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髎

目录

1 拼音

jiān liáo

2 英文参考

Jiānliáo TE14[中国针灸学词典]

jiānliá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肩髎
汉语拼音Jianliao
罗马拼音Chienliao
美国英译名Shoulder Bone
各国代号中国TE14
日本14
法国莫兰特氏TR14
富耶氏
德国3E14
英国T14
美国TB14

肩髎为经穴名(Jiānliáo TE14)[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1]。肩即肩部,髎指骨隙,此穴在肩部骨隙中,故名肩髎[1]。肩髎穴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胛肌痉挛或麻痹,肩重不举,肩周炎,中风偏瘫,臂痛,肩臂痛,上肢麻痹,上肢瘫痪,肩重不能举,荨麻疹,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肩髎,在肩端臑上,斜举臂取之。

5 穴名解

肩即肩部,髎指骨隙,此穴在肩部骨隙中,故名肩髎[1]

肩,颈项之下,臂与身联属为肩。髎,深孔貌。此穴在肩部,当肩峰外下方之凹陷中,为三焦经在肩部最末一穴,因名肩髎。[2]

6 所属部位

[3]

7 肩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髎穴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4]

肩髎穴位于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即屈臂外展时,肩峰外侧后端较深的凹陷中[4]

肩髎穴位于肩峰突起之后下方,约肩髃穴后1寸凹陷处[5]

肩髎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肩髎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髎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髎穴在肩部的位置(肌肉)

肩髎穴在肩部的位置(骨骼)

8 肩髎穴的取法

肩髎穴位于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即屈臂外展时,肩峰外侧后端较深的凹陷中[5]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是本穴;或垂肩时,肩髃后约1寸处取穴[6]

垂肩,于锁骨肩峰端后缘直下2寸,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处取穴。

快速取穴:外展上臂,肩膀后下方凹陷处即是肩髎穴[7]

9 肩髎穴穴位解剖

肩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后部)、小圆肌、大圆肌、背间肌。有旋肱后动脉肌支。分布着腋神经肌支。皮肤由腋神经发出的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三角肌深面的血管神经束有旋肱前、后血管和腋神经。腋神经为臂丛后束的分支,与旋肱后动脉一起通过四边孔,在三角肌后缘中点,紧靠肱骨外科颈后面走行。所以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脱位时,都可以影响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麻痹和三角肌区域感觉消失。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三角肌筋膜,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后部和小圆肌。经旋肱后动、静脉及腋神经等形成的血管神经和肱骨外科颈之间。深抵肩胛下神经支配的大圆肌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小圆肌→大圆肌→背阔肌腱[7]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冈下肌[8]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分布[8]

布有腋神经肌支和旋肱后动脉肌支[8]

10 肩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肩髎穴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肩髎穴有祛风湿、调气血、通经络作用[8]

肩髎穴有舒筋利节作用,治臂痛肩重,不能扬举,取局部也[8]

11 肩髎穴主治病证

肩髎穴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胛肌痉挛或麻痹,肩重不举,肩周炎,中风偏瘫,臂痛,肩臂痛,上肢麻痹,上肢瘫痪,肩重不能举,荨麻疹,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肩髎穴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胛肌痉挛或麻痹、肩重不举、肩周炎、中风偏瘫、臂痛等[8]

肩髎穴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8]

肩髎穴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8]

肩髎穴主治荨麻疹;臂痛,肩重不能举,中风偏瘫[8]

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1~1.5寸[8][8][8][8],臂外展[8],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进针[8],深刺可透极泉[8],酸胀可扩散至整个关节腔[8],或可有麻电感向下扩散[8]

向下斜刺2~3寸,退针至浅层,再依次向两旁斜刺,即“合谷刺”,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或麻电感放散至手指[8]

12.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8]

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13 肩髎穴的配伍

肩髎穴配条口透承山,肩髎透极泉治肩周炎[8]

肩髎穴配阳谷、天宗治臂痛[8][8]

肩髎配肩髃、曲池、合谷,治上肢瘫痪[8]

肩髎配肩髃、肩贞、臑俞、曲池,治肩臂痛不能举[8]

肩髎配肩井、天宗,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肩重不能举。

肩髎配风池、曲池,有疏风泄热、调和营卫的作用,主治风疹。

肩髎配外关,章门,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肋间神经痛。

14 特效按摩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肩髎穴3~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可缓解臂痛不能举、胁肋疼痛等症状[8]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

《针灸大成》:主臂痛,肩重不能举。

《备急千金要方》:臂痛,肩髎、天宗,阳谷。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肩重不可举臂肘。

1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3.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7.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5.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2.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