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法

目录

1 拼音

huǒ zhēn fǎ

2 英文参考

acupuncture with heated needle

3 概述

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

4 器械

火针针体较粗,质坚韧,一般采用员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也有应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或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志、疣的治疗;钨合金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针柄套上木柄,以防烫手(见图)

5 操作方法

5.1 选穴与消毒

根据不同病症辨证取穴,或以“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法选穴。患者来取合适的体位。针刺前注意消毒,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棉球脱碘。

5.2 烧针

火针烧灼的程度有三种,根据治疗需要,可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若针刺较深者,需烧至白亮,速进疾出,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而且剧痛。如属较浅的点刺法,可以烧至通红,速入疾出,轻浅点刺。如属浅表皮肤的烙熨法,则将针烧至微红,在表皮部位轻而稍慢地烙熨。

烧针用的灯火以乙醇灯比较方便,一般左手持灯,右手持针,靠针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针刺。烧针的次序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者则不宜进针。

5.3 针刺的深度

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以及穴位所在部位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要求既能劫部,又不伤皮肉为佳。一般四肢及腰腹部可稍深,刺至2~5分深,胸背部宜浅,可刺1~2分深;颜面部除了面部痣及扁平疣外一般不用火针,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针针刺。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针孔的处理,视针刺深浅而定,如果针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处理,若针刺4~5分深,可用消毒纱布敷贴,胶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6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痹证、胃下垂、慢性泄泻、痢疾阳萎、痈疽、痔疮、瘰疬、腱鞘囊肿、象皮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以及某些皮肤病如疣、痣、癣、疮节等。

7 注意事项

(1)对于血管及主要神经分部位不宜针刺。

(2)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完全消退时,应避免洗浴;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抓,以防感染。

(3)注意检查针具,发现有剥蚀或缺损时,则不宜使用,以防意外。

(4)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