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病

目录

1 拼音

jiǎn yā bìng

2 英文参考

decompression sickness

3 概述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是由于高气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己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极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1]。在减压过程中或在减压后短时间内发生者为急性减压病;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主要病变发生在股骨、肱骨、胫骨及其骨关节[1]

在潜水或潜涵等高气压下从事作业的人员,当过快地转入地面时,溶于组织和血中的氮气迅速形成气泡,造成静脉气栓、肺气栓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称减压病或潜涵病。飞行员迅速升入高空,由于座舱密闭不严,也可发生上述临床表现,称航空减压病。

治疗:

1、现场有加压舱设施时,应迅速移入舱内治疗,以免延误时间造成组织严重损害而产生后遗症。经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2、现场无上述设备时,可在陪员保护下,再潜入水中行加压治疗,然后缓慢上升减压。重症患者每减少0.1大气压,需时10分钟,轻症需时5分钟。

3、治疗包括给氧、中枢神经兴奋药以改善呼吸、循环功能,促进氮气排出。扩张血管药可选用地巴唑、罂粟碱、烟酸等,按常规剂量口服;输注葡萄糖液、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扩容;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糖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等措施,均可酌情选用。

4 疾病分类

急诊科

5 症状体征

5.1 急性减压病

在潜水减压后期尚未出水前、或出水后48h左右范围内,出现下列某种或某些症状、体征,包括:

①皮肤瘙痒、斑疹、丘疹或大理石样斑纹、皮下气肿。

②肌肉、关节疼痛:多发生于上、下肢大关节,尤其潜水时活动较多的部位。疼痛呈酸、胀、撕扯、针刺或刀割样剧痛,位于深层,患肢保持屈位可减轻疼痛(“屈肢症”)。局部无红、肿、热;用血压计气囊打气可缓解疼痛。

③神经系统损伤:在空气潜水多脊髓下胸段受损引起的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在航空减压病多脑部损伤引起的头痛、感觉异常、颜面麻痹、运动失调、轻瘫、偏瘫、语言障碍、记忆丧失、共济失调、情绪失常或体温升高;重者昏迷、死亡。在氦氧及饱和潜水多前庭系统受损引起的眩晕、耳鸣、听力减退。视觉系统受累时可引起复视、斜视、视觉模糊、暂时失明、同侧闪光性偏盲、视野缩小。

④循环系统损伤:在血管与心腔有大量气体栓子时,可有发绀、脉细数、四肢发凉、心前区狭窄感。严重者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脏冠脉系统有大量气泡时可致猝死。气泡与血液的界面作用可促进凝血,加重栓塞,如广泛发展可形成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淋巴系统气栓有局部浮肿和淋巴结肿痛。

⑤呼吸系统损伤:肺血管广泛气栓可伴有肺间质水肿及小支气管痉挛,引起胸部压迫感、胸骨后灼痛、不可抑制的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多见于航空减压病。

⑥腹部脏器受累:可引起恶心、呕吐、上腹绞痛及腹泻。

⑦疲倦:潜水员出水后常发生与水下体力劳动程度不相称的极度疲倦感,伴有无力、厌食,是出现严重症状的先兆。减压病的气泡可随机累及机体各部位,且可随循环血流移位,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

上述症状、体征以皮肤瘙痒和肢体疼痛较多、较早;神经症状次之。轻者仅有肢体疼痛,称Ⅰ型减压病;重者累及神经、循环、呼吸、或(和)感官系统,称Ⅱ型减压病。

5.2 慢性减压病

①患急性Ⅰ型减压病后,因延误或未正确进行加压治疗,症状和体征持续存在,病程可迁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②单纯加压处理能使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

5.3 减压病后遗症

①患急性减压病后,因延误治疗或因病情严重,体内已形成不可逆的病变,致神经功能障碍、肢体瘫痪等。②骨组织内有气泡形成,造成气栓或压迫骨营养血管,引起骨组织坏死;经一定时间后,用放射性核素(99mTc或18F)骨扫描、B型超声、X线摄片等检查,可发现减压性骨坏死。病变常发生于肱骨或股骨的头、颈部。如未损及关节面可无症状,如累及关节面可影响关节活动,并有剧痛。对这些后遗症,加压处理已无效。

6 疾病病因

有暴露于高气压环境、呼吸压缩气体、减压不当的历史;或有从常压过快地进入低压环境的历史。

7 病理生理

高气压下从事作业的人员,当过快地转入地面时,溶于组织和血中的氮气迅速形成气泡,造成静脉气栓、肺气栓等一系列临床症候。

8 诊断检查

排除外伤或其他潜水疾病(肺气压伤、急性缺氧症、氮麻醉、氧中毒、CO2中毒)。可疑患者,经加压鉴别(送患者进加压舱,升高舱压,观察症状对高压的反应),症状体征能缓解或消失者,即可确诊。用多普勒超声气泡探测仪检查,心前区测得有大量血行性气泡音响信号,结合症状体征,亦可确诊。潜水中因故未进行减压;或减压时间明显不足;或实施水面减压法时“水面间隔时间”超过规定极限;虽出水初期尚无症状,但产生减压病的条件已明显存在,均须按急性减压病处理。

9 治疗方案

9.1 加压治疗

将患者送入加压舱内,重新暴露于一定的高气压条件下,使造成症状体征的气泡消去。根据减压病症状体征的性质及严重程度、累及器官、随时间发展的病情变化,尽快安排加压治疗。如有其他并发情况,宜在加压治疗过程中处理。为了充分利用高压氧,所有加压治疗开始时均先吸氧加压到280kPa,然后,根据症状和体征对加压的反应,按照加压治疗表(表7-10-1,7-10-2)选定相应的加压治疗方案进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加压:加压速率一般为76~100kPa/min,视患者咽鼓管的通过性而定。为顺利加压,可先用麻黄素或鼻眼净滴鼻。昏迷患者应先作预防性鼓膜穿刺。对急性患者原则上应加压到症状消去。

(2)高压下停留:应严格按治疗方案中规定的时间停留。如在高压下按规定时间停留后症状无好转,则可:①采用更高压力的治疗方案。②或在该压力下再适当延长停留时间。③或以80kPa/min速率减压至280kPa,改吸氧气,延长停留时间。直到症状减轻或消去后,再按相应治疗方案减压。截瘫患者因脊髓震荡暂时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可不必在高压下长期延长停留。

(3)减压:应严格按治疗方案规定的减压时间进行。如在减压过程中症状复发或出现新症状,通常是再升高压力以及在280kPa延长吸氧时间,再按相应治疗方案减压。

患者减压出舱后应留在舱旁(Ⅰ2h,Ⅱ型6h),出舱24h内不要远离,以便观察或一旦症状复发时,可立即再次进行加压治疗。观察结束,根据患者情况,①或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如用飞机运送,应尽量使用增压机舱,否则飞行高度限在300m以内。     ②或对残留症状用治疗方案5或6作进一步加压治疗。如连续两次加压治疗,症状未见进一步改善,加压治疗可不再进行。③原单位休息。痊愈出舱后间隔适当时间允许恢复正常潜水。有残留症状者不宜再参加潜水工作。

加压治疗治愈后,允许搭乘飞机正常飞行的间隔时间;Ⅰ患者24h;Ⅱ患者48h;用治疗方案4或7治愈者72h。

9.2 辅助治疗

在加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对症处理,达到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呼吸功能,加速气泡排出,促使组织水肿消退,缺氧状态解除,减少组织损伤,预防感染。对某些严重病例,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在加压治疗开始时使用扩容剂,是加压治疗奏效的先决条件。

(1)供氧:在加压治疗的前、中、后均应尽量使患者呼吸纯氧。吸氧的安全极限压力为280kPa,不得超过。为了既可充分延长吸氧时间、提高疗效,又可预防氧中毒,应采用交替呼吸氧和空气的间歇吸氧法(在280kPa,20min氧/5min空气;在190kPa,60min氧/15min空气,各称为一个吸氧周期)。根据病情需要及对氧的耐受能力确定吸氧的周期数和吸氧总时间。吸氧前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氧中毒症状、体征(眩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颜面及唇肌抽搐、视野缩小、听觉障碍、肢体刺痛,直至全身惊厥);一旦出现(某种或某些)要及时报告,并立即摘下供氧面罩,呼吸舱内空气,停止减压。在所有氧中毒的表现完全消去后15min可再继续吸氧,并按原治疗方案从中断吸氧处开始,继续进行。如第三次出现氧中毒症状,应停止吸氧。在大于190kPa压力下吸氧,患者不能入睡。在使用时间较长的吸氧治疗方案时,患者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感;若此时患者尚有减压病明显症状,因吸氧而得到继续改善,或中断吸氧病情转重,吸氧可继续进行,直到症状明显见好,或到胸骨后疼痛限制了吸氧为止。

(2)补液:尽早补液对加压治疗有良好促进作用。神志清醒患者可口服非碳酸饮料,前2h可饮1L/h,昏迷患者可输液,但不要用仅含葡萄糖的溶液,因糖代谢后易引起水肿。输液维持尿量35ml/h以上。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要及早静脉切开输扩容剂。

(3)对症处理:①肢体疼痛可局部热敷、按摩。慎用止痛药,以免掩盖需要加压的指征。加压治疗结束后如有残留症状可进行理疗。②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可用热饮料;中枢兴奋药、血管扩张药。③抗脑水肿可用皮质类固醇。④截瘫,用抗生素预防、控制尿路感染;维生素及细胞代谢促进剂保护神经组织;解除水肿。⑤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⑥外科情况,减压时如发生气胸应作胸腔穿刺术排气;有喉头痉挛应作气管切开术。⑦抗凝可用阿司匹林。

(4)支持疗法:在使用长时程方案治疗时,应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不产气食物,做好营养保障。

9.3 注意事项

加压治疗时应注意:

①为免延误对严重患者的加压治疗,体检应在加压过程中进行。

②即使潜水的深度—时程规定可不需减压,或潜水员已按规定进行了减压,只要有症状体征,仍应加压治疗。

③如作业现场无加压舱,应以最快方式转送有舱单位加压治疗。

④对延误治疗的患者,不论已贻误多久,均应积极加压处理,并选择压力较高、停留时间较长的治疗方案。

⑤在氦氧或饱和潜水中发生的减压病应请潜水医学专家处理。

10 预后及预防

1.对潜水员尤其新潜水员,要进行医学防治知识教育,使潜水员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工作前应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不饮酒和少饮水。工作时应预防受寒和受潮。工作后应立即脱下潮湿的工作服,饮热茶,洗热水浴,在温暖的室内休息半小时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多余的氮加速排出。

3.每日应保证高热量、高蛋白、中等脂肪饮食,并适当增加各种维生素。维生素E具有一定的预防或减轻实验性减压病的作用,其原因可能由于阻止或减少血小板内储存颗粒中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不致发生血管内凝血。

4.进行潜水员就业前,定期及下潜前体检。骨关节尤其四肢大关节每年应进行X线摄片,一直到停止高气压作业后四年为止。凡患有听觉器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疾病,均不宜从事高压环境工作。重病后、体力衰弱者、远期骨折者、嗜酒者及肥胖者也均列为就业禁忌。

11 特别提示

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史,且未遵守减压规定,并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和体征者,均应考虑为减压病。

11.1 疾病预防

1.对潜水员尤其新潜水员,要进行医学防治知识教育,使潜水员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工作前应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不饮酒和少饮水。工作时应预防受寒和受潮。工作后应立即脱下潮湿的工作服,饮热茶,洗热水浴,在温暖的室内休息半小时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多余的氮加速排出。

3.每日应保证高热量、高蛋白、中等脂肪饮食,并适当增加各种维生素。维生素E具有一定的预防或减轻实验性减压病的作用,其原因可能由于阻止或减少血小板内储存颗粒中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不致发生血管内凝血。

4.进行潜水员就业前,定期及下潜前体检。骨关节尤其四肢大关节每年应进行X线摄片,一直到停止高气压作业后四年为止。凡患有听觉器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疾病,均不宜从事高压环境工作。重病后、体力衰弱者、远期骨折者、嗜酒者及肥胖者也均列为就业禁忌。

12 参考资料

  1.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24—2017 职业性减压病的诊断[Z].2017-09-3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