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病

目录

1 拼音

jiǎo qì bìng

2 英文参考

weak f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eriberi[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中医·脚气病

脚气病(weak foot[1]、beriberi[2])为病名[3]。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古名缓风、壅疾,又称脚弱[3]、软脚病[4]

《中医药学名词》(2004):脚气病是指以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或挛急、肿胀,或枯萎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

《中医药学名词》(2010):脚气病又称脚气,是指以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或挛急、肿胀,或肌肉枯萎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

3.1 脚气的病因病机

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成[4][4]

3.2 脚气病的症状

以两脚软弱无力、脚胫肿满或不肿满而缓弱麻木,甚至心中悸动,进而危及生命[4]。病从脚起,因名脚气病[4]

症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弛缓,或肿胀,或萎枯,或足胫红肿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言语错乱等[4][4]

3.3 脚气病的分类

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4]。临床上,称脚胫肿大者为湿脚气;不肿者为干脚气;出现心悸气急等危候者为脚气冲心[4]

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4]。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4]。又有按六经分类者[4]

3.4 脚气病的治疗

注意:由饮食偏嗜所致之脚气病,治疗期当配合饮食疗法[4]

现代医学中的维生素B1缺乏症、营养不良性浮肿,下肢多发性神经炎等多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条施治[4]

3.4.1 方药治疗

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4]

《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

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4]。《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4]

3.4.2 针灸治疗

湿脚气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解溪、八风等穴为主[4]。偏寒湿者加灸;偏湿热者可放血;恶寒发热者加大椎、合谷;小便少者加水道[4]。干脚气取足三里、悬钟、飞扬、三阴交、血海、太溪等穴为主[4]。转筋者加承山;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4]。脚气冲心取内关、巨阙、神门、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为主[4]。神昏加人中;虚脱者灸关元、气海[4]。危重者应积极采用综合疗法抢救[4]

4 西医·脚气病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肿及浆液渗出。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维生素B1(硫胺素)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同存于食物中,属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以辅酶形式参与多种酶系统活动,尤其在碳水化合物氧化产能过程中起作用。体内储存不多,易发生缺乏。硫胺素广泛存在于谷类、豆类、坚果、酵母、肝、肉、鱼等食物中,谷类多存在于外胚层(糠、麸)中,精制白米中损失多。碱性溶液中加热易分解而失去活性。

4.1 病因病理病机

1、饮食摄入不足。尤其食用精碾白米,而缺乏肉类、豆类时,易引起硫胺素缺乏。

2、由于酗酒、各种胃肠道(如慢性腹泻、肠结核等)或其他疾病(如长期发热、甲亢等)引起的摄入过少。

3、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孕母、乳母,或摄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者和有发热感染时,需要维生素B1增加,如不补充,易引起缺乏。

4.2 临床表现

1、婴儿脚气病发病常很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者称脑型;突发心力衰竭者称心型。年长儿症状近似成人,以水肿和多发性神经炎为主。年长儿患周围性神经炎者呈现蹲踞时起立困难、膝反射消失、挤压腓肠肌疼痛。

2、常有乏力、精神萎倦、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便秘,伴腹痛、腹胀、体重减轻、生长发育滞迟等。可早期出现下肢踝部水肿,甚至延至全身,或伴发心包、胸腔、腹腔积液。

3、常先表现烦躁不安、哭声嘶哑,以至失音,继而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喂食呛咳、嗜睡,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有时昏迷惊厥可突然发生。

4、常突发心力衰竭,婴儿烦躁不安、尖叫、呛咳、气促、出冷汗、唇指(趾)青紫。

5、孕母缺乏维生素B1,新生儿可患先天性脚气病,表现为哭声无力、神情萎靡、吸吮力弱、水肿、嗜睡。

4.3 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维生素B1负荷试验尿中排出量减少。

2、血液丙酮酸、硫胺素检查。血丙酮酸、乳酸浓度增高;红细胞转酮酶活性降低。

3、心电图检查。

4.4 治疗

1、一般治疗:调整饮食,供给乳母和病儿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喂母乳的婴儿应同时治疗乳母,必要时暂停母乳喂养。

2、维生素B1治疗:

(1)轻症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B1。

(2)重症(如心型、脑型)及消化道功能紊乱者:应注意静脉注射忌用葡萄糖溶液稀释,以免因血中丙酮酸增加而加重病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过量的烟酸和叶酸均妨碍维生素B1的利用,均应避免。

3、对症治疗:如纠正心力衰竭、抗惊厥治疗等。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2.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