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健脾化湿为治法[1]。指用具有健脾助运、祛湿化浊作用的方药治疗脾虚湿困证的治法[2]。
4 参考资料
有健脾化湿作用的穴位
- 商丘
动脉及大隐静脉通过。商丘穴的功效与作用:商丘有健脾化湿、清心宁神的作用。商丘有健脾化湿,通调肠胃的作...
- 脾俞
后支的内侧支通过。脾俞穴的功效与作用:脾俞穴有健脾化湿等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统血,...
- 漏谷
及胫后动、静脉通过。漏谷穴的功效与作用:漏谷有健脾化湿、理气宣痹的作用。漏谷有健脾和胃,利尿除湿的作...
- 阴经
及胫后动、静脉通过。漏谷穴的功效与作用:漏谷有健脾化湿、理气宣痹的作用。漏谷有健脾和胃,利尿除湿的作...
- 太阴络
及胫后动、静脉通过。漏谷穴的功效与作用:漏谷有健脾化湿、理气宣痹的作用。漏谷有健脾和胃,利尿除湿的作...
- 更多有健脾化湿作用的穴位
有健脾化湿作用的方剂
- 五皮散
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份,具有健脾化湿,理气消肿之功效。主治皮水,为治疗皮水之通用方...
- 五加减正气散
朴6克大腹皮5克谷芽3克苍术6克功能主治:功能健脾化湿止泻。治中焦湿盛,脘闷便泄。治秽湿着里,脘闷便...
- 藿香扶脾饮
处方:炙甘草厚朴半夏藿香木香陈皮麦芽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治酒疸日久,渐至腹胀、面足成全身浮肿。用法用...
- 肝炎Ⅲ号冲剂
香6克,茵陈15克,焦三仙各10克。功能主治:健脾化湿,理气降浊。主脾虚湿阻。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
- 豆卷腹皮汤
术茯苓白蔻仁厚朴姜滓大腹皮橘皮白木香功能主治:健脾化湿。主脾虚湿盛,腹膨足肿,纳谷大减,脉来沉弦带涩...
- 更多有健脾化湿作用的方剂
有健脾化湿作用的中成药
- 泻痢保童丸
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功能与主治:健脾化湿,温中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久泻久痢,腹...
- 小儿吐泻宁
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理气和中,健脾化湿。用于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腹胀、不思饮食等...
- 小儿泄泻停颗粒
5H8O6)不得少于0.03mg。功能与主治:健脾化湿,消肿止泻。用于婴儿腹泻。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
- 泻痢固肠丸
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功能与主治:健脾化湿,益气固肠。用于久痢久泻脱肛,腹胀腹痛。用法与...
- 朝阳丸
铜绿、硫磺等组成。朝阳丸的功能主治:温肾健脾、疏肝散郁、化湿解毒。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包括乙肝、丙肝、...
- 更多有健脾化湿作用的中成药
健脾化湿相关药物
- 十味止咳片
味止咳片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健脾化湿,祛痰止咳。适用于脾虚湿痰咳嗽。【规格】每片重...
- 参苓健胃口服液
胃口服液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健脾化湿,理气和胃。用于脾虚,湿阻,气滞引起的胃痛,食...
- 灵芝红花安神口服液
神口服液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健脾化湿,和胃安神。适用于脾虚湿阻,心神不宁所致的食欲...
- 泻痢保童丸
痢保童丸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温中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腹...
- 薏芽健脾凝胶
凝胶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化湿消滞。用于小儿厌食症所见面色萎黄,消瘦神疲...
- 更多健脾化湿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健脾化湿
- 《本草征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补益药](一)补气
停为害,湿去则安矣。消痞者,强脾胃之力。安胎者,化湿热之功。阴虚燥渴,便闭滞下,肝肾有筑筑动气者勿服...
- 《本草述钩元》:[卷七山草部]术
不降也。阳之所并则气实矣。虚实皆属气。气之虚实皆化湿。但实者邪气之实也。尚可投术以益气乎。夫湿为地气...
- 《本草思辨录》:[卷二]薏苡仁
之阳以伤气。胃阳亢,则肺之天气不降于地,亦必热盛化湿,还迫于脾脏之阴以伤血。伤气者肺受之,为胸痹偏缓...
- 《女科指要》:[卷三胎前门]恶阻
去渣温服。热盛者加炒黑山栀。妊娠脾肺两亏,不能运化湿热而呕吐心烦,腹中满闷,此恶阻之由于气亏湿热焉。...
- 《读医随笔》:[卷五方药类]青蒿桔梗柴胡泽泻龙骨
气逆不和诸证。其镇水邪,安心气,皆平肝逆之功也。健脾,涩大肠,皆益土制水之功也。燥涩无润,大致水湿上...
- 更多古籍中的健脾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