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䜊

目录

1 拼音

huǒ zāo

2 注解

火䜊为病证名[1]。即火嘈,嘈杂证之一种[1]。《景岳全书·杂证谟》:“大抵食已即饥,或虽食不饱者,火䜊也。”治宜清火,可用和中汤、三圣丸、左金丸等方[1]

参见嘈杂:嘈杂为症状名[2]。见《丹溪心法》。一作𩠎杂[2]。俗称心嘈[2]。《医学正传·嘈杂嗳气》:“夫嘈杂之为证也,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而有懊𢙐不自宁之状者是也。”有火𩠎、痰𩠎、酸水浸心作嘈、气郁胸膈作嘈及蛔虫作嘈之分[2]。因火所致嘈杂者,兼见食已即饥,虽食不饱,治宜降火为主,可用和中汤、三圣丸、左金丸等方[2]。若湿痰壅盛者,见气闷多痰,似饥非饥,不欲饮食,治宜和胃化痰,可用白术丸、曲术丸[2]。若系痰火,可用软石膏丸,或三补丸加半夏、苍术[2]。如食郁作热者,先治火后消导。酸水浸心作嘈者,多因脾胃虚寒,水谷不化,故停饮作酸,症见泛吐酸水,治宜温中和胃,可用温胃饮、六君子汤[2]。伤及阴分者,用理阴煎、金水六君煎[2]。气郁胸膈作嘈者,症见胸膈痞闷,脉沉而濇,治宜理气宽胸,可用气郁汤、逍遥丸[2]。蛔虫作嘈者,驱虫自愈[2]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