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头瘟

目录

1 拼音

jiān tóu wēn

2 英文参考

seasonal infectious diseas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尖头瘟为病名[1]。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时毒[1]。时毒泛指时邪疫毒客于三阳之经的疾患[2]。见《景岳全书·杂证谟》。

4 瘟疫的一种·时毒

时毒为瘟疫的一种[2]。即大头瘟[2]。《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大头瘟……亦谓之时毒。”

参见大头瘟:大头瘟为病名[3]。瘟疫的一种[3]。见《医方考·大头瘟》。又名大头风、大头痛、时毒、大头伤寒、虾蟆瘟、捻头瘟、大头天行、疫毒等[3]。指以头面部红肿为特征的疫病[3]。多因天行邪毒侵及三阳经络所致[3]。《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大头瘟,……其症状发于鼻面耳项咽喉间,皆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令人多汗气蒸,初则憎寒壮热,肢体重,头面俱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甚则堵塞不能食饮,舌干口燥,或恍惚不宁。不速治,十死八九。”治宜分清病变所在经络用药[3]。《伤寒括要》卷下:“大头瘟,天行疫毒邪犯高巅,分别三阳经而施治。”可用普济消毒饮、通圣消毒散、升降散等[3]。外用三黄二香散,马齿苋,麦面并醋调敷[3]。因病患部位及病情重危的不同,又有瓜瓤瘟、鸬鹚瘟等名[3]。大头瘟又是瘟毒喉痹的别名[3]

5 温热病之兼毒者·时毒

时毒指温热病之兼毒者,包括温毒痄腮及发颐,温毒发斑,温毒喉痧等[3]。《重订广温热论·论温热兼症疗法》:“其六兼毒,病名温毒,一名热毒,通称时毒。”

参见发颐:发颐为病名[4]。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又名腮颔发、颐发、汗毒[4]。由患伤寒或温病发汗未尽或疹形未透,以致余毒壅积而成[4]。初起身发寒热,颐颔之间(腮腺部位)一侧肿如结核,微热微痛,渐肿延及患侧耳之前后,疼痛日增[4]。若溃后脓出臭秽,毒气内陷,肿延咽喉,痰涌气堵,汤水难咽者危[4]。治法:早期清热解毒兼表散,服普济消毒饮之类,外敷金黄膏[4]。酿脓时,宜托里透脓,服透脓散[4]。脓成时切开排脓[4]。若现危证,宜清营解毒,泄热化痰,用清营汤加味[4]

6 时行与暴温发斑·时毒

时毒指时行与暴温发斑[4]。《医学入门》卷三:“伤寒阳症发斑谓之阳毒,春温发斑谓之温毒,夏热发斑谓之热毒,时行与暴温发斑谓之时毒。”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7.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