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惑·脾肾阳虚证

目录

1 拼音

hú huò ·pí shèn yáng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Behcet’s syndrome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狐惑·脾肾阳虚证(Behcet’s syndrome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肾阳虚,以反复出现口腔、外阴溃疡,遇冷加重,病程长,全身乏力,少气懒言,手足不温,食欲不振,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大便溏稀,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狐惑证候[1]

4 关于狐惑

狐惑(Behcet’s syndrome)为病名[2]。亦作狐焫[2]。是指以口咽、阴部蚀烂,目赤如鸠眼,小腿结节红斑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2]

或谓本病系虫病之一种,又称䘌病[2]

《金匮要略浅注》卷二:“狐惑之为病,虫病也。……虫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亦有谓本病是牙疳、下疳的古名者[2]

《医宗金鉴》卷三十七:“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下疳即狐也,蚀烂肛阴;牙疳即惑也,蚀咽腐龈,脱牙穿腮破唇。毒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湿䘌之为害也。或生癍疹之后,或生癖疾下利之后,其为患亦同也。其证则面色目眦或赤或白或黑,时时不一,喜睡目不能闭,潮热声哑,腐烂之处,秽气熏人。若胃壮能食,堪受攻病重药,或病之势缓,治多全也。”

狐惑相当于西医的白塞综合征[2]。狐惑类似“口、眼、生殖器三联综合征[2]

详见狐惑条。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