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葫芦科 (最后修订于2010/10/23 12:39:22)[共944字]
摘要:中文名葫芦科拼音名huluke拉丁名Cucurbitaceae描述Cucurbitaceae.葫芦科,双子叶植物,约110属,700种,大部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约29属,142种,南北均有分布,其中有些栽培供食用或药用。草质藤本,有卷须;叶互生,通常单叶而常深裂,有时复叶;花单性同株或异株,稀两性;萼管与子房合生,5裂;花瓣5,或花瓣合生而5裂;雄蕊好像3枚,实为5枚,其中2对合生,花药分离或合生;子房下位,有侧膜胎座;果大部肉质,不开裂,有时为一纸质、囊状的干果。我国的主要属有:Actinostemma,Cucumis,Gymnopetalum,Gynostemma,Melothria,Momordica,Thladiantha,Trichosanthis等等。中国植物志73(1):84所有属Actinostemma...盒子草属Benincasa......冬瓜属Biswarea.......三裂瓜属Bolbostemma....假贝母属Citrullus......西瓜属Coccinia.......红瓜属Cucumis........黄瓜属Cucurbita......南瓜属......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葫芦科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近日,由昆明植物所邱明华研究员主持的“葫芦科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项目通过了由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通过采用植物化学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等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展开了对具有代表意义的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并取得如下成果:1、发现了一系列葫芦科化学成分新资源:首次,解析了药物雪胆素的结构,并发现了
- 葫芦科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获进展
近日,由昆明植物所邱明华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葫芦科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荣获2008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该成果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础下,通过采用植物化学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等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展开了对具有代表意义的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发现了一系列葫芦科化学成分新资源:首次,解析了药物雪胆素的结构,并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葫芦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新资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邱明华研究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通过植物化学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等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展开了对具有代表意义的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结构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不仅为天然产物数据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同时对葫芦科化学成分新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学术和指导意义。其研究成果“葫芦科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日前荣获2008年度
- 金危危教授新文章入选Nature亮点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金危危教授等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文章入选了Nature亮点推荐,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在葫芦科植物中发现了一种着丝粒复位,而且通过比较荧光原位杂交图谱等实验分析,研究人员也发现葫芦科植物着丝粒激活和休眠都与异染色体大量的遗失和获得有密切的关系。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China的网站正式
- 中科院博导最新文章获得名贵中药新发现
在三萜中是首次出现的。依据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人员提出了methylganosinensateA一个可能的生物合成路线。这一发现进一步充实了天然二次代谢产物的三萜结构类型。邱明华研究员还主持了“葫芦科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研究人员在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产葫芦科植物为主体,从化学系统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葫芦科化学分类学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葫芦科植物化学成分结构对
- 药用植物苦瓜白粉病
药用植物苦瓜白粉病 苦瓜学名MomordicacharantiaL.别名凉瓜,为葫芦科一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是名优蔬菜。根药用,能消热解毒。全国均有种植。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生近圆形粉斑,直径4—6mm不等,严重时粉斑密布于叶面上并互相连合,致叶片变黄,终致干枯,使植株生长及结瓜受阻,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病原ErysiphecucurbitacearumZhengChen称葫芦科白粉菌和Sph
- 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完成全部测序工作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于2008年11月5日在深圳联合召开了首届国际葫芦科基因组工作会议。来自美国、西班牙、荷兰、日本、澳大利亚、泰国以及我国的20多家研究所和大学的共80多名专家出席了的会议。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长王小虎、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张宝玺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农业部科教司领导和农科院领导对会议的召开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大力支持,会议得到了“948”项目的资助。在会议
- 科学家绘制出首张黄瓜基因谱
由中国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威斯康星大学以及中国农业部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已绘制完成黄瓜基因组的综合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图谱,这对于育种家培育更好的葫芦科作物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资源。该图谱包括分布在7个连锁群的995个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总长为573厘摩。这995个SSRs中,有49%、26%和22%是分别属于甜瓜、西瓜和南瓜。应用FISH分析已确定了各连锁群间和黄瓜染色体组的关系。这一图谱是首个
- 瓜蒌子习用品(2)——大子栝楼(Dazigualou)
瓜蒌子习用品(2)——大子栝楼(Dazigualou)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截叶栝楼TrichosanthestruncataClarke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 长卵形或卵形,长20~30mm宽12~17mm,厚4~6mm,浅棕或黄棕色,稍光滑。种脐端钝或斜截形,有的微凹,另端圆形或楔形,距边缘1~2mm之处有一圈卵形凸纹。种皮较厚而坚硬。气微,味苦。以
- 瓜萎子混淆品(6)——长方子栝楼(Chansfanszigualou)
瓜萎子混淆品(6)——长方子栝楼(Chansfanszigualou)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裂苞栝楼TrichosanthesfissibracteataC.Y.WuexC.Y.ChengetYueh的干燥种子。 [性状] 类长方形,长11~17mm,宽4~8mm,厚约3mm。表面灰褐或暗棕褐色,有瘤状凸起皱纹,中间有一条隆起的直线,稍粗糙。种脐端平截或斜截
- 瓜萎子混淆品(4)——红花栝楼(Honghuagualou)
瓜萎子混淆品(4)——红花栝楼(Honghuagualou)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红花栝楼TrichosanthesrubriflosThorelexCavla的干燥种子。 [性状] 长卵或长圆形,稍扁,中央鼓凸,长13~17mm,宽7~9mm,厚约5mm。表面光滑,发棕或浅棕黄色,无棱线。种脐端稍近平截,常带黑色,另端钝圆或稍窄。气微,味淡。作者:
- 西瓜
概述:西瓜(Citullusvulgaris)(watermelon)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热解暑,对治疗肾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辅助疗效。果皮可腌渍、制密饯、果酱和饲料。种子含油量达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点配料。特性:西瓜主根系,主根深1米以上,根群主要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的耕层内,根纤细易
- Science:黄瓜变甜的基因之路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带甜味的非野生黄瓜是如何从其苦味的野生祖先那儿演化而成的现在变得更清楚了。植物中的小分子会影响这些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例如,在葫芦科植物中——其中包括黄瓜——葫芦素分子会表达一种苦味,它可帮助驱挡食草动物。如今,葫芦科植物中的某些成员通过一种家养过程已经失去了它们的苦味,并成为人类常吃的食物。然而,人们对这一家养过程的分子层面的了解大体上仍不清楚。如今,通过对115个
- PNAS:甜瓜基因组测序
积和口味有关,而这63个基因中有21个是未被报道过的新基因。 研究人员说,得到甜瓜基因组和农业价值相关基因能帮助人们改良甜瓜品种,得到更多口味更佳的抗病甜瓜品种。 甜瓜与黄瓜、西瓜和南瓜同属于葫芦科。这些物种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在地中海、亚洲和非洲国家。而影响它们的疾病,如花叶病毒或者真菌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测序研究能帮助这些作物的种植,改善育种策略,并增加人们对
- 2014年11月28日《科学》杂志精选
fbitternessincucumber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带甜味的非野生黄瓜是如何从其苦味的野生祖先那儿演化而成的现在变得更清楚了。植物中的小分子会影响这些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例如,在葫芦科植物中——其中包括黄瓜——葫芦素分子会表达一种苦味,它可帮助驱挡食草动物。如今,葫芦科植物中的某些成员通过一种家养过程已经失去了它们的苦味,并成为人类常吃的食物。然而,人们对这一家养过程的分子层面
- 癞肚七
癞肚七 此药为葫芦科植物华中雪胆(Hemsleyasxechuenensis)的块根。因其块根上有多数瘤突,形大如蟾蜍,故名“癞肚七”。 华中雪胆和雪胆(乌龟七)外形相似,但其雌、雄花序均为疏散总状花序,果实长倒圆锥状(雪胆花序均为疏散的圆锥花序,果实筒状圆锥形)。7—8月开花,9—10月结果。分布于下谷坪、木鱼、老君山、盘龙、关门山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1700米的山坡、沟谷林下。
- 土贝母
中药名称土贝母拼音名Tubeimu英文名RHIZOMABOLBOSTEMMAE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uet的干燥块茎。 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 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 气微,味微苦。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
- 瓜蒌皮
中药名称瓜蒌皮拼音名Gualoupi英文名PERICARPIUM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osthorniiHarms的干燥成熟果皮。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剖开,除去果瓤及种子,阴干。性状本品常切成2至数瓣,边缘向内卷曲,长6~12cm。 外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有的有残
- 瓜蒌子(Gualouzi)SemenTrichosanthis
瓜蒌子(Gualouzi)SemenTrichosanthis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osthorniiHarms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 栝楼子扁椭圆形,长12~15mm,宽6~10mm,厚约3.5mm。表面浅棕至棕褐色,边缘光滑,沿边缘有一圈椭圆形沟纹。种眼端较尖,另端钝圆或较狭
- 黄瓜基因组框架出炉
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我国科学家利用测序的结果已成功克隆了黄瓜的单性花基因,为其他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该项目通过获得黄瓜基因组精细图,将全面开展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揭示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和分子基础,加速挖掘这一重要园艺作物的生物学潜能,实现黄瓜定向育种的根本性突破,并为葫芦科作物的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蔬菜花卉所和北京市农科院还共同发起了西瓜基因组计划。作者:
- 天花粉种植技术
花粉是我国的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市场需求量大而天花粉的生产费工费力成本偏高。制约了天花粉的生产。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安国市瓜蒌专业协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天花粉是植物栝楼的根茎。栝楼属葫芦科植物雌雄异株。雄株只生产天花粉且产量高。据此我们根据瓜蒌的这一特性,经过近5年的反复试验试种和选育,培育出了专门生产天花粉的栝楼新品种。一年即可采收,可以使天花粉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天花粉的
- 冬瓜皮
中药名称冬瓜皮拼音名Dongguapi英文名EXOCARPIUMBENINCASAE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nb.)Cign.的干燥外层果皮。 食用冬瓜时,洗净,削取外层果皮,晒干。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碎片,常向内卷曲,大小不一。 外表面灰绿色或黄白色,被有白霜,有的较光滑不被白霜;内表面较粗糙,有的可见筋脉状维管束。 体轻,质脆。 无臭,味淡。炮制
- 乌龟七
乌龟七 此药为葫芦科植物雪胆(Hemsleyachinensis)的块根。因其根肥大,呈扁圆形,状如乌龟,故得此名。 雪胆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其地下块根肥大,扁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茎细长,幼枝上有密的短毛,老枝上渐无。叶腋生有2分叉的卷须;叶互生,掌状复叶鸟趾状,小叶5—7片。花单性,雄雌异株,均排列成疏散的圆锥花序,花梗纤细,花冠橙黄色或橙红色。6—7月开花,8。9月结果,瓠果筒状倒圆
- 瓜蒌子混淆品(2)——翘子栝楼(Qiaozigualou)
瓜蒌子混淆品(2)——翘子栝楼(Qiaozigualou)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波叶栝楼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var.dicoelosperma(Clarke)S·K·Chen的干燥种子。 [性状] 类长方形,长10~12mm,宽8~10mm,厚约3mm。表面灰棕或灰褐色,略粗糙,有乳突状皱纹,两端平截,微
- 甜瓜子
甜瓜子 甜瓜子 SemenMelo (英)MuskemlonSeed 别名 香瓜子。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meloL.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全体有粗毛,枝有条纹或棱。叶片圆卵菜或近肾形,基部心形,长宽各8~15cm,3~7浅裂,边缘有微波状锯齿,两面有长毛或粗糙;叶柄与叶片等长,被刚毛。雄花簇生,雌花单生;花萼狭钟形,稍有纵沟,初有柔毛,后变光滑。果实深
- 瓜蒌子
中药名称瓜蒌子拼音名Gualouzi英文名SEMEN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osahorniiHarms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性状栝楼呈扁平椭圆形,长12~15mm,宽6~10mm,厚约3.5mm。 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沿边缘
- 绞股蓝
绞股蓝 绞股蓝 HerbaGynostemmatisPentaphylli (英)FiveleafGynostemmaHerb 别名 七叶胆。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节上有毛或无毛,卷须常2裂或不分裂。叶鸟足状,常有5~7小叶组成,小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形,有小叶柄,中
- 中药木鳖子化学成分及炮制研究
中药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cochinchinensis(Lour.)Spr.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具有散结消肿、攻毒疗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瘘、干癣、秃疮等症[1]。木鳖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四川、广东、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2],在南方大部分省区有栽培。木鳖子是一味有毒中药材,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报道不多,对其有效成分、有
- 草酸钙结晶在几种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etum(Lour)Merr.]的根茎,薄壁细胞内无草酸钙晶体。(2)姜科植物莪术(CureumazedoaraRosc.)的根茎,组织细胞中无草酸钙晶体。 2.2 天花粉与伪品的鉴别: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的根,组织细胞内无草酸钙结晶。伪品:(1)葫芦科植物森鳖[Momoudicacechinchinersis(Loar.)Spre
- 冬瓜皮
冬瓜皮 冬瓜皮 ExocarpiumBenineasae (英)ChineseWaxgourdPeel 别名 白皮。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hispide(Thunb.)Cogn.耐果皮。 植物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枝蔓粗壮,全体有白色刚毛;卷须2~3叉。叶片心状卵形,长宽均10~25cm,通常5~7浅裂,裂片三角形或卵形,先端短尖,边缘有波状齿或钝齿。雌雄
- 瓜萎子混淆品(3)——长萼栝楼(Changegualou)
瓜萎子混淆品(3)——长萼栝楼(Changegualou)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长萼栝楼TrichosantheslaceribracteaHay.的干燥种子。 [性状] 类长方形,长11~14mm,宽5-6mm,厚约3mm。表面灰白或灰棕色,两端均平截,中央有一条稍隆起窄带,窄带两侧各有1行瘤状细皱。皮稍薄。气微,味淡。作者:
- 瓜莲子习用品(1)——南方栝楼(Nanfanggualou)
瓜莲子习用品(1)——南方栝楼(Nanfanggualou)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多卷须栝楼TrichosanthesrosthorniiHarmsvar.mul-ticitrata(C.Y.ChengetYueh)S.K.Chen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 扁平椭圆形或卵形,长12~20mm,宽8~11mm,厚约2mm。表面深棕褐色,稍具细皱纹,两端钝圆,
- 瓜蒌子混淆品(5)——两广栝楼(Liangguansgualou)
瓜蒌子混淆品(5)——两广栝楼(Liangguansgualou)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两广栝楼TrichosanthesreticullncrvisC.Y.WuexS.K.Chen的干燥种子。 [性状] 扁平卵形,长16~19mm,宽11~12mm,厚1~2mm。表面棕黄色,稍有细皱纹,距边缘3~4cm处有一圈椭圆形凸纹。种脐端平截,中央微凹,另端楔形。种
- 瓜萎子混淆品(1)——全缘栝楼(Quanyuangualou)
瓜萎子混淆品(1)——全缘栝楼(Quanyuangualou)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全缘栝楼TrichosanthesoviseraBl.的干燥种子。 [性状] 类十字形,长7~10mm,宽8~11mm,灰棕色,有的黄棕色。表面有突起的细皱纹,中间有一条宽3~4mm的隆起环带,环带中间凹陷呈槽状。种皮坚硬而脆,种子类长方形,长约6mm,宽约4mm,厚约3mm
- 瓜萎子混淆品(7)——马干铃栝楼(Maganlinggualou)
瓜萎子混淆品(7)——马干铃栝楼(Maganlinggualou)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马干铃栝楼TrichosantheslePiniana(Naud.)Cogn.的干燥种子。 [性状] 类长方状楔形,扁平,稍弯曲,有的稍翘扭,长14~19mm,宽7~11mm,厚约3mm。表面暗棕褐或黑褐色,稍光滑,中央有一条稍隆起的窄带,有的不明显。种脐端平截,另一端窄
- 我国完成世界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
区域受到强烈选择,进而形成了现代栽培西瓜具有的含糖量高、早熟等生物学特征。经过重测序分析,部分抗病基因在从野生西瓜到现代栽培西瓜的进化和人工驯化过程中丢失。该论文第一作者郭绍贵表示。研究团队开展了西瓜维管束与果实发育转录组测序,获得了西瓜抗病性和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候选基因或基因标记,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这项突破对推动西瓜育种和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破解葫芦科作物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作者:佚名
- 《诗经》中藏药名
车前子是一味常用中药,有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等功效,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症。“果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螨蛸在户。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种植瓜蒌的习俗。瓜蒌为葫芦科植物,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止痛、润肠通便。其根茎果实皆可入药,可谓集观赏、药用于一身。“于以采萍.南涧之滨。萍即浮萍草,古人祭祖时,常用其作为祭祀菜肴。浮萍有紫萍和青萍之分,能发
-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发明五叶参种苗冬季繁殖方法
ldquo;一种五叶参种苗冬季繁殖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绞股蓝是我国民间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主治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五叶参是华南植物园经多年引种驯化栽培、繁殖和筛选,从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中选育出来的一种名贵药用植物。五叶参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达5%以上,约为高丽参的3倍。同时,其药性温和,与人参相比不容易“上火。为了能使五叶参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适时种植,必
- 药材天花粉与伪品的区别
材,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的功效。市场上常有用大戟科植物木薯、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加工后冒充天花粉药用。现将天花粉与伪品木薯、番薯的性状与显微鉴别做如下比较,以供参考。 1正品天花粉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orsthorniiHarns的干燥根。 1.1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
- 木香
中药名称木香拼音名Mubiezi英文名SEMENMOMORDICAE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的干燥成熟种子。 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性状本品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径2~4cm,厚约0.5cm。 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网状花纹,在边缘较大的一个齿状突起上有浅黄色种脐。
- 苦味西葫芦
粗壮.具明显的棱沟。果蒂稍粗大,棱明显。果实呈黄白或墨绿色,上带细小黄色纹点,重1.25—2.Okg,果肉呈明显丝状.刀切后有酸浆(苦菇芄菇娘)味,食之极苦。种子扁椭圆形,黄白色。经考证,该植物为葫芦科南瓜属西葫芦的一个栽培变种。西葫芦是一种在我国广泛种植的食用植物,近年来,国内外的—些研究表明.其种子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种子油对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这种苦味西葫芦,目前尚未
- 动植物资源调查-标本及样品的采集
菊科、十字花科),叶上的附属物(毛茸、蜡被等)在新老叶上也有不同,应尽量采全。(3)一些丛生的草本植物,应保留其丛生的特征,不要把它们分得太散,失去原来的习性。(4)雌雄异株的植物(麻黄科、桑科、葫芦科等)应注意采集雌株和雄株。(5)对于含水分较多(如景天科、仙人掌科、马齿苋科等)或有根壮地下茎植物(如百合科),需切开干燥或用开水将其烫死后再压制,否则植物会在标本夹内延续生活,花、叶脱落或腐烂败
- 木鳖子
木鳖子 木鳖子 SemenMomordicae (英)CochinchinaMomordicaSeed 别名 漏苓子、藤桐子、木鳖。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Momordica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的种子。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有棱,无毛,卷须单一,与叶对生。叶互生,圆心形,直径7~14cm,3~5中裂或深裂,偶有7裂,裂片卵形或长卵形;叶
- 栝楼高产栽培技术
栝楼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为常用中药,主产于山东、河南,以果关、块根、种子入药,果实中含皂甙、天花粉蛋白等,具有润肺祛痰、滑肠散结等功效。美国用天花粉蛋白治疗艾滋病获良好效果。现将栝楼的高产栽培技术简单介绍如下。 栽培技术 1.土地选择栝楼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故宜选择雨量较多、灌溉方便的地方栽培。栝楼是深根植物,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房前屋后也可种植,盐碱
- 成方制剂中本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及炮制品(一)
标题成方制剂中本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及炮制品附录序号附录Ⅲ内容全文 成方制剂中本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及炮制品 甜瓜子 为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meloL.的干燥种子 甜地丁 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verna(Georgi)A.Bor.的干燥全草。 铜绿 为铜表面经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绿色锈衣制成,主含碱式碳酸铜。 麻花秦艽花 为龙胆科植物麻花秦艽Gen
- 农药中毒瓜蒂散可救急
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这让笔者想起了《伤寒论》中的一味催吐方剂“瓜蒂散,对口服毒(药)物的早期中毒病人在家庭一线抢救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瓜蒂就是在农村中常见的甜瓜蒂,它是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甜瓜的果蒂。作为中医吐法的代表方剂之一,“瓜蒂散方剂组成是:瓜蒂(炒黄)、赤小豆各一等份研末。服法是每取1.5~1.8克“瓜蒂散,用香豉2~5克煎汤送服催
- 成方制剂中本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及炮制品(三)
eraL.的干燥果实。 半夏曲 为清半夏、生姜汁、白矾、六神曲、白面等加工制成。 母丁香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果实。 西瓜霜 为葫芦科植物西瓜CitrullusvulgarisSchrad.的成熟果皮与皮硝加工制成的白色结晶性粉末。 竹叶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竹叶柴胡BupleurummarginatumWall.exDC.的干
- 天花粉加工方法的改进
天花粉的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据楼的根。其性味甘苦酸,微寒。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作用,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主产干河南安阳以及山东肥城等地,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天花粉传统的产地加工方式,一般是于深秋或初冬季节,采挖其地下块根,刮去栓皮,切为小段,对剖为二,晒至干燥即得。这对那些直径为2-4厘米的天花粉确有实用意义,但对直径超过6厘米以上的块根再用此法加工,不仅很难晒干,而且时间稍长则极
- 药用植物丝瓜轮纹斑病
药用植物丝瓜轮纹斑病 丝瓜学名Luffacylindrica(L.)Roem.异名L.aculangula(L.)Roxb.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瓜络可入药。此外叶、藤、根及种子也可入药。具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止咳化痰之功效。分布在全国。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部初呈水,渍状褐色斑,边缘呈波纹状,若干个波纹形成同心轮纹状,病斑四周褪绿或出现黄色区,湿度大时表面现污灰色菌丝,后变为橄榄
- 上海药物所罗汉果降血糖作用研究取得进展
罗汉果是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产于广西,主治肺热痰火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胃炎、便秘等。罗汉果富含三萜类成分罗汉果皂苷,因其甜度高、热量低而作为甜味剂被广泛使用,尤其是作为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代用糖。许多研究表明,罗汉果皂苷能提高葡萄糖和脂肪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但罗汉果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胡立宏课题组和沈旭课题组对罗汉果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
- 药用植物芫荽菌核病
本菌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芹菜、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受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此外,栽植期对发病有一定影响。防治方法(1)实行3年轮作。(2)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或播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