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疽

目录

1 拼音

jiá jū

2 英文参考

laryngeal carbuncl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夹疽为病名[1]。《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或问喉之两旁生疽何如?曰:此名夹疽。”即夹喉疽[1]。夹喉疽为病名[2]。《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喉之两旁生疽如何?曰:此名夹疽,属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火热毒上攻而然。”症见咽喉两旁肿起,饮食难咽,疼痛甚剧,或口臭便秘,身发寒热等[2]。治宜解毒泻火,消肿利咽[2]。可选用清咽利膈汤,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等加减[2]

参见结喉痈、夹喉痈:

夹喉痈为病名[2]。系指痈发于喉之两旁,夹喉而生,故名[2]。多由肝胃火毒上炎所引起[2]。《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夹喉痈生喉两旁,肝胃毒热发其疮,疮与结喉痈同治,尤嫌痰壅不时呛。”治宜解毒、清热、消肿[2]。方用仙方活命饮、黄连消毒饮等加减[2]

结喉痈为病名[3]。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1.《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结喉痈发项前中,肝肺积热塞喉凶,脓成若不急速刺,溃穿咽喉何以生。”指痈生于颈前正中,结喉之上,颏以下者[3]。症见红肿灼痛,前颈肿胀,甚则肿塞咽喉,汤水难咽,寒热大作[3]。治宜解毒、泻火、消肿[3]。方用普济消毒饮、黄连消毒饮等加减;若脓成急以刀针刺破排脓[3]。2.亦有谓结喉痈即猛疽[3]。《证治准绳·疡医》卷三:“问当结喉生痈何如?日:是名喉痈,又名猛疽。以其势毒,猛烈可畏也。”或可与猛疽、喉痈等条互参[3]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6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