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化丝汤 (最后修订于2009/12/5 0:02:32)[共259字]
摘要:处方熟地1两,麦冬5钱,贝母1钱,玄参5钱,茯苓3钱,苏子1钱,地骨皮3钱,沙参3钱,荆芥(炒黑)1钱。功能主治肾中之火上冲咽喉,心火相刑肺金,痰中吐血如血丝,日间则少,夜间则多,咳嗽不已,多不能眠。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1.《辨证录》:此方肺、肾、心三经并治,加之去痰退火之剂,消弭于无形,故能成功之速。倘不用补剂,而唯事于去痰退火,吾恐痰愈多而血愈结也。2.《辨证奇闻评注》:久咳痰红,由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方用大剂熟地滋水,麦冬、地骨皮养阴清火,苏子、贝母化痰,荆芥止血,标本兼治,咳血自止。摘录《辨证录》卷三......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肛肠病效方280首
)的有效方共280首,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的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临床、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了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亦可供肛肠病患者参考使用。目录:一、痔疮方(一)内痔方1.化痔汤2.泻心汤3.两面针汤4.升陷化痔汤5.三皮消痔汤6.乌倍大黄汤7.止痛如神汤8.益气固脱汤9.三黄二地汤10.归防五倍汤11.芪归化瘀汤12.无花果合剂13.虎藤草合剂14.养阴凉血方15.穴位
- 益气化瘀汤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促血管新生的作用
nangiogenesisCD34cellVEGF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些方药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较好。以往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主要集中在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理气解瘀,益气养阴,化痰逐瘀,补肾固本等方面,但如何促进心肌缺血区的血管新生报道甚少。由黄芪、丹参、当归、赤芍、大黄、水蛭等组成的益气化瘀汤对此具有较好的疗效。本实验对其药效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
- 方剂歌诀小灵通
社ISBN:7564103418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6-6-1字数:189000版次:1a内容提要: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4章,分述方剂的起源与发展、方剂与辨证论治、方剂的组方与变化及汤剂的使用。下篇21章,每章下先简要概述定义、分类(驱虫剂、涌吐剂除外)、配伍、使用注意等项,之后每节下方剂均按方名及出处、方剂歌诀、主治、功用、方解、超级链接依次加以说明,切合辨证论治诊疗思路。其
- 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评价
药成分能抑制VCAM-1的活化,或阻断VCAM-1与VLA-4的结合,使T淋巴细胞不能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对银屑病的治疗目的,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炎症介质,活血化瘀汤中的中药成分是否还在其他环节中发挥调节作用而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总之,应用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组:停用其他止咳平喘药,口服桂龙咳喘宁,每次4粒,每天3次。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2.2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指咳嗽、咯痰、喘息及感染征象。(2)肺部阳性体征变化:指肺部哮鸣音、啰音性质、数量、范围等变化。(3)肺功能测定: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观察气道阻力及肺功能的变化。(4)胸X线变化:指肺部纹理阴影等征象变化。(5)中医证候治疗效果:指治疗前后四诊所见对
- 自拟化积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化积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42例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给予自拟化积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2.6%。结论本化积汤对治疗子宫肌瘤有显著疗效。【关键词】子宫肌瘤;化积汤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或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症,以寒凝、热结、气滞、血瘀为主要病机,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1]。西医以手术为主要治疗
- 补中化石汤治疗肾石病165例
【摘要】目的观察补中化石汤治疗肾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采用补中化石汤治疗;对照组81例采用石淋通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49例,好转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痊愈40例,好转1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补中化石汤,诸药合用,能够补中化石,疗效较好。 关键词肾结石补中化石汤 肾石病是指一些晶体物质(
- 补肾熄风化浊汤配合降压治疗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熄风化浊汤配合降压治疗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降压治疗外,治疗组予补肾熄风化浊汤,对照组予包醛氧化淀粉。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24h尿蛋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
- 益肾化瘀汤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症120例
自1999年以来,笔者自拟益肾化瘀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症120例,通过观察脑彩超的频谱变化,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 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参照《简明神经病学》[1]制定。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多有头昏、头胀、头痛、耳鸣、眼花、心悸、失眠、烦躁、易疲劳、嗜睡、记忆力减退;有的出现情绪易波动、焦虑、紧张、恐惧、多疑,对周围事物冷淡、颓丧、伤感或痴呆等。有全身性动脉硬化及血脂、血胆固醇增高
- 解毒化瘀汤联合苦参素治疗HBV-DNA阳性高黄疸乙型肝炎
【摘要】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联合苦参素治疗HBV-DNA阳性的高黄疸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BV-DNA阳性的高黄疸乙型肝炎患者32例,服用解毒化瘀汤,静滴天晴复欣注射液,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HBV-M、HBV-DNA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肝功能恢复时间快,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解毒化瘀汤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
- 泻肺化瘀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8例临床观察
结核、中重度营养不良、佝偻病的患儿为纳入对象。2治疗方法2.1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药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伴发热体温超过38.5℃者口服美林或泰诺林,喘剧者配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液雾化吸入以解痉平喘。2.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口服中药泻肺化瘀汤。药物组成:炙麻黄5~10g、杏仁10g、桔梗5g、黄芩10g、葶苈子12g、生大黄3~6g、枳壳10g、虎杖15g、郁金10g、
- 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早期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口服解毒化瘀汤,对照组20例口服茵栀黄。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显效对照组(P<0.05);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ALT、GLB明显降低,ALB、PTA升高,与对照组比较,TBIL、
- 益气化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8例临床研究
电图改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善较对照组显著。结论益气化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化瘀汤能量合剂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主要为病毒感染直接侵犯心肌及相关免疫因素引起心脏器质性损害。临床西药仍缺乏对本病灭活病毒和调节免疫的特效制剂,中医辩治本病有一定优势,本病以气阴两虚,瘀血阻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六儿科喉病]化毒汤
解风热上攻,咽喉肿痛。桔梗(一钱五分)薄荷荆芥甘草山豆根(各一钱五分,俱焙,为末)牙硝硼砂朴硝雄黄朱砂(各一钱,俱不见火,研为细末)和匀,干敷舌上,或温浓茶调搽少,咽下亦可。《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八)治痢方]1.化滞汤
,腹疼,里急后重初起者。若服药后病未全愈,继服后方。生杭芍(一两)当归(五钱)山楂(六钱)莱菔子(五钱,炒捣)甘草(二钱)生姜(二钱)若身形壮实者,可加大黄、朴硝各三钱下之。方中之意∶用芍药以泄肝之热,甘草以缓肝之急,莱菔子以开气分之滞,当归、山楂以化血分之滞,生姜与芍药并用又善调寒热之互相凝滞,且当归之汁液最滑,痢患滞下而以当归滑之,其滞下愈而痢自愈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
- 《内外伤辨》:[卷下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木香化滞汤
治因忧气,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心不思饮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气。半夏(一两)草豆蔻仁甘草(炙,以上各五钱)柴胡(四钱)木香橘皮(以上各三钱)积实(麸炒,去穣)当归稍(以上各二钱)红花(五分)上件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忌酒湿面。《内外伤辨》金李杲公元1115-1234年
- 《仁术便览》:[卷三呕血]【活血化痰汤】
治痰中见血。白术(炒)当归(酒制)白芍(炒。各五钱)牡丹皮(一钱二分)贝母麦冬枸杞子(各一钱)黄芩(炒,八分)甘草(炒,二分)青皮(四分)桃仁(炒,去皮、尖)山栀(炒黑)桔梗(各一钱)水煎服。《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化气汤
治一切气逆,胸膈噎闷,偏胀膨满。又治心脾疼痛,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气。沉香胡椒(各一两)木香缩砂(去壳)桂心(去粗皮,各二两)丁香皮干姜(炮)蓬莪术(煨)茴香(炒)青皮(去白,麸炒)陈皮(去瓤,麸炒)甘草(炙,各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淡醋汤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疔疮门]仙传化毒汤
治疔疮走黄发狂将死者。牡蛎大黄山栀金银花木通连翘乳香没药牛蒡子地骨皮皂角刺栝蒌仁气壮者。加朴硝一二钱。水酒各一碗。煎七分服。痛定自愈。《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医方考》:[卷四痞门第三十一]木香化滞汤
不思饮食,此方主之。上件病证,即六朝之医所谓气膈也,今人谓之气痞耳。经曰∶脾主行气于三阴,三阴之脉皆行腹里,今忧气郁结,营卫之行涩,故令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者,升降之道乖也。不思饮食者,忧气伤脾也。辛香可以化气,故用木香、豆蔻、生姜、陈皮、半夏之辈以主之,升降者,交泰之道也,故用柴胡之辛以升之,枳实之苦以降之,营卫涩而后腹皮痛,故用归尾、红花以和营,炙甘草以和卫。《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1584年
- 《产宝》:[膨胀]养生化滞汤
川芎(二钱)当归(三钱)人参(一钱)于术(生二钱)陈皮(八分)香附(制五分)茯苓(二钱)甘草(炙三分)大腹皮(四钱)桃仁(去皮尖研十一粒)上药用水一盏半。加黄酒一小钟。煎七分热服。大便秘结。加肉苁蓉二钱。误服大黄加生黄四钱。倍用人参。胀甚人参可加至四五钱。丹溪先生治产后膨胀。参服至半斤以上。大便方通。肿胀方退。《产宝》唐咎段公元618-907年
- 《惠直堂经验方》:[卷一中风门]理气化痰汤
治无故身倒。肉跳心惊。口不能言。足不能动。痰声如雷。此气虚中痰也。人参(二钱)黄(四钱)归身(二钱)白芍(一钱五分)茯苓(二钱)白术(二钱)炙甘水煎服。二剂能言。再二剂而痰声息。再二剂而手足活动。一月全愈。《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医方考》:[卷二斑疹门第九]化斑汤
石膏人参知母甘草胃热发斑,脉虚者,此方主之。胃热者,口燥烦渴也。胃主肌肉,故胃热则肌肉斑烂;脉虚者,壮火食气,而脉无力以充实也。惟其胃热,故用石膏之寒;惟其脉虚,故用人参之补;知母养其营,甘草养其卫。此方即人参白虎汤尔。《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1584年
- 《目经大成》:[卷之三因阵]调元化毒汤二十七
攻。稍失检点,为祸不测。收靥落痂时,暴赤肿痛,虽为余毒,险急一同,统与前汤。若痘中夹、夹疹,尤为得旨。盖防风、荆芥、前胡、蝉蜕升发阳气者也,亦可祛诸风邪。牛蒡、连翘、山楂、桔梗解利邪毒者也,亦可散诸郁结。无湿不疹,除以木通、甘草无热不,降以黄芩、黄连。气不上下,人参、黄以通之。血不流行,红花、生地、紫草、归、芎以顺之。如此化裁,功非独能于目,即专事痘科,用治紫黑而干,亦良剂也。东垣谓痘疮从寒水逆
- 《仁术便览》:[卷三颠狂]【宁神化痰汤】
治男子妇人因气恼或遇事受惊,神出舍空,痰留心窍,心神不明,妄言叫呼,奔走失志等疾。南星半夏橘红赤茯桔梗枳壳甘草香附乌药人参菖蒲茯神(各等)皂《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痞积门]化鳖汤
治胃中生鳖。有时乱动。痛不可忍。得食则解。日渐壮大。久久虽食亦痛。以手按宛如鳖形。榧子(十个)白薇雷丸神曲(各三钱)槟榔(二钱)史君子肉(十个)白术(一两)人上药水煎服。服后腹必大痛。不可饮食。坚忍半日。渴则再吃二煎。少顷必有虫秽之物打下《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医方简义》:[卷六乳汁不通]化乳汤
(自制)生炙绵蓍(各四钱)当归(四钱)川芎(一钱)通草(二钱)白芷(五分)柴胡(四分)水煎服。《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秘要》:[卷七产后服消耗药增满闷积久成胀]养生化滞汤
川芎人参茯苓酒芍(各一钱)当归(四钱)陈皮(四分)甘草香附(各三分)桃仁苁蓉(酒洗去甲一钱五分)如胀甚。加人参(二三钱)如血块痛。将药送三消丸。以上三方。大率相同。可通用。俱遵丹溪方加减。屡治屡验。然治误服大黄。必须服归参。至半斤以上。大便方通。肿胀渐消也。《女科秘要》
- 《兰室秘藏》:[卷下疮疡门]救苦化坚汤
缩急兼能消食补胃神曲末(炒黄色二分)为食不消化故也黄连(去须三分)以治烦闷黄柏(炒三分)如有热或腿脚无力加如有躁烦欲去衣者肾中伏火也更宜加之无此证勿用浓朴(三钱二分姜制)如腹胀者加之无则勿用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捻作饼子日干捣如米粒大每服三钱白汤下如气不顺加橘皮甚者加木香少许量病患虚实临时斟酌与之无令药多妨其饮食此治之大法也如止在阳明分为瘰者去柴胡黍粘子二味余皆用之如在少阳分为马刀挟瘿者去独活漏芦
- 《医林改错》:[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保元化滞汤
治痘五六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皆治。黄(一两,煎汤冲)滑石(一两,末)晚服加白砂糖五钱更妙。此方乃余之心法,不独治小儿痘症、痢疾,大人初痢、久痢,皆有奇效。然大人初痢,滑石用一两五钱,白糖一两,不必用黄。久痢加黄,滑石仍用一两五钱。方歌保元化滞补攻方,一两黄煎作汤,为末滑石须一两,冲服痢止气无伤。《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斑疹、隐疹门]化斑汤
人参、石膏、知母、甘草、水竹叶,粳米引。如斑红者易治,黑者难治。小儿瘾疹多属于脾,以其隐隐在皮肤之间,发而多痒。或不红者,并风与湿而成也。加味羌活散治之,或加减攻毒散亦效。《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清李子毅公元1644-1911年
- 《医方简义》:[卷五妇人辨论]化元汤
(自制)治病后邪热,未净。而适见经水者。(加减如前例)生鳖甲(四钱)川芎(一钱)当归(三钱)琥珀(一钱)黄芩(炒一钱五分)茯神(三钱)水煎服。《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公元1644-1911年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疝气门]化木汤
治木肾白术(一两)附子肉桂柴胡(各五分)野蓝菊花根(五钱)水煎服。服后被盖取汗。至睾丸之外。汗出如雨为度。一帖即愈。如病重者。加倍煎服。《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淋浊门]化石汤
治砂石淋。熟地(一两)茯苓玄参萸肉(各五钱)米仁麦冬泽泻(各二钱五分)水煎服。五剂轻。十剂愈。二十剂全愈。《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成方切用》:[卷十一上婴孩门]前胡化斑汤
治痘疹中夹斑淡红色。(淡红色,斑之轻者也,其原由初间不能清热解毒之故之斑,与伤寒杂症不同。伤寒之斑,宜主寒凉。痘中之斑,寒之则血凝而痘不起。间用温补。痘中之斑,补之则血溢而斑愈盛。此方利营调卫,不寒不热,诚得治酒红花当归(一钱)前胡(八分)荆芥(四分)白芷甘草节赤芍陈皮(五分)郁金红花当归赤芍,所以活斑中之血。前胡白芷陈皮荆芥,所以利表里之气。胡荽甘草郁金,所《成方切用》清吴仪洛公元1761年
- 《仁术便览》:[卷一眼目]【抑肝化积汤】
治积块日久,上攻眼目涩暗,或生翳膜遮睛。羌活(五分)黄连(五分)柴胡当归龙胆草(各五分)薄荷(三分)大黄(五分)芍药水煎,食远热服。《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眼科阐微》:[卷之四·贞集小儿痘后目症论]消毒化斑汤
柴胡本生地黄连翘细辛黄柏(酒制)川黄连当归甘草(各四分)花粉吴茱萸白术苏木陈皮干葛根(各二分)麻黄防风升麻川羌活(各五分)黄芩(酒制)苍术(泔水制)川芎(各三分)水二钟,煎一钟,去渣,温服。痘后双目开而复闭,宜用∶《眼科阐微》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化斑汤
治斑毒。人参(六分)石膏玄参知母甘草(各一钱)糯米(一撮)水煎服。《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卷三十四汇集古哲治痘诸方]玄参化毒汤
治痘后赤火丹痛。玄参归尾(酒洗)红花(酒洗)连翘(去枝,梗、心)软石膏地骨皮赤芍防风荆芥穗木通(等分)加淡竹叶,水煎服。《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成方切用》:[卷十一上婴孩门]紫草化毒汤
治痘已出未出,热壅不快。紫草(二钱)陈皮(一钱)升麻甘草(五分)如小便赤,加木通。紫草活窍,利血化毒。陈皮快膈,消痰利气。升麻消风,发散疮痍。甘草补虚,和中解热。《成方切用》清吴仪洛公元1761年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息积证治]化气汤
治息积,癖于腹胁之下,偏胀膨满,不妨饮食,诸药不能取转。及治心脾疼痛,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妇人脾血气。缩砂仁桂心木香(各一分)甘草(炙)茴香(炒)丁香皮青皮(炒)陈皮生干姜蓬术(炮,各半两)胡椒沉香(各一钱一字)上为末。每服二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醋汤调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
- 《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卷三十四汇集古哲治痘诸方]化斑汤
神治痘后生疮,每年发如癞,诸药不效,用之三日,即愈。熟鹅油(四两)蜜蜡(五分)莱菔子(焙,研细末,三分)川椒(焙,研细末,三分)土朱(四分)。四味俱入油内,搅匀涂之。《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八疝气部]化木汤
治木肾。白术一两、附子、肉桂、柴胡各五分,野蓝菊花根五钱,水煎服。服后被盖取汗,至睾丸之外汗出如水为度,一剂即愈。如病重者,加倍煎服。《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胸胁病合参]桃仁化滞汤
去瘀血,治胁痛。桃仁(九个)红花川芎柴胡青皮(各八分)芍药(一钱)归尾(一钱五分)水煎服。《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古方汇精》:[卷四儿科门]养血化斑汤(二十四)
(治白疹。白痘。)当归身党参炙生地(各一钱)红花(四分)蝉蜕(五分)加生姜一片。白水煎。温服。《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公元1644-1911年
- 《医宗金鉴》:[卷三删补名医方论]清热化痰汤
人参,苓藭草以补气,归,地,芍药以补血,黄耆,桂枝以扶卫,麻黄,芎藭以调营.湿盛则筋骨痿软,故佐苍,半,防己以除之.风盛则筋骨拘劲,故佐枸,杜,地黄以滋之.病久气必滞,故佐枳壳,厚朴以行之.风多从燥化,故佐知,膏,黄芩以清之.更佐诸羌,独辈发散之品,以驱六经之风,是风非汗不除也.久病风邪之人:若一旬无汗,须加麻黄微汗以和其表.若数日大便不利,更加大黄微利以和其里.春倍柴胡,半夏,夏倍知,膏,黄芩
- 益肾健脾化瘀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2006年06月06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7412中国吉林的研究人员近期观察了益肾健脾化瘀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共选择了43例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入组该项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口服益肾健脾化瘀汤,对照组19例口服包醛氧淀粉,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肾功能、血脂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21/24例)及52.
- 自拟理气化瘀汤治疗血栓性静脉炎57例
症状以及舌苔、脉象分为三种类型即:气滞型、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组方总原则为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黄芪、枳壳、山药、香附、当归、川芎、茯苓健脾益气,同时理气活血;丹参、桃仁、红花、牛膝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甘草、大枣用于调和诸药。以上药物共用达到理气活血、化瘀通络达到根本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证明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271100山东莱芜,莱芜市中医医院 (编辑:悦铭)作者:刘汉波 屈云 孟宪华
- 清气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S16.0软件,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3治疗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O1)。 4讨论 近年来慢性支气管炎因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发病率不断上升,而感染、吸烟、理化刺激及过敏因素常诱发及加重本病。急性发作期西医予以对症治疗:抗感染,镇咳祛痰、平喘,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但往往很难控制病情的发展。且常因反复使用抗生素而产生耐药性,以及激素和13受体激动剂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g,薏苡仁15g,据秋冬季气候寒冷、小儿禀赋薄弱、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特征,认为秋冬季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因是外感寒湿,正气不足,脾阳受损。运用温阳益气,健脾除湿的治法,以理中汤、七味白术散、桃花汤加减化裁,组成温脾化湿之温脾止泻汤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方中红参、苍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炮姜、砂仁温运脾阳,山药、薏苡仁健脾渗湿,肉豆蔻、赤石脂温肾健脾,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脾益气
- 清肠化痈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0例
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与本院外科同仁密切协作,对部分符合非手术治疗条件的阑尾周围脓肿,拟订中药清肠化痈汤协定处方,开展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经临床实践检验和对比分析,疗效好于常规方法,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所选62例为2001年9月至2008年3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或中西结合科住院病例。按人院顺序并结合患者服药意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2&md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