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酵母β-葡聚糖 (最后修订于2010/6/21 14:41:22)[共283字]
摘要:中文名称酵母β-葡聚糖英文名称Yeastβ-glucan主要成分β-1,3-/1,6-葡聚糖基本信息来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结构式酵母β-葡聚糖结构式分子式(C6H12O6)n,n为125-25000分子量2万-400万道尔顿生产工艺简述以酿酒酵母为原料,经提取、酸碱处理、喷雾干燥等步骤生产而成。食用量≤250毫克/天质量要求性 状浅黄色或黄褐色粉末β-葡聚糖≥70%蛋白质≤3.5%脂肪≤10%水分≤8%灰分≤3%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备注酵母β-葡聚糖于2010年5月20日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西藏青稞提取β-葡聚糖获得成功
等科研单位共同研究合作的项目——“西藏青稞β-葡聚糖生理功效、提取利用技术及其功能食品开发研究”日前通过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成果鉴定。专家指出,这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从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青稞β-葡聚糖产业化开发的空白。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强小林介绍,目前,国内外β-葡聚糖提取来源主要有酵母、食用菌和燕麦等谷物,这次从青稞中提取β-
- 酵母β-葡聚糖制备及检测研究通过鉴定
近年来,酵母β-葡聚糖因具有增强免疫活力、抗肿瘤活性、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而成为食品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我国每年约有3-5万吨的啤酒酵母,但占酵母干重6-12%的酵母β-葡聚糖尚未被开发利用。酵母β-葡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是采用酸碱方法,在分离提取时酸碱用量大,工艺繁琐,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影响到葡聚糖的生理活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强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利
- 白色念珠菌细胞壁β-葡聚糖(β-glucan)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总结近年来白色念珠菌细胞壁β-葡聚糖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结果白色念珠菌细胞壁β-葡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升高白细胞、抗肿瘤等,同时又具有多种免疫药理作用,能够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如IL-1、TNF等的合成。结论白色念珠菌细胞壁β-葡聚糖是一类很有开发前途的新药。【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80-077X(2005)02-01128-04【Abstrac
- 白色念珠菌细胞壁β-葡聚糖升白细胞药效学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细胞壁不同溶解性的β-葡聚糖(β-glucan)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endoxan,cytoxan,CTX)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回升作用。方法采用CTX所致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模型,研究白色念珠菌细胞壁β-葡聚糖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结果三种溶解性的白色念珠菌细胞壁β-葡聚糖均能升高小鼠外周血白细
- 成年大鼠星形细胞经LPS、前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刺激后β-趋化因子的分泌
成年大鼠星形细胞经LPS、前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刺激后β-趋化因子的分泌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9年第4期第19卷细胞因子作者:国红 金宇宣 许贤豪 石川翰男 肖保国 黄煜敏 HansLink单位: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科(国红许贤豪);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神经科(金宇宣);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呼町医院神经科(石川翰男肖保国黄煜敏HansLink)关键词:星形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因
- 我国首次从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获得成功
科院农业研究所、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科研单位首次从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青稞β-葡聚糖产业化开发的空白。 β-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肠道和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强小林介绍,目前国内外β-葡聚糖提取来源主要有酵母、食用菌和燕麦等谷物。 “我们选用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是因为西
- β-CD药用包合物制备技术
β-CD(β-环糊精)是一种新型辅料,近年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农业及其它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β-CD包合物能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副作用等。已被日本、美国等政府批准使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β-CD在医药制剂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研究,β-CD包合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的创新与发展。本文结合制剂工作实践体会,就β-CD及药物-β-CD包合物的
- 粪便β-GD预测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粪便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预测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学比色法对47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及60例正常新生儿粪便中的β-GD活性浓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母乳性黄疸患儿β-GD活性浓度与胆红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母乳性黄疸患儿粪便β-GD活性浓度为(1.07±0.30)u/L,较正常新生儿[(0.50±0.28)u/L]明显增高,二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性。患儿粪便β-GD活性浓度与
-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是属于一组新近发现的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TGF-β超家族。这一家族除TGF-β外,还有活化素(activins)、抑制素(inhibins)、缪勒氏管抑制质(Mullerianinhibitorsubstance,MIS)和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
-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垂体β-EP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垂体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影响。 方法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100只大鼠实验性脾虚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前后大鼠脑垂体及血浆中β-EP的含量,并设立空线点灸对照,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模型自然恢复对照及正常健康对照。 结果脾虚大鼠脑垂体和血浆中的β-EP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
- 药物-β-CD包合物检验技术
β-环糊精(β-CD)是淀粉被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酶解环合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具有多种同系物,常见的分别为由6,7,8个葡萄糖残基组成,分别称为α-CD、β-CD、γ-CD。目前应用的主要是β-CD,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药物包合材料。β-CD具有环形筒状中空构型和环外亲水、环内疏水的特殊性质,能将某些药物分子包合形成分子复合物形的包合物。在一定溶媒(或体液)温度条件下,药物分子又可以从包合物内溶解复
-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治疗后血β-HCG下降水平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保守性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血β-HCG下降的速度、幅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124例,其中药物治疗组36例(A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输卵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50mg组60例(B组),单纯保守性手术组28例(C组),并与同期30例行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对照(对照组)。治疗后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并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结果A组中32例血β-HCG30
- EGb761对β-淀粉样蛋白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体外抗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的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释放到细胞外的LDH活性检测细胞膜的损伤;Caspase-3活性检测细胞凋亡。结果EGb761呈剂量依赖性提高Aβ损伤引起的SY5Y细胞的存活率降低,降低Aβ损伤引起的LDH释放及Caspase-3活性增加。结论EGb761对Aβ25-35损伤有保护作用。 EffectsofEGb7
- 果汁添加β-葡聚糖可降胆固醇
2006年04月06日新华社4荷兰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果汁中添加β-葡聚糖,可以帮助饮用者降低体内总胆固醇水平和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罗纳德•P•门辛克领导的研究小组选取了25名健康人饮用含有从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的果汁饮料。作为对照,另外22名健康人饮用普通果汁饮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连续
- 血浆β-内啡肽与无痛性心肌缺血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β-内啡肽(β-EP)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0例糖尿病、40例无痛性心肌缺血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β-E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血浆β-E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β-EP水平与糖尿病组及冠心病无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β-Ep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 【关键词】β-内啡肽;心肌缺血,无痛性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肺纤维化
关键词肺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细胞因子 近年来,肺泡巨噬细胞及其他肺结构细胞合成的各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iosisfactor,TN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erivedgrowthfactor,PDGF),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等在肺
-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进展
β-受体阻滞剂通常分为(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2)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3)兼有α1受体阻滞剂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对β1的选择性是β2的75倍,比索洛尔对β1的选择是β2的120倍,卡维地洛对β1的选择性是β2的7倍,是α1的2~3倍,具有中度扩张血管作用[1]。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具有降低血压、抗缺血、抗心律
-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β-血小板球蛋白浓度的检测
[摘要]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在标准药物治疗前后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巨大血小板(LPLT)数量。方法UA病人(UA组)66例被分为两组:A组42例有过心绞痛病史;B组24例为初发性心绞痛。以22例健康人为对照。β-TG及其他活化标志物分别在治疗前测量(A组和B组)以及治疗8~10d后测量(B组)。结果A组及B组(治疗前后)血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滥用的结果[1]。加强耐药菌监测、限制抗生素的滥用、阻止耐药传播、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和从预防耐药性角度出发,不断研制和开发新的抗生素和非抗生素类抗菌药物,将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本文就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各种细菌的耐药机制因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大体上可以分为4种:(1)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分解而失活;(2)与细菌结合的
- 天津工生所等1,3-1,4-β-葡聚糖酶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PtLic16A的催化机理图1,3-1,4-β-葡聚糖是植物细胞壁中半纤维素的组成成分,是由葡萄糖与β-1,3-和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聚糖。1,3-1,4-β-葡聚糖酶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中,尤其是动物饲料和酿造业。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郭瑞庭研究组和东莞泛亚太生技公司及台湾基酵生技公司合作,成功获得了来源于嗜热真菌Paecilomycesthermophila的1,3-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β-内啡肽含量及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摘要】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β-内啡肽(β-EP)含量及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观察组)和22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中的β-EP含量、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complementreceptortypeI,CR1)数量、红细胞自然免疫粘附肿瘤花环率(therateofredcellnativeadhesiontotumorcell,
- 中药包合物研发前景广阔
近20多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环糊精(CD)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因此,有关它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β-环糊精(β-CD)在中药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β-CD包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尤其成为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中药β-CD包合物制剂在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应引起业界的关注。 ▲包合技术赋予中药新内涵 目前,β-CD已在中药片剂、胶囊剂、冲剂、丸剂、
- 异位妊娠期待治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期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期待治疗组)及B组(药物保守治疗组),比较其治愈率、β-HCG下降幅度及β-HCG降至正常的天数;并观察期待治疗组中血β-HCG与治疗成功的关系及治疗成功与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治愈率、β-HCG下降的幅度及β-HCG降至正常的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期待治疗中血β-HCG越低,期待治疗的成
-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而获得耐药性。通过整合子的整合作用,抗性基因之间能够互相交换,再借助于转化、转导与接合作用,使得耐药性在畜禽与畜禽、畜禽与人类、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病原菌上广泛传播,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高效杀菌剂,对人的毒性极小。其中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耐药主要通过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介导,而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耐药则主要通过β-内酰胺酶介导。
- 第三十八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八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一、抗
- 甲状腺癌Ⅰ型β-转化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的研究
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可影响细胞增殖与分化,对上皮来源的细胞则主要是细胞生长负性调节因子。TGF-β受体在TGF-β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降低是TGF-β抵抗的主要机制。本研究在甲状腺癌中Ⅰ型TGF-β(TGF-βⅠ)受体在TGF-β抵抗机制中的状态。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甲状腺癌标本32例,其中男6例,女26例,年龄2
- TGF-β、c-myc与糖尿病肾病
【摘要】糖尿病时,多种机制引起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myc在肾脏局部过度表达,TGF-β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导致肾脏肥大,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抑制ECM降解的作用;c-myc则可引起细胞增殖,二者相互作用,导致肾脏肥大,ECM积聚,最终引起肾纤维化。 【关键词】TGF-β;c-myc;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
- 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机制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的机制。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12株流感嗜血杆菌耐药菌用纸片法作β-内酰胺酶测定,用PCR法检测产酶流感嗜血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结果:纸片法测得产酶菌株32株,产酶率28.6%(32/112);32株产酶菌中PCR法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菌株29株,阳性率为90.6%(29/32),其中质粒DNA模板组阳性为25株,基因组DNA模
- 第四节 脂肪酸代谢
酸代谢 一、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在有充足氧供给的情况下,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因此脂肪酸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肝和肌肉是进行脂肪酸氧化最活跃的组织,其最主要的氧化形式是β-氧化。 (一)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此过程可分为活化,转移,β-氧化共三个阶段。 1.脂肪酸的活化 和葡萄糖一样,脂肪酸参加代谢前也先要活化。其活化形式是硫酯:脂肪酰CoA,催化脂肪酸活化的
- InsulinFacilitatestheHepaticClearanceofPlasmaAmyloidβ-Peptide(1–40)byIntracellularTranslocationof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
【关键词】β-peptide(1–40)Thehepaticclearanceofamyloidβ-peptide(1–40)[Aβ(1–40)]fromplasma,whichislargelymediatedby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LRP-1),issuggestedtoplay
-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ThemechanismofresistanceofKlebsiellapneumoniaetoantibioticsofβ-lactamase. XUChun. (ShenyangMunicipalSixthPeople‘sHospital,Shenyang110006,Liaoning,P.R.China) 肺炎克雷伯菌为G-球杆形,无鞭毛,有较厚的荚膜,多数菌株有菌毛,营养要求不高,在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研究合成山莨菪碱的手性分离
(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麻醉科 保定 071000)(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北京 100081)摘要 使用β-环糊精(β-CD)及2,6-二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为手性选择剂,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对合成山莨菪碱的对映异构体的手性分离进行了研究。对影响手性分离的主要因素:手性选择剂、背景电解质、分离体系的酸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合成山莨菪碱的手性分离奠定了
- β-连环素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β-连环素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连环素在104例肺癌的表达,其中鳞癌46例、腺癌33例、小细胞癌10例、其它类型癌15例。结果β-连环素在104例肺癌的阳性表达为鳞癌22例(47.8%),腺癌16例(48.5%),小细胞癌5例(50%),其它类型癌为8例(53.3%),结果显示E-cad的阳性表达与肺癌
- 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研究
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研究(pdf)[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患者入院后第1、4、10天分别测定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水平,并观察其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患者的预后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与脑水肿的演变相关。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高低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APA
- 血清TGF-β1在24例血液病患者中的检测
【摘要】目的TGF-β1是一个双向调控因子,可以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生和前质细胞的成熟。还可以抑制成熟B细胞的增生及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方法正常对照组27例,均为健康献血者,血液病患者(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共24例。应用ELISA法检测TGF-β1水平,独立t检验统计。结果血液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但三组患者之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的TGF-β1水平下降可
- 腹腔血及静脉血β-HCG测定诊断腹腔内出血(附985例报告)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腹腔血β-HCG与静脉血β-HCG值比较二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腹腔内出血患者中腹腔血β-HCG与静脉血β-HCG的值。结果异位妊娠引起腹腔内出血时,腹腔血β-HCG均大于正常值,且明显高于静脉血β-HCG。结论腹腔血β-HCG可代替静脉血β-HCG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关键。 关键词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腹腔内出血是妇科一种常见疾病
- CD包合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研究进展
[2],1953年首个有关CD及其包合物的专利问世。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CD可工业化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20多年来有关它的研究报道很多,尤其是当前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β-CD包合物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3]。通过包合技术可以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加中药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等,为中药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具
- 浅析血β-HCG监测在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β-HCG监测在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58例,其中腹腔镜下施术25例,开腹施术33例,术后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并予以分析。结果保守性手术成功52例,术后3日血β-HCG下降幅度均超过50%。3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3日血β-HCG下降幅度均小于30%,其中2例配合药物保守治疗成功,1例二次手术切除病变输卵管。另3例因术中止血困
- β-Arrestin-Dependentμ-OpioidReceptor-Activated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s(ERKs)TranslocatetoNucleusinContrasttoGProtein-DependentERKA
【关键词】β-Arrestin-DependentThecellularlocationof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s(ERKs)activatedbyaGprotein-coupledreceptorwasshowntobedependentonthepathwaythatmediatedtheiractivation.Ingeneral,fasta
- 固体分散技术用于缓控释制剂研究日益增多
水溶性载体材料水溶性载体材料是制备速释型SD的常用材料,包括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pluronicF68)、有机酸类、糖类和醇类等。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可用β-环糊精(β-CD)衍生物作为SD的载体,其中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极易溶于水,安全性能好,应用较多。国外有研究人员分别用2HP-β-CD和β-CD作为载体制备了酮咯酸固体分散体制
- PS3,一种半合成的1,3-葡聚糖硫酸酯,通过抑制L、P选择素的功能减低接触性过敏反应
CE: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近期发表在《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PS3,一种半合成的1,3-葡聚糖硫酸酯,可以通过抑制L、P选择素的功能减低接触性过敏反应。目前,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人工半合成了一种半合成的1,3-葡聚糖硫酸,PS3,针对性抑制L、P选择素的功能。详细的研究显示,注射PS3后白细
- β-榄香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摘要】目的制备β-榄香烯长循环脂质体,以提高β-榄香烯疗效并减少其不良反应。方法用乙醇注入法制备β-榄香烯长循环脂质体,气相色谱法测定游离药物的含量。在大鼠体内进行药动学研究,并进行了制剂的安全性试验(溶血、血管刺激性、过敏试验)。结果β-榄香烯长循环脂质体的粒径为149nm,包封率为95.2%,大鼠体内药动学曲线的AUC、MRT分别为市售制剂的4.0和2.3倍,安全性试验合格。结论β-榄香烯长
- 中期妊娠孕妇尿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妊高征形成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孕妇尿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妊高征形成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定期产检、单胎妊娠且无其他并发症的508例孕妇。追踪其病史至分娩结束。所有参与研究的孕妇妊娠中期留取尿样,并采用放免法测尿β-HCG值,同时查尿肌酐以校正浓缩或稀释因素。比较正常组孕妇及妊高征组孕妇的尿β-HCG标准化浓度。所测孕妇尿β-HCG值以中位数倍数(MOM)表示,比较两组孕妇妊高征
- 联合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38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联合药物保守治疗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关系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38例,针对血清β-HCG水平不同,给予甲氨蝶呤(MTX)50mg加生理盐水30ml隔日静脉注射1次,共1~4次,总剂量50~200mg,24h后给予亚叶酸钙(CF)解救,5mg隔日肌注1次共1~4次;同时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及丙酸睾酮肌注。结果38例中成功治愈36例
- 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血清β-HCG及临床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检测血清β-HCG在异位妊娠和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IA法检测45例异位妊娠患者、29例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包括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9例)、48例正常早孕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并与正常未孕妇女比较。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与正常未孕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P<0.01)。滋养细胞疾病组血清β-HCG则明
- 不孕妇女β-内啡肽与生殖激素水平及其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的探讨
【摘要】目的了解不孕妇女月经周期中β-内啡肽(β-EP)变化规律及其与生殖激素的关系,探讨不孕患者精神心理状况、体内β-内啡肽水平与生殖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例不孕妇女进行心理状况评分,测定月经周期中不同时间β-内啡肽及生殖激素水平,同时进行排卵监测。结果(1)不孕组β-EP水平卵泡中期最低、围排卵期稍高、黄体中期显著升高,周期中呈上升趋势,并明显高于同龄妇女(P0.05)。(2)不孕组黄体中期L
- 天津工生所1,3-1,4-β-D-葡聚糖酶的晶体结构研究获进展
了基于蛋白质结构研究来提高酶热稳定性及比活性的理性实验设计方案。为了改善琥珀酸丝状杆菌的1,3-1,4-β-D-葡聚糖酶的性质,研究人员共作了11处突变。另外,为了满足工业发酵生产的要求,首次尝试在酵母中表达粗酶。V18Y突变蛋白的粗酶值提高了2摄氏度,而W203Y突变蛋白粗酶的比活性提高了30%。为了进一步评价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实验在酵母和大肠杆菌中进行了一些突变体的表达和纯化。从中发现在大肠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鼠CsA慢性肾毒性中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TGF-β1在CsA慢性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低盐饮食的条件下,给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CsA(15mg·kg-1·d-1),持续28d;另外两组在腹腔注射CsA的同时,于第15、20天分别予以TGF-β1硫代AODN、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TGF-β1硫代AODN尾静脉注射,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GF-β1蛋白及其mRNA在组织的表达,检测各组组织形态学的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泡巨噬细胞上CD11c、CD14及胞内TGF-β1mRNA表达的研究
方法进行检测,均符合要求。原位杂交参照文献〔6,7〕进行,每片所加杂交液(50%去离子甲酰胺,4×SSC,1×Denhart‘s,0.5mg/ml变性的鲱鱼精DNA,0.25mg/ml酵母tRNA,10%硫酸葡聚糖钠及3μg/ml探针)20μl。实验中同时设计探针阴性对照(杂交液中不含探针)和抗体阴性对照(免疫检测时不加羊抗Dig-AP结合物)。用TJTY-300型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细胞内杂交
- 气相色谱法测定β-榄香烯在兔眼内的分布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榄香烯;眼球摘要目的测定正常兔眼球后注射榄香烯后药物在眼内的分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正常兔眼单次及连续1周球后注射榄香烯后房水、玻璃体、视网膜和脉络膜中β-榄香烯的浓度。结果单次球后注射榄香烯后1h,房水、玻璃体、视网膜和脉络膜中均检测到β-榄香烯。连续1周注射后,仅视网膜和脉络膜中检测到β-榄香烯,浓度与单次注射相比无明显增加。结论正常兔眼球后注射榄香烯可通过血-视网膜
- 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测定应用于晚发性佝偻病
【摘要】目的通过对晚发性佝偻病患儿检测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了解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在晚发性佝偻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作为受试对象,年龄为4~14岁,取血后检测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碱性磷酸酶、钙、磷的变化,同时选择年龄相仿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40例佝偻病患儿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血清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