ型胶原酶缺损所引起。第Ⅶ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胶原蛋白基因定位于3p21.3。Ⅶ型胶原蛋白有1个叁螺旋区域,它较Ⅰ型蛋白的叁螺旋区长一半,并以二硫键稳定的二聚体分布于基底层之下的真皮-表皮基底膜区,...
- 胶原酶溶解术
拼音:jiāoyuánméiróngjiěshù胶原酶溶解术是将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突出部位,利用胶原酶对椎间盘中胶原组织的特异性溶解作用,使突出的椎间盘变小、消失,从而解除神经压迫,改善临床症状的一种生物微创技术。胶原酶对胶原组织有着特异性的溶解作用。胶原分子呈稳定的三维螺旋形状,其它的酶无法破坏这一坚固结构;而胶原酶可以使胶原分子的三维螺旋结构发生断裂,进而被分解、吸收。人体椎间盘的主要组分就是...
- 胶原
明胶,用作凝胶食品的基质。因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不全,明胶本身的营养价值很低。肉类之所以嚼不动,就是其中结缔组织和血管的胶原造成的,所以肉类必须经过烹调才能食用。贮藏的软嫩肉制品往往含有能水解胶原中某些肽键的植物酶,使之转变成易于消化的可溶多肽混合物。根据临床要求的不同,对胶原蛋白进行相应的处理加工,可制成各种医用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创伤和烧伤的修复、整形和美容、皮肤及神经生长,以及血管瓣膜手术等。...
- 纤维性修复
生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在病理条件下及胚胎时期转换加快。胶原转换是组织改建所必需的,首先发生胶原的降解,然后由新的胶原形成另外的结构,或者被另一型胶原所取代。胶原对一般蛋白水解酶的抵抗力很强,先要由胶原酶将胶原分子切断,才能由一般的蛋白水解酶降解。胶原酶可由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等产生,经某些蛋白酶激活后才能具有活性。不同来源的胶原酶对不同类型胶原的降解能力不同。细胞外基质主要...
- 肉芽组织
生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在病理条件下及胚胎时期转换加快。胶原转换是组织改建所必需的,首先发生胶原的降解,然后由新的胶原形成另外的结构,或者被另一型胶原所取代。胶原对一般蛋白水解酶的抵抗力很强,先要由胶原酶将胶原分子切断,才能由一般的蛋白水解酶降解。胶原酶可由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等产生,经某些蛋白酶激活后才能具有活性。不同来源的胶原酶对不同类型胶原的降解能力不同。细胞外基质主要...
- 瘢痕组织
生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在病理条件下及胚胎时期转换加快。胶原转换是组织改建所必需的,首先发生胶原的降解,然后由新的胶原形成另外的结构,或者被另一型胶原所取代。胶原对一般蛋白水解酶的抵抗力很强,先要由胶原酶将胶原分子切断,才能由一般的蛋白水解酶降解。胶原酶可由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等产生,经某些蛋白酶激活后才能具有活性。不同来源的胶原酶对不同类型胶原的降解能力不同。细胞外基质主要...
- 胶原蛋白
拼音:jiāoyuándànbái英文:collagen胶原蛋白是构成各种细胞外间质的聚合物,在动物细胞中扮演结合组织的角色。它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占人体蛋白质的25~35%,相当于人体重量的6%,分布遍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如骨胳、软骨、韧带、皮肤、角膜、各种内膜、筋膜等,尤其在人体的皮肤和结缔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主要的生理机能是做为结缔组织的粘合物质,以提供相关结构一个...
- 遗传性肾炎
至COL4A6的基因突变均已获证实。此中对COL4A5的突变形式研究最详,已报道有点突变、并接突变、缺失、以及插入、重复与缺失复合存在,或重复与倒位复合存在的复杂基因重排等。曾经有人推论基因突变导致酶病,酶的异常使胶原Ⅳ分子合成障碍或分解增速而导致基底膜病,但至今未获酶病证据,此假说无法成立。现在认为,基因疾病可直接导致胶原Ⅳ异常,因为发生了突变的DNA可在转录、翻译、翻译后对肽链修饰和肽链组成...
- 蚕蚀性角膜溃疡
病变基于三叉神经的损伤。也有人认为,蚕蚀性角膜溃疡存在着血管障碍因素,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Wegener氏内芽肿有关,在些基础上又继发局部营养障碍。然而,在临床上或组织病理上,均无确切的依据。4.胶原酶说Brown(1969)发现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溃疡缘结膜组织内胶原酶活性显著增高,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结膜组织内胶原酶活生密切相关。1972~1975年,他进一步研究邻近溃疡的结膜组织病理并测定胶原酶、...
- 胶原酶溶解疗法
血液,脑脊液,遂注入椎管造影剂2ml,经正侧位椎管造影,确定导管位于硬膜外前间隙,并于病变椎间盘节段相符。即注入1.3%利多卡因重比重液3ml,15min后无脊麻现象,随后注入得保松注射液1ml,胶原酶2~4ml(1200~2400U)。置入硬膜外导管深度计算方法,从病变椎间盘平面的棘突间隙至穿刺针入口处的距离(cm)加3cm。注入胶原酶后,患者取俯卧位或患侧卧位6~8h。术前静注地塞米松5mg...
- 注射用胶原酶
式名:注射用胶原酶汉语拼音:ZhusheyongJiaoyuanmei标准号:WS-188(X-163)-93(2)拉丁文或英文:COLLAGENASUMPROINJECTIONE主要活性成分:胶原酶溶液加适量稳定剂和赋形剂的无菌冻干品。本品的效价性状: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未。鉴别:取本品,加曲瑞斯缓冲液(pH7.5)制成每1ml中约含100单位的溶液。取试管2支,每支各加胶原蛋白20mg...
- 血清Ⅳ型胶原蛋白
拼音:xuèqīngⅣxíngjiāoyuándànbái英文:SerumⅣcollagen概述:胶原是一种纤维状糖蛋白,它是由三股螺旋体形成的α-肽链网状结构。目前已发现胶原达10种之多,存在于不同组织。Ⅳ型胶原是构成基底膜的重要成分。正常肝内基底膜主要存在于血管、淋巴管、胆管周围,肝窦壁处缺乏。在肝病时随炎症发展,纤维组织增生活跃,纤维组织生成过程中有大量胶原沉积,各种胶原均有所增加,但其中最...
- 胶原酶
英文:collagenase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Ⅱ度灼伤的清创、脱痂和减少疤痕增生、慢性溃疡、褥疮等。用量用法:油膏外用使用时先用盐水及酒精棉球清洗、消毒周围皮肤和创面,然后涂上0.1cm厚的胶原酶油膏,再用灯烤20分钟,以加速酶活力扩散,加强药物的渗透,最后包扎消毒纱布。注意事项:1.周围组织可能出现红斑,如在周围组织应用防护剂(如氧化锌糊剂、普通锌糊剂)即可防止刺激。2.中止酶作用,只需...
- 腰椎硬膜外前侧间隙神经阻滞术
拼音:yāozhuīyìngmówàiqiáncèjiānxìshénjīngzǔzhìshù英文:名称:腰椎硬膜外前侧间隙神经阻滞术适应证:腰椎硬膜外前侧间隙神经阻滞术用于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髓核脱出症。禁忌证:1.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疾病者。2.有严重心肺疾患者。3.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准备:做好术前检查,准确掌握患者病情,耐心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和目的,取得患者最好合作,并做好穿刺部位...
- 巩膜炎
拼音:gǒngmóyán概述:巩膜为一细胞与血管均少,大部由胶原组成的组织。其表面为球结膜及球筋膜所覆盖,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所以很少患病。据多数学者统计其发病率仅占眼病患者总数的0.5%左右。由于巩膜的基本成分的胶原性质,决定了其病理过程缓慢及所致的胶原紊乱难于修复。眼球是胶原的“窗口”,因此巩膜炎(scleritis)常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治疗措施:巩膜炎的治疗原则,首先应明显病因...
- 胶原酶溶液
拼音:jiāoyuánméiróngyè药品标准:正式名:胶原酶溶液汉语拼音:JiaoyuanmeiRongye标准号:WS-187(X-162)-93拉丁文或英文:LIQUORCOLLAGENASI主要活性成分:由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histolyticum)发酵,经提取、精制而制备的酶制品。其比活力为每1mg蛋白不得少于1,000单位。性状:微黄色或淡棕色的无菌溶液。鉴...
- 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
disease概述: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呼吸道症状、肝脾肿大和周围血象嗜酸粒细胞增加,1956年由Engfeldt及Zettertröm首先报告。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发病年龄自6个月到47岁不等,平均为19岁,男女发病之比为13∶10。主要表现为乏力、全身酸痛不适、食欲不佳、烦躁和失眠等。本病与其他胶原病一样,也具有多系统损害的特征。疾病名称:...
- 腱病
病必须与传统概念中的肌腱炎(tendinitis)和腱围炎(paratendinitis)进行区别。以往诊断为跟腱炎、髌腱炎、肩袖炎、肱骨外上髁炎等的肌腱疾病,事实上大部分并非单一的炎症,而合并有胶原组织的变性,应当改称为“腱病”。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用治疗肌腱炎的方法去治疗腱病常常无效。腱病作为一种概念,由德国学者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之后Puddu(1976)、Nirschl(1979...
- 腱炎
病必须与传统概念中的肌腱炎(tendinitis)和腱围炎(paratendinitis)进行区别。以往诊断为跟腱炎、髌腱炎、肩袖炎、肱骨外上髁炎等的肌腱疾病,事实上大部分并非单一的炎症,而合并有胶原组织的变性,应当改称为“腱病”。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用治疗肌腱炎的方法去治疗腱病常常无效。腱病作为一种概念,由德国学者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之后Puddu(1976)、Nirschl(1979...
- 胶原纤维
拼音:jiāoyuánxiānwéi英文:胶原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纤维的一种。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排列成束,纤维束常有分支。它的化学特性是在酸性溶液中纤维膨胀,可被胃液消化,但不受碱性胰液影响,在沸水中可水解为白明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胶原纤维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通过生物化学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的分析,表明胶原的基本分子单位是原胶原分子。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既有韧...
- 瘢痕瘤
胞在甘氨酸、羟脯氨酸,羟赖氨酸等物质的参与下逐级聚合形成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有高度的韧性,使创口的抗张力强度增加。此时皮肤瘢痕色淡红,稍隆起,硬韧,有痒痛等感觉。成熟阶段:胶原纤维不断合成,同时又在胶原酶的作用下,不停的分解。约经1个月后,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渐趋平衡。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逐渐成为排列整齐有序的束状,毛细血管闭塞、数量减少,皮肤瘢痕开始发生退行性变化。临床可见瘢痕充血消...
- 蟹状肿
胞在甘氨酸、羟脯氨酸,羟赖氨酸等物质的参与下逐级聚合形成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有高度的韧性,使创口的抗张力强度增加。此时皮肤瘢痕色淡红,稍隆起,硬韧,有痒痛等感觉。成熟阶段:胶原纤维不断合成,同时又在胶原酶的作用下,不停的分解。约经1个月后,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渐趋平衡。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逐渐成为排列整齐有序的束状,毛细血管闭塞、数量减少,皮肤瘢痕开始发生退行性变化。临床可见瘢痕充血消...
- 瘤样瘢痕
胞在甘氨酸、羟脯氨酸,羟赖氨酸等物质的参与下逐级聚合形成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有高度的韧性,使创口的抗张力强度增加。此时皮肤瘢痕色淡红,稍隆起,硬韧,有痒痛等感觉。成熟阶段:胶原纤维不断合成,同时又在胶原酶的作用下,不停的分解。约经1个月后,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渐趋平衡。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逐渐成为排列整齐有序的束状,毛细血管闭塞、数量减少,皮肤瘢痕开始发生退行性变化。临床可见瘢痕充血消...
- 瘢痕疙瘩
胞在甘氨酸、羟脯氨酸,羟赖氨酸等物质的参与下逐级聚合形成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有高度的韧性,使创口的抗张力强度增加。此时皮肤瘢痕色淡红,稍隆起,硬韧,有痒痛等感觉。成熟阶段:胶原纤维不断合成,同时又在胶原酶的作用下,不停的分解。约经1个月后,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渐趋平衡。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逐渐成为排列整齐有序的束状,毛细血管闭塞、数量减少,皮肤瘢痕开始发生退行性变化。临床可见瘢痕充血消...
- 老年人间质性肺炎
理IL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不同病因的ILD改变都从肺泡炎开始,在发展和修复过程中导致肺纤维化的倾向有其共同之处。活化的巨噬细胞具有调整淋巴细胞的功能和分泌炎性介质如补体成分、前列腺素、胶原酶、弹性硬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β葡萄糖醛酸酶、血管生成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作用。活化T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激活素,如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
- Hamman-Rich综合征
反复发生的多灶性损伤迥然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两者在组织病理和临床表现上各具特色;并就此推测两者的发病机制亦有差别。虽然目前的研究已深入到蛋白甚至基因水平,人们已知诸如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金属蛋白酶及抑制因子和凋亡等在ⅡP中的相应作用,但AIP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病理改变:病理显示,肺大体标本呈暗红色,重量增加,外观饱满,质实变硬,触压不萎陷。肺切面为暗红色斑点与灰白色相间,并有交错分布...
- AIP
反复发生的多灶性损伤迥然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两者在组织病理和临床表现上各具特色;并就此推测两者的发病机制亦有差别。虽然目前的研究已深入到蛋白甚至基因水平,人们已知诸如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金属蛋白酶及抑制因子和凋亡等在ⅡP中的相应作用,但AIP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病理改变:病理显示,肺大体标本呈暗红色,重量增加,外观饱满,质实变硬,触压不萎陷。肺切面为暗红色斑点与灰白色相间,并有交错分布...
- 急性间质性肺炎
反复发生的多灶性损伤迥然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两者在组织病理和临床表现上各具特色;并就此推测两者的发病机制亦有差别。虽然目前的研究已深入到蛋白甚至基因水平,人们已知诸如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金属蛋白酶及抑制因子和凋亡等在ⅡP中的相应作用,但AIP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病理改变:病理显示,肺大体标本呈暗红色,重量增加,外观饱满,质实变硬,触压不萎陷。肺切面为暗红色斑点与灰白色相间,并有交错分布...
-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
脱),皮疹排列呈线状群集。约4~6周能自然消退,残留暂时性色素减退,不久于其旁可出现新疹。好发于12岁以内儿童,多见于躯干、四肢及面部,轻微痒。组织病理检查:早期表皮变薄,呈杯状凹陷,真皮乳头增宽,胶原纤维嗜碱变性。晚期杯状损害下方可见角化不全,细胞碎片及变性胶原纤维构成角栓,穿过杯底嵌入杯中,表皮坏死,不含弹力纤维,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少许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
-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脱),皮疹排列呈线状群集。约4~6周能自然消退,残留暂时性色素减退,不久于其旁可出现新疹。好发于12岁以内儿童,多见于躯干、四肢及面部,轻微痒。组织病理检查:早期表皮变薄,呈杯状凹陷,真皮乳头增宽,胶原纤维嗜碱变性。晚期杯状损害下方可见角化不全,细胞碎片及变性胶原纤维构成角栓,穿过杯底嵌入杯中,表皮坏死,不含弹力纤维,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少许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
-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能诱导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蛋白合成的假说。同时提示PSS患者成纤维细胞的结缔组织合成能力增强不是原发的,可能是上述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4.后病毒病因假说最近有证据表明,抗同分异构酶抗体能识别与后病毒蛋白同源的某种氨基酸序列。因此提出后病毒病因假说。这一发现可解释在PSS患者家族成员中观察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发现象。自身抗原和后病毒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为细胞免疫提供了基础,这种细...
-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镁、铅、铁进行了对比性定量测定分析,认为高血锌、铅与低铁、硒也许是OSF易感性增高的重要因素。这与国外文献报告缺铁性贫血OSF易感性增高相一致。NK细胞活性下降与OSF有关:凌天牖,高义军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对24例嚼槟榔伴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者,16例嚼槟榔不伴发OSF者及10例不嚼槟榔的正常人的外周血NK细胞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嚼槟榔伴发OSF者及嚼槟榔不伴发OSF者外周血NK细...
-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疫荧光方法染色可见免疫沉积物位于分离皮肤的真皮侧。Western免疫凝集实验: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患者血清的抗体能与含有Ⅶ型胶原人基底膜290kDa带蛋白结合,这个蛋白带是Ⅶ型胶原的2链。有人最近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EBA患者血清特异性抗Ⅶ型胶原抗体比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免疫凝集试验更敏感。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的诊断:本诊断标准最早是由Yaoit等在1981年提出,经改进后如下:①类似营...
- 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疫荧光方法染色可见免疫沉积物位于分离皮肤的真皮侧。Western免疫凝集实验: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患者血清的抗体能与含有Ⅶ型胶原人基底膜290kDa带蛋白结合,这个蛋白带是Ⅶ型胶原的2链。有人最近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EBA患者血清特异性抗Ⅶ型胶原抗体比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免疫凝集试验更敏感。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的诊断:本诊断标准最早是由Yaoit等在1981年提出,经改进后如下:①类似营...
- 原发性骨脆症
及其他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发育不良。有作者报道,病人的胶原组织中脯氨酸的成分过多,当病人口服脯氨酸后,血内脯氨酸的高峰较正常小儿低。在骨骼方面主要是成骨细胞生成减少或活力减低,不能产生碱性磷酸酶,或者两种情况均兼而有之。以致骨膜下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受到障碍,不能正常成骨。组织学的改变是松质骨和皮质骨内的骨小梁变得细小,并钙化不全,其间尚可见成群的软骨细胞,软骨样组织和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而骨...
- 脆骨病
及其他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发育不良。有作者报道,病人的胶原组织中脯氨酸的成分过多,当病人口服脯氨酸后,血内脯氨酸的高峰较正常小儿低。在骨骼方面主要是成骨细胞生成减少或活力减低,不能产生碱性磷酸酶,或者两种情况均兼而有之。以致骨膜下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受到障碍,不能正常成骨。组织学的改变是松质骨和皮质骨内的骨小梁变得细小,并钙化不全,其间尚可见成群的软骨细胞,软骨样组织和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而骨...
- 成骨不全
及其他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发育不良。有作者报道,病人的胶原组织中脯氨酸的成分过多,当病人口服脯氨酸后,血内脯氨酸的高峰较正常小儿低。在骨骼方面主要是成骨细胞生成减少或活力减低,不能产生碱性磷酸酶,或者两种情况均兼而有之。以致骨膜下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受到障碍,不能正常成骨。组织学的改变是松质骨和皮质骨内的骨小梁变得细小,并钙化不全,其间尚可见成群的软骨细胞,软骨样组织和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而骨...
- 骨膜发育不良
及其他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发育不良。有作者报道,病人的胶原组织中脯氨酸的成分过多,当病人口服脯氨酸后,血内脯氨酸的高峰较正常小儿低。在骨骼方面主要是成骨细胞生成减少或活力减低,不能产生碱性磷酸酶,或者两种情况均兼而有之。以致骨膜下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受到障碍,不能正常成骨。组织学的改变是松质骨和皮质骨内的骨小梁变得细小,并钙化不全,其间尚可见成群的软骨细胞,软骨样组织和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而骨...
- 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
及其他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发育不良。有作者报道,病人的胶原组织中脯氨酸的成分过多,当病人口服脯氨酸后,血内脯氨酸的高峰较正常小儿低。在骨骼方面主要是成骨细胞生成减少或活力减低,不能产生碱性磷酸酶,或者两种情况均兼而有之。以致骨膜下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受到障碍,不能正常成骨。组织学的改变是松质骨和皮质骨内的骨小梁变得细小,并钙化不全,其间尚可见成群的软骨细胞,软骨样组织和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而骨...
- 成骨不全症
及其他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发育不良。有作者报道,病人的胶原组织中脯氨酸的成分过多,当病人口服脯氨酸后,血内脯氨酸的高峰较正常小儿低。在骨骼方面主要是成骨细胞生成减少或活力减低,不能产生碱性磷酸酶,或者两种情况均兼而有之。以致骨膜下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受到障碍,不能正常成骨。组织学的改变是松质骨和皮质骨内的骨小梁变得细小,并钙化不全,其间尚可见成群的软骨细胞,软骨样组织和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而骨...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