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滑石粉炒象皮为象皮的炮制品。象皮的炮制宋代已有,见《疮疡经验全书》。象皮为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innaeus或非洲象Elephas africanus Blume.去毛后的干燥外皮[1]。象皮味甘、咸,性温,归膀胱、脾经,具有止血,生肌,敛疮的功能[1]。象皮质坚韧而厚,一般不生用[1]。滑石粉炒后质地发泡酥脆,便于粉碎[1]。滑石粉炒象皮为卷曲片状,黄褐色,体鼓胀,质酥脆,气香[1]。粉末呈黄褐色,气香[1]。滑石粉炒象皮用于金疮,溃疡久不收口及外伤出血[1]。
象皮目前临床上较少应用[1]。
3 滑石粉炒象皮的炮制方法
宋朝有锉皮火炙(《疮疡经验全书》)法[1]。
明代有炒(《增补万病回春》)、砂炒(《证治准绳》)、酒炒(《寿世保元》)[1]。
清代主要有制炭(《本草汇》)、煅(《外科大成》)、酥拌炙(《洞天奥旨》)、焙(《串雅外编》)等方法[1]。
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滑石粉炒等[1]。
象皮块、象皮片的制法: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刷干净,置火上烘烤至软,切成小块[1]。或置水中浸泡,捞起浸润,或蒸软,趁热切成薄片,干燥[1]。
滑石粉炒象皮的炮制方法为: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呈灵活状态时,投入象皮块或片,炒至鼓起,呈黄褐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后碾成细粉[1]。
每100kg象皮,用滑石粉40kg[1]。
4 滑石粉炒象皮的性状
象皮为不规则的小块或片状,外表灰褐色,皱缩,具毛;内面黄白色,质坚韧[1]。气稍腥,味微咸[1]。
滑石粉炒象皮为卷曲片状,黄褐色,体鼓胀,质酥脆,气香[1]。
粉末呈黄褐色,气香[1]。
5 象皮的性味归经
《中药炮制学》:象皮味甘、咸,性温[1]。归膀胱、脾经[1]。
《中华本草》:象皮味甘、咸、性温;归心、脾经。
《本草新编》:"味甘,气平,无毒。"
《本经逢原》:"咸,温,无毒。"
《本草再新》:"入脾经。"
6 象皮的功效与主治
《中药炮制学》:象皮具有止血,生肌,敛疮的功能[1]。一般不生用[1]。其制品用于金疮,溃疡久不收口及外伤出血[1]。如治烂孔极大者,并治刀伤跌损,出血不止的象皮散(《外科证治全生集》);生肌收口的六和散(《外科证治全生集》);治疗疮毒溃后,久不收口的生肌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1]。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皮具有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中药大辞典》:象皮具有止血,敛疮的功效。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
《中华本草》:象皮具有止血敛疮、祛腐生肌的功效。主外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褥疮。
《本草新编》:"专能生肌长肉,定狂,止呕吐。"
《本草再新》:"治湿痹。"
7 滑石粉炒象皮的炮制作用
象皮质坚韧而厚,一般不生用[1]。
滑石粉炒后质地发泡酥脆,便于粉碎[1]。临床多用其制品[1]。用于金疮,溃疡久不收口及外伤出血[1]。如治烂孔极大者,并治刀伤跌损,出血不止的象皮散(《外科证治全生集》);生肌收口的六和散(《外科证治全生集》);治疗疮毒溃后,久不收口的生肌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1]。
8 滑石粉炒象皮的贮存方法
9 参考资料
-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63.
古籍中的滑石粉炒象皮
- 《救伤秘旨》:[总论王瑞柏损伤用药论]冬合口药粉方
(,二两)赤石脂(五钱)雄黄(一两)发灰(三钱)象皮(一钱,水制,切片纸包煨)血竭(一钱)共为细末。...
-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经验各良方]损烂寸余深者
千年锻石、轻粉、血竭、白蜡、象皮等分,研末,掺上。《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目经大成》:[卷之三诸药外治]琼玉膏十六
赤石脂、花蕊石、卢甘石、轻粉俱细研飞,各五钱,象皮略炙研粉,乳香、没药各三钱,冰片二钱,麝一钱,黄蜡...
- 《本草新编》:[卷之五(羽集)]象皮
象皮,味甘,气平,无毒。专能生肌长肉,定狂止呕吐如神,世人未知也。其皮最难碎,人身怀之三日,研之则如...
-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生肌收口部
十宝散白龙骨(三钱)真象皮(三钱)漂海螵蛸(一钱五分)赤石脂(五钱)乳香(二钱五分去油)没药(二钱五...
- 更多古籍中的滑石粉炒象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