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献:
- 活血化瘀药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血瘀证的一个主要法则,目前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的疾病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甚为广泛。如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常见妇科疾病、不孕不育症、外科跌打损伤、恶性肿瘤以及一些其他疑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应用 1.1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脑出血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探讨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的各种治疗方法,仍是目前神经病学研究
- 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脑损伤及颅内血肿的研究
【摘要】目的使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和脑震荡,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适应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颅内血肿666例,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434例,使用以丹参、当归、红花、川芎为主方的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232例使用常规的脱水、改善微循环和对症治疗。分别比较不同部位,不同大小血肿的吸收时间。选择有自觉头痛、头晕、记忆力障碍等症状明显的脑损伤1221例,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和脑震宁、脑复康
-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初探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与血瘀有关,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加以治疗。本文就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进行综述。【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活血化瘀;综述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痛经,呈继发性并进行性加剧,月经异常,不孕和性交疼痛,盆腔包块等。近数10年来,医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不懈的研究。但
- 活血化瘀法运用于心血管疾病之现状
医角度就活血化瘀法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做一综述。1活血化瘀法的作用 祖国医学对瘀血的认识是建立在对血的生理病理基础上的,现在统一的认识是,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及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的,均称瘀血。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活血化瘀法是通过活血化瘀药发挥作用的,活血化瘀药其味多辛、苦,主归心、肝经,入血分,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瘀血证中近10年临床运用
目的探讨和总结临床上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疗效之近10年研究进展。方法以中医辨证为基础,对痛经、闭经、崩漏、血瘕及宫外孕等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的总结和归纳。结果本文所摘12篇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瘀血证相应疾病的临床疗效报道,其总有效率95%以上。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瘀血证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或消除临床症状。【关键词】活血化瘀;妇科病;瘀血证;临床运
- 肿瘤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现状
血瘀证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亦伴随着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血瘀证的有效途径。目前对肿瘤血瘀证的病理生理意义及活血化瘀药的使用策略尚有争论。在临床运用中,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活血化瘀法也有不同的变化。现有的研究为肿瘤活血化瘀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方向。现综述如下。1肿瘤血瘀证的特点肿瘤属于中医“癥瘕、“积聚范畴,其发生、发展与血瘀关系密
- 王连深余海云:活血化瘀疗法的临床应用初探
活血化瘀疗法应用的基本法则、配伍法则、调整法则及结合实验室检查等四方面进行探讨。基本法则对于任何类型的瘀血证,不论其病机简单与复杂,病位局限与多发,实验室检查有关指标的多少与轻重,都应在治疗中贯穿活血化瘀这一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瘀血逐渐化解直至祛除。配伍法则由于瘀血的病因不同,病位各异,临证治疗时必须精选有多种作用的药物,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兼顾其他。1.结合病因治疗:为祛除瘀血根源,防止瘀血再生
-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进展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药疗法;活血化瘀方药[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81-6676(2010)02-0083-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出血形成的血肿,是形成出血性中风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根源,其临床病理生理的变化均由之而起,形成脑血肿(瘀血),进一步导致脑水肿的恶性循环。按中医理论“离经之血为之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治风先治血,
- 活血化瘀法则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根据其瘀血理论针对“血瘀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活者,疏通之意,改变之谓。所谓活血化瘀,旨在疏通改变血瘀状况,使血流在体内畅通无阻,周流不息。《内经》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以达阴平阳秘。活血化瘀重在祛瘀,当属“理血范畴,而下、和、清、消则寓其中。正如《医碥》云:“盖瘀败之血,势无复还于经之理,不去则留
- 疑难病治疗方法
瘀药为主,配以具有行气、益气等作用的药物组合而成,能够调畅气血,平衡阴阳,发挥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的作用,适用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多种疾病。3、治瘀必须治气 活血化瘀法并非单独地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而应以“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为原则,结合清除形成血瘀的致病因素,配以其他作用的药物与其他法则兼施备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活血化瘀的治疗作用。可与行气药、补益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利湿药、祛
- 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血尿探析
摘要:为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小儿各类血尿中的应用,从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尿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综述,从而得出瘀血贯穿于血尿的始终,并列举了在儿童常见病如单纯性血尿、急性肾炎恢复期血尿、IgA肾病血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尿、肾病综合征血尿中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瘀血内阻的不同程度,采用活血化瘀法及时纠正,对提高疗效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血尿;小儿; 血尿是儿科泌尿
- 浅谈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
宜决之。”朱丹溪始悟得“治风之法……日久当活血,……”《景岳全书》说:“凡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血证论》亦说:“……去瘀为治血要法,用花蕊石散,今瘀血化水而下,且不动五脏真气,为去瘀妙药;如无花蕊石,用三七、郁金、桃仁、牛膝、醋炒大黄,亦有速扫之功,故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而新血不生,则旧血亦不能自去也。”此活血化瘀经验之谈,亦完全适用于缺血性中风。《医学衷
- 对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认识
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的同时,非常重视衡量和评价各种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影响。80年代以来,中医学者提出了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观点,在初步的临床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许多重大问题悬而未决,难免产生许多争议。笔者结合临床及综合有关资料,就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如下。1活血化瘀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由来中医学诊断中风,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凡
- 郭慧君王知佳:高血压病从瘀论治辨析
绵难愈,临床常见头痛,且头痛部位固定,心悸,健忘,心前区憋闷或刺痛,肢体麻木,甚至中风偏瘫,唇舌偏黯,舌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瘀紫,脉沉弦或涩,或结代。这些证候符合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临床研究还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红细胞内黏度增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增加,严重高血压伴血管并发症者血栓表现黏度增加,血栓形成率增高,
- 活血化瘀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将糖尿病辨证分为三型,分别采用滋阴清热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温阳滋阴活血法等三种治疗方法。配合西医降糖治疗,每一种疗法举病案1例,进行观察治疗,发现通过活血化瘀治疗可阻断糖尿病的转变、预防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倡“糖瘀并治”。【关键词】2型糖尿病;活血化瘀法;辨证分型;糖瘀并治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失调病症,属中医消渴病范畴。《黄帝内经》最先提
- 治疗风湿痹痛的新途径
者使用其他活血化瘀药替代,均无预期疗效。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笔者所选用的这几味活血化瘀药在治疗风湿痹痛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神奇作用,这些作用是目前其他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实验表明,该配方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除风定痛、根治顽“痹”的神奇功效;并具有促进吸收、帮助消化、降低血压、预防肿瘤的独特作用。截至目前,接受该配方治疗的患者33例,其中治愈3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总有效率100%,治愈
- 活血化瘀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灌服嘌呤建立大鼠慢性肾衰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尿素氮(BUN)、肌酐(Sc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活血化瘀胶囊能够显著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恶化(P<0.01),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关键词】慢性肾衰竭;活血化瘀胶囊;实验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
- 张锡纯活血化瘀思想探析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在人体生理、病理的中西理论汇通和药物功效及运用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而且在杂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对血瘀理论多有创见,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174首方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剂27首,运用活血化瘀法颇具发挥。本文就其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和运用特色作一探讨。对血瘀证的认识张锡纯论瘀,推崇仲景,并对王清任治瘀大法称赞备至。张氏论瘀有以下两方面。瘀为劳之根由,劳必兼瘀张
- 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血尿探析
摘要:为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小儿各类血尿中的应用,从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尿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综述,从而得出瘀血贯穿于血尿的始终,并列举了在儿童常见病如单纯性血尿、急性肾炎恢复期血尿、IgA肾病血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尿、肾病综合征血尿中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瘀血内阻的不同程度,采用活血化瘀法及时纠正,对提高疗效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血尿;小儿; 血尿是儿科泌尿
- 鲁兆麟:认识王清任不能局限于“活血化瘀”
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方药,如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在临床上都比较常用,所以一些人就把对王清任的认识局限在“活血化瘀”上。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第三次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指出:王清任的重要贡献是对气血理论的发展,他发展了中医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是进行气血辨证的第一人。“活血化瘀”的方剂只是他对气血理论的实际应用。因此,仅从“活血化
- 活血化瘀法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颅脑损伤是指外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在我国因创伤致命的伤员中,半数以上与颅脑损伤有关。目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颅脑损伤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活血化瘀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具有可行性,且临床疗效较好。1活血化瘀法应用于颅脑损伤的理论依据从《内经》以来的历代文献,都认为瘀血内阻是颅脑损伤的基本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颅脑损伤后离经之血瘀阻颅内,使其周围脑组织受压
- 活血化瘀法在急性出血性中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方法两组病例常规使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证类诊断进行辨证施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方中加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5g,丹参20g,田三七10g活血化瘀,两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1个月后,对两组病例进行疗效评定[1],以(病类治疗前评分-病类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为计算公式,基本恢复:≥81%,病类诊断6分以下;显著进步:≥56%,
-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瘀斑、瘀点,是中医诊断瘀血症的传统依据,也是血瘀的重要体征。临床特点是舌质紫暗、紫胀甚至紫黑;也可见紫蓝或舌边瘀块、瘀点,舌苔少。月经紊乱:可见月经周期改变,以及经色、经质异常,经量过多过少等。2活血化瘀方法的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应用广泛,由于瘀血的新久深浅,病者体质的强弱、病邪与正气的消长,以及疾病的轻重缓急等,按中医之灵活理论,辨证施治给予分清标本虚实、辨明正邪消长等情况而给口服、外用、灌肠、注
- 恶性肿瘤转移的中医研究进展
本身不是水液及血液运行的通道,因此其功能对自身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弱,故即使脾脏虚弱,也甚少发生肿瘤转移。 ■治则治法新依据 祛邪和扶正是治疗肿瘤积聚的两大基本法则。在肿瘤转移的治疗中,扶正培本与活血化瘀是研究重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探讨了扶正培本及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扶正培本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有直接关
-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腹症及临床运用
总之,急腹症的病机变化过程,总不外气滞、血瘀这一主要因素,这就为治疗急腹症提供了依据。2活血化瘀法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应用由于气滞血瘀这一因素贯穿于急腹症发病机制的全过程,在治疗上无论早、中、晚都要以活血化瘀为则,但急腹症是以气滞血瘀病因为本,以腹痛为主的症状,体征为标,治疗上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着重缓解其急。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类药物能改善微循环,加快微循环的血液流速。
- 活血化瘀中药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
2006年01月12日《中国医药报》24日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郑瑾等在导师王宗仁教授的指导下,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多有发热、贫血、乏力、衄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归属中医的“血症”、“虚劳”范畴,与瘀血有关。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
-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近况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基本大法,本文从益气活血、温阳活血、化痰活血、理气活血4个方面进行探讨活血化瘀法在防治慢性心衰中的应用。1益气活血法此法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脉瘀阻者。王清任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故益气活血法可针对心衰发病之病机气虚为本,血瘀为标而应用。1.1临床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类中药,能明显改善患者
- 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喉科临床的运用体会
活血化瘀法属于祖国医学的治疗大法之一,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在耳鼻咽喉科领域中亦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此为大法辨证用药,获得满意效果,现简述如下。1慢性咽炎主要临床表现:咽干微痛,异物感或堵塞感、灼热感、咽痒干咳等。属于中医“虚火喉痹”范畴。局部检查:咽腔暗红,后壁及侧索肥厚,淋巴组织增生。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利咽,方用会厌逐瘀汤;若瘀血阻滞,新血不生,咽肌萎缩,干燥结痂者,宜养
- 从滥用活血化瘀说临床弊病
育机构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反思中医教育的得与失。既然存在问题,就该深入剖析,力求解决之。笔者现仅从活血化瘀法的泛滥探讨当前中医临床存在的问题。 活血化瘀法自古就有,但是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创制系列活血化瘀方以来,活血化瘀法便被后世不断地扩展,已经应用到各科各种疾病的中医治疗之中。因此,各式各样活血化瘀类中药、中成药的应用更是不断扩大。 比如,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代表药物,今天各种活血化瘀类药物经
- 陈宝贵临证经验活血化瘀治出血性中风
导致痰瘀互结。痰瘀互结,郁闭脑窍是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理改变,故而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可用活血化瘀法。唐容川指出:“既有瘀血,便有瘀血之证,医者按证治之,无庸畏阻。所以出血性中风不是活血化瘀的禁忌证,脑出血患者使用活血药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结合现代病理生理学研究,陈宝贵指出,脑血肿分解产生的凝血酶是脑出血后组织损伤和水肿加重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而脑出血后脑水肿是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
-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并及时应用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20例,疗效满意,与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脑出血患者共42例,均由脑CT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0~75岁;平均58岁;病程2~60天;其中伴有高血压者12例,伴有冠心病者9例;治疗前综合积分0~5分者2例,6~10分者3例,11~15分者10例,16~18分者6例
- 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27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胆色素结石患者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进行治疗。结果: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的临床疗效明显。结论: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能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消坚化软,溶石、排石。【关键词】活血化瘀疏利肝胆胆色素结石治疗胆结石按成分可分为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囊内多生胆固醇结石,而胆总
- 徐浩-活血化瘀研究应注重创新思维
活血化瘀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未来研究应如何深入,值得深思。我们认为: 首先,活血化瘀研究应注重创新思维,只有不断创新,才会赋予一个学科恒久的生命力。水蛭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就是一个治疗观念的重大转变。过去都认为脑出血急性期应慎用活血化瘀药物,西苑医院在上世纪70年代即开始把水蛭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上,并从实践中体会到,尽早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促进血肿吸收,促使病人康复。我们最近观察了川芎、赤芍
-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2)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瘀血形成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运行。 活血化瘀在妇科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如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下、崩漏、血瘕及不孕等常与瘀血有关。妇科瘀血证主要有以下特点:(1)疼痛:痛在小腹、固定不移、痛如针刺、经久不愈。(2)出血:阴道出血紫暗有块,甚
- 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脑出血病人5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在出血的早期(24~72h)即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入院后的第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有进步(P>0.05),颅内血肿体积变化不大;第3周神经功能缺
- 活血化瘀治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难以根治,易复发,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四大顽症之一。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许德金教授从1984年开始应用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支气管哮喘,至今已治愈千例,效果明显,副作用少。 许德金介绍,中医称支气管哮喘为“喘证。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以上在12岁以前起病,在哮喘患儿中约有70%起病于3岁前。许德金总结历年中医中药治疗哮喘的经验发现,以往治喘,往
- 运用《金匮》活血化瘀法治疗妇产科病的体会
报道屡见不鲜,而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上报道较少。《灵枢五音五味》指出:“妇人之生……以其数脱血也。”可见妇人出血的机会特别多,故引起血瘀的机会也甚多。只要把握好中医辨证施治找基本大法,对妇产科的一些疑难杂症,灵活地运用好活血化瘀的治法,也可取得奇特的疗效。作者单位:1525100广东省化州市中医院2525100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收稿日期:2003-10-14)(编辑曲全)作者:钟震坤何翰忠
- 行气活血化瘀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中国运用活血化瘀这一治则已有悠久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瘀血病因病机的记载。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更详述了瘀血的病症和治疗方药,奠定了血瘀的辨证论治基础,又经清代王清任、唐容川的不断补充。近年来,我们根据“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对临床中疑难病、慢性病、难治病症及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慢性病、难治病症的研究发现,大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邪正混乱,而其病机则均涉及气血,故以血瘀在
- 活血化瘀法在风湿病治疗中的运用
血等导致肾虚,风寒湿之邪乘虚深侵入肾入骨,血中风寒湿凝阻,痹阻经络关节,日久筋骨失养,筋伤骨损,渐致关节肿痛、甚则活动受限。我们在临床诊治风湿病的过程中,在补肾壮骨、祛寒化湿散风治疗基础上,更注重活血化瘀通络,使肾气旺、精血足、髓生骨健、血畅络通、关节筋脉得以濡养,取得了良效。1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运用例1,患者,男,33岁,患者3年前因寒受凉后出现腰骶部不适,僵痛,未予重视,半年前渐出现左臀、髋酸
- 子宫肌瘤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下瘀血汤对后世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癥瘕有深远影响。《诸病源候论》中提出“导引”一法可“荡涤五脏,津润六腑……癥瘕破散即愈矣”。《外台秘要》采用内外合治、消补结合的方法,以攻、消、导等法促“恶血出”,然后以调补气血药补之。《校注妇人良方》总结前人经验,多采用三棱、莪术、桃仁、水蛭、虻虫等化瘕之药,对癥瘕的治法主张以“固元气为主,佐以攻伐之剂”,“当以岁月求之”,以上认识对后世采用补虚化瘀,攻补兼施的治法
- 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复方协同降压作用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复方的治疗方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西医基础疗法加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复方组(简称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该中药制剂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和全血高切、低切、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从瘀论治小儿肺炎
肺炎血瘀证形成的基础及发病机理,认为在肺炎发病过程中,由于肺气的郁闭,可致血液运行不畅而成血瘀,故在小儿肺炎的发病过程中,血瘀的现象可以贯穿于始终,所以在治疗小儿肺炎时,要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关键词】小儿肺炎;活血化瘀;综述1肺炎血瘀证的基础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易受外邪侵袭。肺不耐寒热,故有娇脏之称。肺朝百脉,且主一身之气,肺的功能正常,气的各种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气机通
- 活血化瘀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附255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130例,口服尼群地平10~20mg加舒心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2)对照组125例,单用尼群地平10~20mg,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85.6%。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尼群地平加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患者疗效较佳,副作用少,临床疗效
- 浅谈“以通为补”的观点探讨活血化瘀法体会
键词】以通为补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的原理是“以通为补;是中医扶正袪邪的治疗方法,是具有对立统一辨证法思想的治疗总则。在使用时,侧重于扶正亦重于袪邪,当然根据临床上不同的对象而有所不同。如慢性病的病邪,不仅仅是瘀血还夹杂其他的致病因子,但主要的根源则是瘀血。而活血化瘀法应用于慢性病,正是以通其经隧、畅其血行的手段,达到解结、决闭的目的,从而恢复机体的健康,所以说活血化瘀的原理是&ld
- 七厘散外敷新用
七厘散出自清·谢元庆的《良方集腋》,由红花、乳香、没药、血竭、麝香、儿茶、冰片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内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扭伤等症,是中医伤科常用的中成药。近年来临床应用研究表明,七厘散外敷治疗以下几种疾病也有效果,现介绍如下,供选用。 急性乳腺炎:取七厘散6克,大黄粉50克,混合均匀,加入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备用。使用时将药膏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
- 中药活血化瘀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并加以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生理学、分子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免疫学、植物化学及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的研究。中医理论认为,瘀证是许多疾病的根源,活血化瘀历来是中医常用的基本之一,其涉及面在中医领域中最广泛,如归产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外科疾病及肿瘤等都表现出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活血化瘀功效上的独到优势。近10年来,国内外尝得围绕活血化瘀的研究做了大
- 自拟活血化瘀方为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4例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为儿科常见的以全身小血管变态反应为表现的血管炎症疾病,常见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消化道和肾脏损害等。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复发率,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均选自我院2005年11月至2008年12月的住院患儿,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3
- 活血化瘀在抗肝癌中作用的探讨
中国图书分类号 R575.2 1995年以来,我科采用活血化瘀药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肝癌患者均符合1990年全国肝癌协作会议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如肿块、结聚、疼痛、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舌有瘀点、脉弦涩。经血液流变学检查全部为血液粘滞性明显增高。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年龄63岁。
- 活血化瘀法治疗眩晕的体会
【摘要】为了探索用活血化瘀治疗眩晕。通过临床对眩晕治疗,观察活血化瘀治疗眩晕的疗效。结果显示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血瘀所致的眩晕疗效显著。血瘀致眩致晕者居多,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血瘀所致的眩晕疗效肯定,以供同仁商榷。【关键词】眩晕;活血化瘀;疗效观察眩晕是指头晕头昏,视物黑,运转旋的一种病证。眩者,言其黑,运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甚则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ld
- 活血化瘀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块;②颈动脉狭窄,有斑块形成;③心脏有附壁血栓形成。 眼底荧光造影:眼底有微血管瘤形成,有出血点、出血斑,甚至大面积出血,残留有血凝块。 心血管造影:心脏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狭窄,甚至堵塞。 活血化瘀在T2DM血瘀证中的应用 适应症:①首先必须具有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疼痛(刺痛、烧灼样痛、刀割样痛,或对痛觉过敏等)、出血(眼底视网膜出血等)、面色(面色暗或暗红)、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
- 妇科名老中医治子宫肌瘤经验
下瘀血汤对后世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癥瘕有深远影响。《诸病源候论》中提出“导引”一法可“荡涤五脏,津润六腑……癥瘕破散即愈矣”。《外台秘要》采用内外合治、消补结合的方法,以攻、消、导等法促“恶血出”,然后以调补气血药补之。《校注妇人良方》总结前人经验,多采用三棱、莪术、桃仁、水蛭、虻虫等化瘕之药,对癥瘕的治法主张以“固元气为主,佐以攻伐之剂”,“当以岁月求之”,以上认识对后世采用补虚化瘀,攻补兼施的治法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