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锁关节脱位

目录

1 拼音

jiān suǒ guān jíe tuō wèi

2 英文参考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肩锁关节脱位(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1])为病名[2]。是指锁骨外端与肩峰相连的关节发生脱移位[2]

肩锁关节脱位并非少见,在肩部损伤中占4%~6%左右,手法复位后制动较为困难,因而手术率较高。

4 疾病名称

肩锁关节脱位

5 英文名称

dislocation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6 分类

骨科 > 四肢损伤 > 肩部损伤 > 肩锁关节与胸锁关节脱位

7 ICD号

S43.1

8 肩锁关节脱位的病因

肩锁关节脱位可因直接暴力由上部向下冲击肩峰而发生脱位,或间接暴力过度牵引肩关节向下而引起脱位,或上肢贴于胸壁跌倒,肩端或前面或后面撞击地面。其力作用于肩峰端,使肩胛骨向前、向下(或向后)错动,而引起脱位。

9 发病机制

肩锁关节脱位机制有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所致两种,以直接暴力多见,少数为间接传导暴力所致。

前者常见于平地跌倒肩部着地(上臂多在内收位),外力沿肩及锁骨向内传导,迫使锁骨向内下方移位,并与第1肋骨相撞击。此时有可能引起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肩峰上受到打击,使肩峰与肩胛骨下沉,结果使肩锁关节的韧带结构破裂,如果暴力过大,将会使附着于锁骨上的斜方肌和三角肌止点处肌纤维破裂,并延及肩锁关节韧带与半月软骨。过大暴力会使椽锁韧带亦断裂。

另有一种间接暴力,通过上肢传导间接暴力所致者,仅占10%左右,其机转与前者大致相似。于倾跌时肩部与肘部均处于90度屈曲位置,此时肱骨头顶住肩胛盂与肩峰,向后方传导的暴力可以使肩锁韧带和椽锁韧带破裂。

10 肩锁关节脱位的症状

以肩部前侧疼痛,压痛为主要表现[2]

损伤轻者,仅有关节头撕裂、无畸形移位。重者,肩锁韧带、喙锁韧带等断裂,锁骨外端因斜方肌的作用而向下向内错动,因此肩锁关节部出现畸形移位。肩锁骨关节脱位十分常见。多见于年轻人的运动创伤。

11 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

肩锁关节脱位均有外伤史。由于肩锁关节位于皮下,易被看出局部高起,双侧对比较明显,可有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肩锁关节是上肢运动的支点,在肩胛带功能和动力学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上肢外展上举不可缺少的关节之一,同时参与肩关节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伤肢外展或上举均较困难,前屈和后伸运动亦受限,局部疼痛加剧,检查时肩锁关节处可摸到一个凹陷,可摸到肩锁关节松动。

根据伤力及韧带断裂程度,Zlotsky等将肩锁关节脱位分为三级或三型。

12 肩锁关节脱位的分类

Ⅰ型:肩锁关节囊与韧带扭伤,并无确切的韧带断裂。肩锁关节处有少许韧带、关节囊纤维的撕裂,关节稳定,轻度肿胀,疼痛轻微,X线照片显示正常,临床检查与X线摄片都不能发现锁骨外侧有“半脱位”或“真性脱位”。但后期可能在锁骨外侧端有骨膜钙化阴影。

Ⅱ型: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有撕裂,喙锁韧带无损伤,锁骨外端翘起,呈半脱位状态,用力按压有弹性感觉或浮动感,可有前后移动。X线片上可看到锁骨外侧端挑起,高于肩,峰与对侧比较,至少已有1/2以上已脱位,但不是完全性脱位。

Ⅲ型: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同时撕裂,引起肩锁关节明显脱位,即真性脱位(图1)。锁骨的外侧端已挑出于肩峰的上方,局部肿胀亦比上述两型重,肩关节活动亦受影响,肩关节任何动作都会加重肩锁关节处的疼痛。

13 辅助检查

X线照片检查,可明显显示锁骨外端向上移位。肩锁关节半脱位或真性脱位,其向上移位轻,及肿胀不明显,诊断较困难,必须与对侧的肩锁关节相比较,必要时可在应力下摄片,有时需同时向下牵引两上肢摄两侧肩锁关节X线片,或使病人站位两手提重物拍摄两肩锁关节正位X线片,对比检查,此时锁骨外侧端移位情况更为清楚,方可明确诊断。

14 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

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肩前屈后伸活动受限,疼痛加剧。X线检查可确诊。

15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视肩锁关节脱位的类型、就诊时间早晚治疗方法选择不同,疗效差别较大。Ⅰ、Ⅱ型患者大多疗效佳,Ⅲ型患者中约10%~15%病例留有局部后遗症,以疼痛及活动受限为多见。

15.1 按分型

15.1.1 (1)Ⅰ型

Ⅰ型肩锁关节脱位不必特殊处理,休息并用三角巾悬吊1~2周即可。

15.1.2 (2)Ⅱ型

有多种意见。Ⅱ型肩锁关节脱位者,可采用背带固定,亦可在局麻下复位,从锁骨远端经肩锁关节与肩峰作克氏针交叉固定。

①按第Ⅰ型处理,理由是并不是每个Ⅱ型病例都会产生慢性疼痛。一旦出现疼痛,再作手术也不迟。

②采用压垫与吊带强迫锁骨外侧端复位,这种方法只使用于儿童。

③电视透视下闭合复位与内固定:局麻下,由助手压住四顾外侧端作闭合复位,术者在电视透视监护下经肩峰插入一枚克氏针至锁骨髓腔内。

④切开复位及张力带法固定。

15.1.3 (3)Ⅲ型

对肩锁关节全脱位,即Ⅲ型损伤之病人,因其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均已断裂,使肩锁关节完全失去稳定,上述外固定效果不满意,对年龄小于45岁者,应手术修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喙锁韧带重建或固定术、锁骨外端切除术、肌肉动力重建术等。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应该手术治疗,有两种手术方法比较常见。

①切开复位与张力带法固定。

②再加作锁骨-椽突拉力螺钉固定术。

15.2 按治疗方法

15.2.1 (1)保守疗法

Ⅰ型肩锁关节脱位者,休息并用三角巾悬吊1~2周即可;

Ⅱ型肩锁关节脱位者,可采用背带固定。方法为患者立位,两上肢高举,先上石膏围腰,上缘齐乳头平面,下缘至髂前上棘稍下部,围腰前后各装一铁扣,待石膏干透后,用厚毡一块置锁骨外端隆起部(勿放肩峰上),另用宽3~5cm皮带式帆布带,越过患肩放置的厚毡,将带之两端系于石膏围腰前后的铁扣上,适当用力拴紧,使分离之锁骨外侧端压迫复位(图2)。拍片证实复位,用三角巾兜起伤肢,固定4~6周。亦可在局麻下复位,从锁骨远端经肩锁关节与肩峰作克氏针交叉固定(图3)。术后悬吊患肢,6周后拔出钢针,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15.2.2 (2)手术疗法

对肩锁关节全脱位,即Ⅲ型损伤之病人,因其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均已断裂,使肩锁关节完全失去稳定,上述外固定效果不满意,对年龄小于45岁者,应手术修复。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喙锁韧带重建或固定术、锁骨外端切除术、肌肉动力重建术等。

15.2.2.1 ①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

此法适用于Ⅱ型脱位病例。病人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常规消毒、铺巾,颈路肌间沟麻醉生效后,沿锁骨外端并绕过肩峰做切口,长约8~9cm(图4),骨膜下将斜方肌和三角肌附着处切开分离,显露肩锁关节,清除碎骨片及关节间组织,将上臂向上推,并同时向下压锁骨外端,使肩锁关节复位,两枚克氏针交叉穿过肩锁关节固定;修复肩锁韧带、关节囊和喙肩韧带,剪除多余的克氏针,将远端弯成钩状埋入皮下,以防克氏针发生移位、滑脱,再将斜方肌和三角肌边缘在锁骨及肩峰处褥式缝合,最后缝合皮肤,术后用三角巾悬吊伤肢4~6周。

如用此方法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应在上述操作的同时,经锁骨至喙突加1枚螺丝钉固定,使两骨靠近,以利喙锁韧带修复。术后4~6周拔除钢针,1年后取出螺丝钉(图5)。

15.2.2.2 ②锁骨外端切除、喙锁韧带移位术

从锁骨外端经过喙突前面的一个弧形切口。在肩锁韧带上方显露锁骨及外端的关节囊和撕裂的韧带。在分离锁骨外侧1cm处,作斜行截骨。锁骨切除后的末端与喙锁韧带用褥式缝合,但不要立即结扎。用2枚克氏针从肩峰端钻进锁骨末端3~4cm,克氏针尾弯成弧形埋入皮下。修复关节囊和肩锁韧带,在原已作褥式缝合的喙锁韧带处扎紧缝线,逐层缝合各层。术后伤肢悬吊3~4周,可做功能锻炼,但上臂不能抬高到水平位。8周后局麻下取出钢针。

15.2.2.3 ③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半脱位,一般无临床症状,不需要手术治疗。全脱位如有疼痛等症状,可做以下手术:

A.切除锁骨外1/3,其外形和功能均能达到满意;

B.喙肩韧带移位代喙锁韧带:切断喙肩韧带肩胛端,将此端缝入已切除末端的锁骨髓腔内,拉紧结扎;

C.肌肉动力移位: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后,将喙突从其底部切断,连同抵止其上的肌腱向上内移植于锁骨,用螺丝钉固定。利用附着于喙突肌肉的拉力保持锁骨整复后的位置(图6)。

16 预后

视肩锁关节脱位的类型、就诊时间早晚治疗方法选择不同,疗效差别较大。Ⅰ、Ⅱ型患者大多疗效佳,Ⅲ型患者中约10%~15%病例留有局部后遗症,以疼痛及活动受限为多见。

17 预防

避免创伤

18 关于脱位

脱位(dislocation[2])为病名[3]。是指由于暴力作用,使骨端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节发生移位,并造成关节辅助结构的损伤破坏而致功能失常的疾病[3]。脱位即脱臼[3]。又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3]

18.1 病因病机

多因跌打、坠撞所致[3]

18.2 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习惯性、病理性及先天性脱臼四种[3]。以外伤性为多见[3]

按脱出程度可分为全脱、半脱;按脱出方向又分为前、后、上、下及中心脱臼等[3]

18.3 症状

每当脱后患部有肿胀、疼痛、明显畸形、弹性固定及功能障碍[3]

18.4 治疗

治宜手法复位,必要时还可在麻醉下切开复位,适当固定及功能锻炼[3]。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3]。并结合功能锻炼[3]。习惯性脱臼宜内服补肝肾、壮筋骨之剂;病理性脱臼除手法或手术矫正;若合并有骨折者,应同时给予整复固定[3]

1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7.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