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泻白散

目录

1 拼音

jiā jiǎn xiè bái sǎn

2 概述

加减泻白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医学发明》卷四方之加减泻白散

3.1 组成

桑白皮一两,地骨皮七钱,甘草、陈皮、青皮、五味子、人参各五钱,茯苓三钱[1]

桑白皮1两,地骨皮7钱,甘草半两,陈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3钱。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上(口父)咀。

3.3 功能主治

《医学发明》卷四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嗽呕吐喘促[1]

3.4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入粳米十粒,水煎,食后服[1]

每服4钱,水1盏半,入粳米10粒,同煎至1盏,去滓,食后大温服。

4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加减泻白散

4.1 别名

加减泻白汤

4.2 组成

桑白皮一两,知母、陈皮、桔梗、地骨皮各五钱,青皮、甘草、黄芩各三钱[1]

知母5钱,陈皮(去白)5钱,桑白皮1两,桔梗5钱,地骨皮5钱,青皮(去白)3钱,甘草3钱,黄芩3钱。

4.3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上(口父)咀。

4.4 功能主治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胸膈不利,烦热口干,时时咳嗽[1]

4.5 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水煎服[1]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4.6 附注

加减泻白汤(《杏苑》卷五)。

5 《卫生宝鉴》卷十一方之加减泻白散

5.1 处方

桑白皮9克 桔梗6克 地骨皮 甘草(炙)各4.5克 知母2.1克 麦门冬 黄芩各1.5克 五味子20个。

5.2 制法

上药哎咀,作一服。

5.3 功能主治

《卫生宝鉴》卷十一方之加减泻白散功在泻肺清火,养阴利咽。治肺经伏火,咳嗽气喘,气息腥臭,涕唾稠粘,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者。

5.4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5.5 方解

肺经火盛,故以桑白皮、地骨皮,味苦微寒,降肺中伏火为君;黄芩、知母清肺气为臣;用五味之酸温以收肺气,麦门冬甘苦寒养阴生津为佐;桔梗宣肺化痰,清利咽喉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肺清火,养阴利咽之功。

5.6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一

6 《麻科活人》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

6.1 处方

桑白皮(蜜炒)、地骨皮、炒甘草、人参、白茯苓、肥知母、枯黄芩。

6.2 功能主治

《麻科活人》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肺炎喘嗽。

6.3 用法用量

粳米1撮为引。

6.4 摘录

《麻科活人》卷一

7 《伤寒全生集》卷三方之加减泻白散

7.1 处方

桑皮、知母、橘红、黄芩、贝母、桔梗、甘草、瓜蒌、地骨皮、苏子。

7.2 功能主治

《伤寒全生集》卷三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烦热胸膈不利,上气喘促,口燥或咳者。

7.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7.4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三

8 《症因脉治》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

8.1 组成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8.2 功能主治

《症因脉治》卷一方之加减泻白散主治痰结上焦。

8.3 运用

风,加防风、荆芥;寒,加麻黄、桂枝。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