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栒子

目录

1 拼音

huī xún zǐ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灰栒子

2.1 拼音名

Huī Xún Zǐ

2.2 来源

蔷薇科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以枝、叶及果实入药。

2.3 生境分布

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2.4 性味

苦、涩,平。

2.5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治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

2.6 用法用量

1~3钱。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灰栒子

3.1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3.2 拼音名

Huī Xún Zǐ

3.3 英文名

Fruit of Peking Cotoneasteer

3.4 别名

栒子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灰栒子的枝叶及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C.acutifolia Turcz.var.pekinensis Koehne]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

3.6 原形态

灰栒子 落叶灌木,高2-4m。枝条开展,圆柱形,棕褐色或红褐色,幼时被长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5mm,具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脱落;叶片椭圆卵形至长圆卵形,长2.5-5cm,宽1.2-2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全缘,幼时两面均被长柔毛,下面较密,老时逐渐脱落。花两性;2-5朵组成聚伞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被长柔毛;苞片线状披针形;花直径7-8cm;萼筒钟状或短钟状,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萼片5,三角形;花瓣5,直立,先端圆钝,白色外带红晕;雄蕊10-15,比花瓣短;花柱通常2,离生,短于雄蕊,子房下位。果实椭圆形稀倒卵形,直径7-8mm,黑色,内有小核2-3个。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3700m的山坡、山麓、山沟及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湖北等地。

3.8 性味

苦、涩;凉

3.9 归经

肝经

3.10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

3.1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3.12 摘录

《中华本草》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