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

目录

1 拼音

huà zhuāng pǐn

2 化妆品中毒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雾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主要成分为基质和添加剂。基质中含有无机粉末(滑石粉、碳酸钙和磷酸氢钙)和油性物质(动物性、矿物性及植物性油脂)。添加剂中有化妆着色剂、中和剂、表面活性物质和其他毒性添加剂(铅、砷、苯胺等)。化妆品可分为护肤品、美容品、美发品和香料四大类。在其成分中,多数香料基本无毒,有些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如肉桂醇、茴香醇等。[1]

2.1 毒理作用

防腐剂除了山梨醇在少数病例中出现红斑和水疱,咪唑烷基脲释放甲醛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外,其余多数无毒;另外,有些含有固醇、卵磷脂、十六烷醇和十八烷醇可对某些人产生不良反应。化妆品的成分里面的一些毒性添加剂如汞、铅、砷、苯胺等都会造成损害。[1]

2.2 临床表现

[1]

因化妆品多为局部、外部应用,故不良反应中局部皮肤损伤多见。潜伏期短。

1.刺激性反应

一般较轻,持续时间短。多表现为暂时的烧灼感、刺痒感。

2.接触性皮炎

有人对松香、对苯二胺、咪唑烷基脲和肉桂醇斑贴试验阳性,使用时可出现接触性皮炎。一些冷霜中的溴酸盐与酸接触产生氢溴酸,刺激性较强。儿童不慎吞服, 后果严重。

3.光敏性皮炎

有些指甲油中的抛光剂含有荧光剂或若丹胺,日晒后可引起指甲剥离。

4.接触性荨麻疹

某些毛发脱色剂可引起荨麻疹。

5.痤疮

有些化妆品能缓慢加重原先的痤疮并产生新的皮损、毛囊炎等。

6.色素改变

化妆品原料中含有的氢醌类物质导致的接触性皮炎,其消退后可能发生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7.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皮肤在短时间大量接触含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的永久性染发剂后,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也有报道出现溶血性贫血、中毒性肝病及化学性膀胱炎。

2.3 诊断及治疗

有接触史,涂擦部位出现皮损。少数经皮肤吸收,体内代谢导致的毒性反应可呈慢性发病。化妆品多属无毒或微毒,出现不良反应后脱离接触多可自行缓解,也可视症状轻重给予药物治疗。如症状较轻,可应用抗组胺药(氯苯那敏、阿司咪唑、赛庚啶和息斯敏等)和维生素C口服。重症者可应用地赛米松、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H1受体阻断药和外用擦剂缓解症状。误食或误服者应立即催吐、洗胃和导泻清除毒物。[1]

3 化妆品的分类

化妆品一般按作用分:清洁面部、皮肤和口腔类(如清洁霜、面膜、牙膏等);保护皮肤、毛发类(如雪花膏、护发素、防裂膏等);美化类,如香水、唇膏、染发剂、眉笔等;用于卫生和治疗类,如雀斑霜、生发水等。

4 化妆品的作用

化妆品能清洁皮肤和毛发的污垢,保持人体皮肤和毛发的柔滑滋润,抵抗恶劣环境的侵蚀,美化皮肤和毛发等。但是,化妆品也有消极作用。例如,面膜能有效地清除面部死亡的表皮和毛孔分泌的污垢,但它会刺激皮肤细胞分裂过快,使角质层变厚而老化。许多染发剂或多或少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合物,如苯胺类有机化合物,易引起皮肤发痒、过敏。常用香粉搽面会吸收油脂和水分,久之会使皱纹加深。因此,我们在发扬化妆品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得注意抑制它的消极作用。

5 化妆品的成分

化妆品的成分分基质原料和配合原料两大部分。基质原料是主要成分,它包括油脂和蜡类原料(如椰子油、蓖麻油),粉类原料(如滑石粉、钛白粉)和溶剂部分(如酒精、丙酮、甘油)。配合部分是起辅助作用的,如使化妆品成型或赋予特定的色、香和特殊作用。配合原料常用的有表面活性剂(如硬脂酸钠、甲壳素)、色素(如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防腐剂(如苯甲酸酯、乙醇)、粘合剂(如果胶、阿剌伯树胶)、滋润剂(如甘油、山梨醇)、发泡剂(如烷基苯磺酸钠)、收敛剂(如碱式氯化铝)和香精(如天然香精、人工合成香精)。

6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9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