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

目录

1 拼音

jiāng huáng

2 英文参考

curcuma[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 long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turmeric[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urcumin[朗道汉英字典]

turmeric yellow[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 longa L.[朗道汉英字典]

radices curcumae longae[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朗道汉英字典]

terra merita[朗道汉英字典]

turmeric[朗道汉英字典]

turmeric rhizome[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e longae,rhizom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erra merit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urmeric[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姜黄

姜黄为中药名,出《新修本草》。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turmeric(《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毛姜黄、姜黄。

黄姜、毛姜黄、宝鼎香[2]

7 来源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茎[2]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2]

8 产地

姜黄产四川、福建[2]

姜黄主产四川、福建、广东、江西。

9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2列,长椭圆形,长20~4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花茎由叶鞘内抽出,穗状花序圆柱状;樱部苞片粉红色,下部的绿色,内含数花;花萼绿白色,具3钝齿;花冠漏斗形,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上面1片较大,长圆形,略成兜状;唇瓣长圆形,3浅圆裂,黄色;药隔基部有距。蒴果膜质,球形。花期8~11月。

10 采收与初加工

冬季或早春采挖,洗净,除去细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

11 生药性状

根茎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有皱缩纹理和留有叶痕的明显的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状,有蜡样光泽,内皮支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12 性味归经

姜黄味辛、苦,性温;入心、脾、肝经[2]

13 姜黄的功效与主治

姜黄具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刺痛、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姜黄具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功效,治血瘀气滞,胸腹胀痛,胁肋刺痛,风痹臂痛,痛经,闭经,癥瘕,跌打损伤,痈肿[2]

14 姜黄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5 姜黄的化学成分

姜黄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姜黄酮,去氢姜黄酮、姜烯、还含水芹烯、桉叶素、龙脑及姜黄素等。还含β-谷甾醇、胆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2]

16 姜黄的药理作用

姜黄煎剂及姜黄素对犬有利胆作用,并可促进食欲[2]

姜黄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有明显降血脂作用[2]

姜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抑制作用[2]

姜黄煎剂或浸汁对动物子宫有收缩作用[2]

姜黄挥发油及姜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2]

姜黄煎剂尚有镇痛作用[2]

姜黄水浸剂能抑制皮肤真菌[2]

17 姜黄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姜黄

Jianghuang

CURCUMAE  LONGAE  RHIZOMA

17.2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17.3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17.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平,壁薄。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外侧近表皮处有6~8列木栓细胞,扁平;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散在,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减少。薄壁细胞含油滴、淀粉粒及红棕色色素。

(2)取本品粉末0.2g,加无水乙醇20ml,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姜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姜黄素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和荧光斑点。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6.0%(附录Ⅸ H第二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0%。

17.7 含量测定

17.7.1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7.0%(ml/g)。

17.7.2 姜黄素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7.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理论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17.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µg的溶液,即得。

17.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7.7.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姜黄素(C21H20O6)不得少于1.0%。

17.8 姜黄饮片

17.8.1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深黄色,有时可见环节。切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纤维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苦、辛。

17.8.2 检查

17.8.2.1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3.0%。

17.8.3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含姜黄素(C21H20O6)不得少于0.90%。

17.8.4 鉴别、检查

(总灰分)  同药材。

17.8.5 浸出物

同药材。

17.8.6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脾、肝经。

17.8.7 功能与主治

破血行气,痛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17.8.8 用法与用量

3~10g。外用适量。

17.8.9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7.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同药材。

1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