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蛔虫感染 (最后修订于2017/12/17 10:46:07)[共59字]
摘要:蛔虫感染(Ascarislumbricoidesinfection)是指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或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蛔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我区农村居民蛔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流行程度和地形地貌两特征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结果我区农村居民蛔虫总感染率5.79%(627/10829);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呈直线负相关关系;回、汉族感染率分别为5.04%(207/4105)和6.29%(420/6677),差异有显著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显著地高于其他人群;台地和
- 消化道钩虫蛔虫病患者HP感染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158例钩虫蛔虫感染患者的胃镜检查,探讨钩虫蛔虫感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疾病种类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的158例患者,同时在胃镜下钳取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病理检查,所得结果与同期随机选取接受同样检查的非钩蛔虫或感染者158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P阳性者94例(59
- 复方阿苯达唑防治学生肠道寄生虫11年效果评价
;治疗结果;学生 漳州市地处闽南地区,气候温和、潮湿,适合人体寄生虫繁殖。1989-1991年调查显示,人群寄生虫感染率达41.6%~81.8%[1],学生蛔虫感染率为32.8%。为加强漳州市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力度,切实控制肠道寄生虫感染,笔者于1995年开始在市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复方阿苯达唑集体驱虫服药防治工作,每年1次。现将1995-2005的驱虫防治效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 云南省2005年7个民族学生常见病患病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2005年云南省不同民族学生常见病现状,为制定云南省学生常见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云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资料对7个民族学生的营养不良、贫血、蛔虫感染、龋齿和视力不良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6.99%;恒龋患率为19.23%,乳龋患率为53.91%;视力不良率和疑似近视率分别为32.57%和32.23%;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8.27%;
- 1992~2001年云南中小学生蛔虫感染地区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1)研究云南中小学生10年间蛔虫的感染趋势、地区分布特征。(2)分析蛔虫感染与学生健康相关指标(贫血、营养不良和身高、体重的发育等级)及驱蛔投药率的相关关系。(3)为降低和控制学生蛔虫感染率,巩固防治效果,制定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1)监测方法:按《云南省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云南省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和《学校卫生情况
- 福建省蛔虫感染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福建省人体感染蛔虫易感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加腾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蛔虫卵;采用1:1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200例蛔虫感染者和200例健康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便后洗手、生吃蔬菜、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等7因素有显著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最终引
- 西双版纳州傣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每岁1组,共24个组;每组104~110人,共调查2599人;其中男生1294名,女生1305名。龋齿、血红蛋白检查7,9,12,14,17岁5个年龄组,共1084人,男生539名,女生545名;蛔虫感染检查7,9岁2个年龄组,共436人,男生217人名,女生219名。 1.2方法由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校医组成调查队,经统一培训,按《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规定的测量
- 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肺部症状轻微,多数仅有轻咳,病程呈自限性,常于3~4周内自行痊愈。【诊断】本症的诊断主要根据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伴游走性肺部浸润灶,且临床症状轻微,能自愈等特点。怀疑由蛔虫感染引起者,可在症状出现2月后,即尾蚴在体内发育成虫后,作粪便集卵检查。【治疗措施】一般不需治疗。疑为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寄生虫所致者可予驱虫治疗。如症状显著或反复发作,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病因
- 胆色素结石与人们的饮食营养情况有关吗?
这些动物胆汁中葡萄糖二酸的含量均有明显下降,有许多动物发生了胆色素结石。 胆色素结石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较为少见,而在我国和东南亚等地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却十分常见。其原因除了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有着较高的蛔虫感染率外,还与人们的饮食营养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在我国的东邻日本,40~50年前胆色素结石还相当多见,但是,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复兴和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最近20~30年来胆色素结石的发生却已有了极明显
- 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59例分析
套,套鞘和套头间已黏连、水肿,经切开套鞘后复位并予以固定。3讨论3.1肠套叠病因(1)局部解剖特点: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2)肠蠕动紊乱:当小儿发生蛔虫感染、腹泻、发热或饮食改变时,均能引起肠蠕动紊乱,从而导致肠套叠。(3)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时,肠运动功能常发生紊乱,同时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发生炎性增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也发生肿大,压迫肠管,易使小儿
- 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出炉
干细胞干性的研究于风燕宋尔卫中山大学内皮特异性GTPCHI高表达抑制低肾素性高血压进展杜艳华关永源中山大学脂肪酶催化5-氟-2‘-脱氧尿苷及其类似物区域选择性酰化反应的研究李宁宗敏华华南理工大学猪蛔虫感染期幼虫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黄翠琴朱兴全华南农业大学锌吸收调控蛋白Zur调控十字花科黑腐病菌锌平衡及致病的机理研究黄东亮唐纪良广西大学磁共振新技术及其在重大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吕粟龚启
- 急性胆囊炎143例的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43例,男45例,女98例;年龄5~25岁间患者14例,25~35岁27例,35~60岁87例,60岁以上患者15例。既往有胆囊炎、胆石症患者110例,胆道蛔虫伴感染者6例。 1.2临床表现143例患者均有中上腹或右上腹不同程度的疼痛,134例患者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86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寒战、高热患者21例,21例有明显黄染,143例莫菲征均呈阳
- 怎样预防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生?
胆色素结石的人数已有减少的倾向。但在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胆色素结石仍很常见。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5)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结石。
- 怎样防治蛔虫病?
蛔虫症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说优质的驱虫药疗效好,副作用少。不好防是说蛔虫卵经过许多途径都能进入人的肠道,例如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因此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杜绝蛔虫病,如消灭苍蝇、蟑螂,做好粪便的管理、水源管理和食物管理,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坚持洗手,常剪指甲,不吮手指,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或用消毒液浸泡。如能认真做到这
- 蚘咬心痛
蚘咬心痛 病证名。即蚘心痛。见《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即蚘心痛。详蚘心痛条。作者:
- 蛔虫痧
蛔虫痧 病证名。见《痧胀玉衡》。指蛔虫病患儿感染痧毒而致蛔结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内犯,致蛔死而与肠中糟粕相结,引起腹中大痛,大便不通。宜用三棱针刺腿弯、臂弯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有大黄芒硝煎汤稍冷服之,下其死蛔与宿粪,其痛自止。作者:
- 吐蚘五十一
凡治伤寒,若见吐蚘者,虽有大热,忌用凉药,犯之必死。盖胃中有寒,阳气弱极,则蚘逆而上,此大凶之兆也。急用炮姜理中汤一服,加乌梅二个,花椒一,二十粒,服后待蚘定,然后以小柴胡或补中益气等剂,渐治其余。盖蚘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仲景曰: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蚘厥证见前三十九。作者:佚名
- 长虫
长虫 出《诸病源候论》。即蛔虫。详蛔虫病条。作者:
- 肠道蛔虫
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临床表现小肠中有少数蛔虫感染时可无症状,称蛔虫感染者,大量感染而引起疾病称蛔虫病。肠道蛔虫常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异性蛋白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
- 蛔虫瘤
蛔虫瘤 病名。瘤内容为蛔虫之病证。见《外科正宗·瘿瘤论第二十三》:“又有一种蛔虫瘤,生于胁下。”据医学文献载,该瘤日久可破溃,有“蛔虫”自出。罕见病例?治宜大补元气,可服人参养荣汤。作者:
- 蛔虫是怎样进入人体的?
蛔虫成虫,一般生活在小肠,每条雌虫每次产卵约20万,这些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受精卵在合适的条件下,逐渐变为有感染力的虫卵,通过各种途径,被人吃到肚里,在小肠里面虫卵脱壳,变为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血流,长途跋涉,移行到肺,穿过微血管进入肺泡,然后沿支气管树向上逆行,抵达咽喉,被人咽下,经胃到小肠定居。从虫卵进入人体,到成虫产卵约60~75天。幼虫在移行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部分的幼虫在胃肠被消灭
- 超声检查诊断主胰管蛔虫
【关键词】胰管蛔虫超声诊断 主胰管蛔虫比较少见,在临床和超声波检查中,最常见的是胆总管蛔虫及少数肝内胆管蛔虫,而主胰管蛔虫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却明显高于胆道蛔虫。石棉县人民医院近两年来先后诊断了6例主胰管蛔虫病例,患者经内科治疗后由超声复查显示蛔虫已退出主胰管。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例,其中女4例,男2例。患者均以上腹剧烈疼痛就诊,且均伴有恶心、呕吐,4例患者呕吐不止,临床医师初步考虑
- 雌、雄蛔虫
雌、雄蛔虫作者:佚名
- 蛟蛕
蛟蛕 一作蛟蚘。蛔虫之别称。《灵枢·厥病》:“心肠痛,憹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也者,是蛟蛕也。”张志聪注:“蛟蛕者,蛔虫也。”参见蛔虫病条。作者:
- 蛔虫寸白
虚胃自然成节病,多生寸白与蛔虫,蜂窝收采烧存性,酒调一匕有神功。作者:孙思邈
- 肺部蛔虫幼虫
肺部蛔虫幼虫作者:佚名
- 蛔虫卵
蛔虫卵作者:佚名
- 经来吐蛔虫
经来吐蛔虫 病证名。指妇女月经期间吐出蛔虫。见《叶氏女科证治》。王伯龙《养儿宝》:“经来寒热,四肢厥冷,大汗不止,呕吐蛔虫,宜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作者:
- 怎样能知道宝宝肠内有蛔虫?
许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面部上的虫斑(单纯糠疹)、眼睛上的巩膜蓝斑、手指甲上的白斑,和嘴唇内侧面的粟粒点,其实这些局部改变与肠蛔虫病的关系不大,不能仅凭这些改变就认定孩子肠内有蛔虫。最可靠的证据,是孩子近期排过蛔虫或吐过蛔虫。如果没有排出蛔虫或吐蛔的病史,那就得做粪便显微镜的检查,如果发现有蛔虫卵,即使只有一个,也应该定为孩子肠内有蛔虫。但一二次检不到蛔虫卵,也不能否定肠蛔虫症的存在。作者:不明
- 蛔虫病有什么表现?
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里面,由于虫体活动刺激肠壁,小儿经常发生腹痛,多在脐周,疼痛不定时,疼时喜欢揉按。由于很多虫子在肠道内与小儿争夺营养,小儿营养就不足了,从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可以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由于蛔虫的毒素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患儿食欲不振,个别孩子发生偏食或异食,患儿喜欢吃煤渣、墙灰等非食用物。有的孩子出现低热、易怒、磨牙、易惊。幼虫移行的时候,可出现咳嗽、胸痛、哮喘、呼吸困难、体温升高、
- 蚘动脘痛
蚘动脘痛 病证名。因蛔虫积阻或攻窜所致的脘痛。疼痛呈发作性,痛有休止,甚者吐蛔。《类证治裁》卷六:“蚘动脘痛,必有休止,安蚘丸。”《张氏医通》卷五:“因蚘作痛,痛有休止,令人吐蚘,蚘动故也。用川椒、乌梅、黄连、槟榔煎服。”参见虫痛条。本证见于胆道蛔虫症。作者:
- 长虫病
长虫病 病名。即蛔虫病。《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作者:
- 眼唇蛔虫征
眼唇蛔虫征 病状名。指望诊巩膜可见蓝点,下唇部粘膜有散在、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突起。这些征象,可作为蛔虫病诊断的参考。作者:
- 蚘虫病
蚘虫病 病名。蚘通蛔。即蛔虫病。出《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详蛔虫病条。作者:
- 蚘动脘痛
蚘动脘痛 病证名。因蛔虫积阻或攻窜所致的脘痛。疼痛呈发作性,痛有休止,甚者吐蛔。《类证治裁》卷六:“蚘动脘痛,必有休止,安蚘丸。”《张氏医通》卷五:“因蚘作痛,痛有休止,令人吐蚘,蚘动故也。用川椒、乌梅、黄连、槟榔煎服。”参见虫痛条。本证见于胆道蛔虫症。作者:
- 超声诊断肠道蛔虫1例
阑尾炎,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肠管内可探及多条平行管状结构回声,最宽约0.5cm,呈“麻花样改变,动态观察可见其缓慢移动、变形(见图1、2)。超声诊断考虑:肠道蛔虫。经患儿口服驱虫药后,排出蛔虫。图1显示蛔虫呈“麻花样图2显示蛔虫呈平行管状样结构并可见其变形 2讨论 小儿肠道蛔虫病,是小儿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可以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
- 蛔虫
蛔虫 病因学名词。九虫之一。《诸病源候论》又称长虫。蛔虫寄生于人体中,称蛔虫病。多因脾胃虚弱,杂食生冷不洁瓜果蔬菜所致。症见腹痛,痛有休止;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上下往来活动,虫动则痛作,虫静则痛止;虫痛攻心,相似于胆道蛔虫证。并可有面色(白光)白或黄白相间或有虫斑,消瘦,呕吐清水或蛔虫等。治疗以驱虫为主,脾胃虚弱或挟积滞者,兼用健脾、消导等法。方用乌梅丸、化虫丸、万应丸等。作者:
- 研究蛔虫体内有控制寿命长短蛋白质
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系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C.elegans”微小蛔虫体内单一蛋白质水平可以确定它们寿命的长短。天生不具备这种抑制蛋白(arrestin)的蛔虫寿命比正常蛔虫长三分之一,而那些抑制蛋白数量是正常3倍的蛔虫则寿命短三分之一。 研究人员指出,抑制蛋白与其它几种蛋白质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调控寿命长短。人体相对应的抑制蛋白是PTEN,它也是一种
- 科学家发现蛔虫体内有控制寿命长短的蛋白质
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系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C.elegans”微小蛔虫体内单一蛋白质水平可以确定它们寿命的长短。天生不具备这种抑制蛋白(arrestin)的蛔虫寿命比正常蛔虫长三分之一,而那些抑制蛋白数量是正常3倍的蛔虫则寿命短三分之一。 研究人员指出,抑制蛋白与其它几种蛋白质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调控寿命长短。人体相对应的抑制蛋白是PTEN,它也是一种
- 超声诊断胰腺管内蛔虫并急性胰腺炎1例
【关键词】超声;胰腺管内蛔虫;急性胰腺炎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具有喜碱厌酸和钻凿的习性,当其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受刺激后,即活动性增强而向上窜入人体内各生理狭窄部位,多数钻入胆道引起剧烈胆绞痛,而钻入胰腺管内却很少见。笔者近遇胰腺管内蛔虫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12岁。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呕吐3天,临床拟诊为胆道蛔虫而要求超声检查。检查仪器采用日本ALOKASSD-1700彩超
- 胆道蛔虫症合并急性胆管炎20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胆道蛔虫症合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率。方法分析20例胆道蛔虫症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诊治、手术及治疗资料。结果术前均行彩超检查,胆总管直径1.2~1.5cm,内有“条状负影”17例(85%)。开腹行胆总管探查取虫引流18例(90%),ERCP取虫引流2例(10%)。20例6~10天黄疸均消退,症状消失。结论胆道蛔虫合并急性胆管炎多发生于青少年,病情急,手术取虫解除梗阻效果好。
- 蛔虫病
蛔虫病 病名。九虫病之一。蛔,古称蚘、蛟蛕;蛔虫病又称蚘虫病、心虫病。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多见于小儿。以杂食生冷或不洁之瓜果菜蔬、肥甘饮食所致。《诸病源候论·蚘虫候》:“蚘虫者,……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府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引文中所说之“心”,实际系指心下之上腹部,包括胆囊部位)《张氏医通
- 为什么患有胆道蛔虫症的病人易发生胆道结石?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蛔虫与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病因学关系已得到证实,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形成结石: (1)蛔虫尸体在胆道内腐败,碎裂形成结石的核心。 (2)蛔虫引起胆道感染,虽然蛔虫的残体可能已被排出,但遗留的胆道内慢性感染造成了结石逐步形成的条件。 (3)蛔虫的幼虫亦可进入胆道引起结石。 (4)蛔虫卵残留于胆道内,作为形成结石的核心,形成胆管结石。 (5)由蛔虫进入
- 上海市蛔虫病住院病例调查
发育期、寄生部位和宿主反应的性质[5],多数病例无症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全身症状出现率为22.68%,各系统症状出现率在0.31%~78.04%之间,其中胃肠道症状出现率为78.04%。由于很多蛔虫感染者无特殊临床表现,导致感染者忽视,但其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本次调查显示有13.35%的蛔虫病患者出现并发症,胆道蛔虫病患者的胆囊炎发生率高达34.92%,胆管炎达24.21%;肠蛔虫病患者的肠梗阻
- 蛔虫病中医诊疗技术
虫病之一,临床以食欲缺乏、面色萎黄、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大便下虫或粪检有虫卵为主要特征。男女老幼都可感染,但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在农村尤为多见。由于成虫寄生于小肠,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若蛔虫误入临近器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则危及生命。中医医籍中,将蛔虫称为“长虫”、“大虫”、“食虫”、“消谷虫”等。病因病机蛔虫寄生于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故可见
- 胃管内注氧和硫酸镁治疗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是常见的消化系病急症之一,蛔虫进入胆道如不能及时排出,日久形成胆道结石,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故早期治疗相当重要。笔者自2003年以来,收治16例胆道蛔虫症患者给予胃管内注入医用纯氧及33%硫酸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12~58岁。均有上腹部疼痛,其中有典型阵发性上腹部钻顶样痛伴右背部放射痛9例,占56.3%;持续上腹部阵
- 蛔虫引起耳痛1例
体,鼻腔、口咽及喉咽部正常。用1%地卡因行鼻咽部表麻后,在间接鼻咽镜下用2把弯止血钳轮替夹持虫体慢慢向口咽部拉出。此条虫体长13cm,最宽处直径0.4cm,前顶部有3个唇瓣,尾端向腹面卷曲,为一雄性蛔虫。查大便找蛔虫卵(++),给予驱蛔药治疗。随访1周,再无耳痛发作。 讨论 蛔虫进入鼻咽,钻扰咽鼓管引起耳痛、耳鸣尚属罕见,也极易误诊。本例误诊原因在于未作全面的鼻及鼻咽部检查。临床上对耳痛患者除常
- 吐蚘
吐蚘 证名。指呕吐蛔虫。蛔古作蚘,即吐蛔。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上方意在驱蚘止吐。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其蚘,而但治其所以吐,则蚘自止矣。”因胃火而吐蚘者,但清其火,火清而蚘自静,轻者抽薪饮,甚者万应丸。因胃寒而吐蚘者,但温其胃,胃暖而蚘自安,用乌梅丸。因胃虚无食而吐
- 科学家破解“蛔虫”长寿之谜:奇特的“性细胞”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近日,科学家通过对蛔虫的性细胞(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研究发现,长寿的秘密就在于性细胞。“独特的长寿蛔虫细胞与精子和卵子细胞具有一些相同的遗传程序。精子和卵子细胞被称为生殖细胞,它们可以无限期的复制,并且不会有任何的损耗。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所谓的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不同,这些体细胞迅速积累遗传从而产生机械损伤,并且一生仅可分裂50次。为什么生殖细胞能够活那么长时间严格来说还是不很
- 第九节蛔虫病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我国古代对本病早有认识,将蛔虫称为蛟墙、鱿、长虫。如《灵枢·厥病》篇说:“肠中有虫瘕及胶墙,……心肠痛,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墙也。”【病因病机】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的。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
- X线诊断肠道蛔虫症32例分析
【关键词】蛔虫症本文通过分析32例肠道蛔虫症的X线图像表现、患者居住地、临床表现等,探讨X线对肠道蛔虫症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间X线诊断为肠道蛔虫症的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7~74岁,平均40岁。29例因“中下腹阵发性绞痛就诊,3例为体格检查发现。其中8例为蛔虫性肠梗阻;3例伴急性胰腺炎;1例伴胆道蛔虫及急性胰腺炎;1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