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里

目录

1 拼音

jiàn lǐ

2 英文参考

Jiànlǐ CV11[中国针灸学词典]

jiànlǐ[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V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N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建里
汉语拼音Jianli
罗马拼音Chienli
美国英译名Building Interior
各国代号中国CV11
日本11
法国莫兰特氏VC11
富耶氏VC11
德国KG11
英国Cv11
美国Co11

建里为经穴名( Jiànlǐ CV11,RN11)[1][2]。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2]。建就建立,里为表之对,此穴在中、下脘之间,有建立中焦里气之功,故名建里[2]。建里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胃脘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腹胀身肿,腹痛肠鸣,腹膜炎,腹直肌痉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胃脘疼痛,腹中切痛,肠鸣,真心痛,胸闷,支满,腹痛,泄泻,不嗜食,身肿,胃扩张,胃溃疡,腹肌痉挛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建里,在中脘下~寸。

5 穴名解

建就建立,里为表之对,此穴在中、下脘之间,有建立中焦里气之功,故名建里[2]

建,筑也,置也;树立谓之建,顺流而下亦谓之建。建又与健通。里,居也,止也。《说文》:“里,居也。”《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胃之五窍者,闾里之门户也。”该穴在中脘下1寸,下脘上1寸,当水谷流入于胃里所由之处,而中焦之里气亦得以建立,脏腑因之而强健,故名之。[3]

6 所属部位

上腹[4]

7 建里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建里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5]

建里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仰卧取穴[5]

建里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6]

建里穴在任脉的位置

建里穴在上腹部的位置

建里穴在上腹部的位置

建里穴在上腹部的位置(肌肉)

建里穴在上腹部的位置(内脏)

8 建里穴的取法

在脐上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建里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仰卧取穴[6]

仰卧位,于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下3/8与上5/8的交点处取穴;或于中脘穴直下1寸处取穴[7]

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上4横指处即是建里穴[8]

9 建里穴穴位解剖

建里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8]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9]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9]

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下动脉交界处的分支[9]

10 建里穴的功效与作用

建里穴具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气的功效。

建里穴有健脾理气、和胃消积作用[9]

建里穴有和中理气、消积化滞之功,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腹痛水肿。《黄帝内经素问》云:“胃有五窍者,间里门户也。”张景岳云:“咽、贲、幽、阑、魄”,五者皆胃气之所行也。本穴治腹暴痛、呃逆、不欲食、胸中苦闷等症。后人经验,兼取内关,用以安定闾里,通彻门户而和中也,不愈,则检取他穴,促使吐泻,以逐外邪。但愈后仍须补此,即安内重在善后也。凡属胃中不安之证,本穴皆可为力,俾以奠定闾里,而人得安居也。本穴名义,补意居多。[9]

11 建里穴主治病证

建里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胃脘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腹胀身肿,腹痛肠鸣,腹膜炎,腹直肌痉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胃脘疼痛,腹中切痛,肠鸣,真心痛,胸闷,支满,腹痛,泄泻,不嗜食,身肿,胃扩张,胃溃疡,腹肌痉挛等。

建里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及腹胀身肿、腹痛肠鸣、腹膜炎、腹直肌痉挛等[9]

建里穴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9]

建里穴主治胃脘疼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中切痛,肠鸣;真心痛,胸闷,水肿,支满[9]

建里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食欲不振;以及急慢性胃炎等[9]

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不嗜食,身肿,胃扩张,胃下垂,胃溃疡,腹肌痉挛。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5~1寸[9][9],局部酸胀[9]

直刺1~1.5寸[9]

直刺1~2寸[9]

注意:孕妇慎用[9]

12.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9]

13 建里穴的配伍

建里穴配内关、公孙治胃痛[9]

建里穴配上脘、足三里、天枢治腹胀、消化不良[9]

建里穴配水分太溪、照海治水肿[9]

建里配水分,有行气利水,健中和胃的作用,主治肚腹肿胀,呕哕。

建里配内关,有和胃宽中的作用,主治胸中苦闷,呃逆。

建里配中脘,有行气散结,化湿去滞的作用,主治霍乱肠鸣,腹痛胀满,弦急上气。

建里配内关,治胸中苦闷[9]

建里配水分、阳陵泉、阴陵泉,治腹胀水肿[9]

14 特效按摩

按压揉摩建里穴,常用来治疗胃痛、食欲不振、腹痛等病[9]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心痛上抢心,不欲食,支痛引膈,建里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下痛,不欲食,呕逆上气,腹胀身肿,针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壮止。

《针灸大成》:主腹胀,身肿,心痛,上气,肠中疼,呕逆,不嗜食。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兼水分治肚腹肿胀。

《百症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普济方》:治肠中疼痛,针入一寸二分,灸亦良。

《类经图翼》:一云宜针不宜灸,孕妇尤忌之。

16 建里穴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证实,在X线下观察,针刺建里、上脘等穴,可对胃下垂患者的胃张力有促进作用,即时性效应尤为显著。据报道,针刺本穴还可促进胃蠕动,增加胃肌收缩,解除幽门痉挛。[9]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3.
  2. ^ [2]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9.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7.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9. ^ [9]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