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化石 (最后修订于2010/3/16 23:13:59)[共696字]
摘要:化石是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活动遗迹以及生物体分解后残留在地层中的有机分子。所谓古代生物,一般指全新世开始(距今约10000年)以前的生物;最近1万年内的生物遗体或遗物,不能算是化石。按大小和保存特点的不同,化石可分为七大类,(1)实体化石:指生物的遗体被保存在岩层中所形成的化石,如琥珀中的昆虫,波兰斯大卢尼沥青湖中的披毛犀化石,恐龙的骨骼化石,古植物形成的硅化木化石等。(2)铸模化石:指生物遗体在岩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和复铸物,其中第一类叫印痕化石,即生物陷落在沉积物中留下了印痕,其遗体虽遭到破坏,但印痕却保留下该生物的主要特征,如水母的印痕、蠕虫的印痕、植物叶子的印痕等;第二类是印模化石,包括外模与内模两种,外模是遗体的坚硬部分(如贝壳)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印痕,能反映原生物的外部形态,内模指壳体内面轮廓留下的印痕,能反映硬壳内部的形态构造。(3)遗迹化石:指古代动物活动时留下的痕迹,如恐龙的脚印化石,蠕虫的爬迹化石等。(4)遗物化石:主要指动物的粪化石和卵化石,如鬣狗的粪化石,恐龙的卵化石等。(5)化学化石:指生物遗体分解后遗留在岩层中的化学分子,如古代蓝......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山东莱阳:我国科学家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
莱阳金刚口发育的平原恐龙峡谷。在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分布十多条切割较深的富含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峡谷群。新年伊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科普基地即将正式在山东莱阳市挂牌。说起莱阳,人们最熟悉的就是它与烟台苹果齐名的莱阳梨。每年4月,莱阳梨树花开的时候,置身梨树花丛,有如置身仙境。然而,莱阳拥有另一份更宝贵、更神秘的资源,却少有人知,这就是—&mdas
- 探秘世界最大规模恐龙化石群
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挖掘恐龙化石。潘希/摄自2008年1月开始对恐龙化石群进行第三次大规模发掘以来,山东省诸城市就成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海军的常驻科考站。“这是鸭嘴龙头部化石,有1.47米长,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化石头骨。王海军指着巨大恐龙化石复原骨架对《科学时报》记者说。在诸城恐龙涧化石修复大厅,长22米、高11米的鸭嘴龙是恐龙涧的“镇馆之宝。山东诸城因有
- 南非出土灵长类化石属全新物种补研究空白
一套趋近完整的高级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本月初在南非出土。南非科学家说,这一物种先前从未发现。科学家认为,这一化石的出土可能填补先前对人类进化史研究的空白。新化石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3日报道,南非金山大学教授李·贝格尔1日在南非斯泰克方丹化石遗址地区考察洞穴系统时发现这一套幼年高级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南非斯泰克方丹化石遗址地区有“人类摇篮之称。初步研究发现,这套化石属于先前
- 不要洗去化石上的DNA
洗洗刷刷处理化石——许多化石猎人和博物馆研究人员常用的传统手段,大大降低了人们在化石上发现古代DNA的几率。发掘者应该发发慈悲,至少先戴上手套再来搬化石。把化石连着上面的污垢和所有发掘时就有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冷藏起来。虽然不少古生物学家都知道这是提高DNA发现几率的最佳方法,但法国巴黎贾奎斯·莫诺研究所的Eva-MariaGeigl和她的同事们证实了这种保存方法究竟有多重要。他们的论文已经刊登在1
- 极其烦琐的化石DNA研究能让古DNA“重获生命”
有一天你可能不是在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里,而是在现实中,看见活生生的恐龙、猛犸象……今年,科学家利用新技术从化石中成功提取出古生物的DNA,这使追溯生物演化的全过程、克隆古生物等成为可能?这一发现被《科学》杂志列为“2006年度世界10大科技进展”之一。技术突破化石DNA研究极其烦琐保存在化石和考古材料中的古DNA,由于受水解和氧化等降解因子的影响,总是以高度片段化、小分子量的形式存在于古代样品
- 寒武纪时代动物已具备惊人“好视力”
前的寒武纪时代,动物已具备惊人的“好视力。这是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的发现。一块从寒武纪“穿越而来的澄江生物群中节肢动物灰姑娘虫(一种节肢动物)化石完整保存了高度发达的复眼,它由2000多个小眼组成,其中由相对大的小眼组成了光敏锐带。而现代节肢动物螃蟹的复眼也仅仅只有1000个左右的小眼,那个时候的灰姑娘虫,比现在的虾类、螃蟹类的动物视力要好得
- 《本草纲目》:[人部第五十二卷人之一]癖石
(《纲目》)【集解】时珍曰∶有人专心成癖,及病症块,凝结成石。如牛黄、狗宝、答之类,皆诸兽之病也。观夫星陨为石,沙淋石淋,及释氏颅囟结成舍利子,皆精气凝结而然。故《格物论》云∶石者,气之核也。群书所载,如宝圭化石,老树化石,皆无情之变异也。鱼、蛇、虾、蟹,皆能化石,乃有情之变异也。世说载贞妇登山望夫,化而为石,此盖志一不分,遂入于无情也。《宋史》载石工采石,陷入石穴,三年掘出犹活,见风遂化为石,
- 先进技术发表PNAS等多篇文章
同步辐射光源产生的硬X射线具有高亮度、高准直性和高空间相干性等优点,可以实现化石标本高分辨率(亚微米级)的无损三维显微成像,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一大利器。近期利用这种方法,来自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两颗保存精美且有极性分化的胚胎化石进行了分析,为论证5.8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中已经存在两侧对称动物添加的又一力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另外研究人员还针对澄江动物
- 中科院古脊椎所发现已知最早现代人牙齿化石
图1道县福岩洞外景及发现的47枚人类牙齿化石(刘武供图)图2道县福岩洞地理位置及洞内景象(刘武供图)10月15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吴秀杰等在湖南省道县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的研究论文,表明8万~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对于深入探讨现代人在东亚大陆的出现和扩散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现代人在东亚
- 夏娃是个非洲女人?
,在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里,起源于不同大洲的古人类们并不拘泥于各自的区域,他们随着气候的变化到处迁徙,他们不仅可以从非洲来到亚洲,同样也可以扩散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仅仅靠基因理论就说人类起源于非洲,这样的结论十分牵强。”当然,分子学的基因理论并不是孤证。在查阅中国现有化石的年代以后,宿兵发现了一个古人类化石断层。这个断层从大约10万年前至4万年前,此期间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为何这个时期没有
- 徐星:穿着拖鞋领跑世界恐龙发现
徐星在野外挖掘化石小孩子送给徐星的画在找恐龙这件事上,徐星与化石的风格是一致的:找到或是找不到,我就在这里,不悲不喜。他们时常不期而遇。28岁发现长羽毛的北票龙时,徐星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大的发现;31岁,比始祖鸟还小的“赵氏小盗龙横空出世,他想“这可能是我一辈子最最重要的发现了;34岁,他提出四翼恐龙假说,坚信“我不可能再有比这更重要的发现了。直
-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2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日前正式公布,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分为总则、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出境、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共45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等活动以及古生物化石进出境,应当遵守条例。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条例规定,国家对古生物化
- 分子古生物学的突破性进展
近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在距今古老的霸王龙骨骼化石和乳齿象骨骼化石中发现了蛋白质,引起了学术界的很大关注。在古老的化石中成功测定蛋白质序列,是分子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笔者从2001年开始就注意到MarySchweitzer和JohnAsara等人的研究,他们那时已经发现了保存特别好的恐龙化石材料,并开始进行系统的分析。2005年
- 山东角龙科恐龙化石被确认为北美以外唯一真正角龙化石
山东省诸城市8月27日透露,科研人员2008年在这个市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是北美地区以外发现的唯一真正意义上的角龙化石,这一发现同时动摇了角龙科恐龙分类学和演化关系。中国科研人员27日在诸城恐龙化石发掘成果媒体行动新闻通报会上说,这个大型角龙新属种,已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恐龙专家徐星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这是自2008年1月开始的诸城市第三次大规模恐龙
- 数千块亿年前龟化石现身新疆鄯善
数千块保存完好的侏罗纪龟骨骼化石近日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被发现。德国图宾根大学乌龟化石专家沃尔特·乔伊斯认为,这些乌龟化石可能已经让全世界所有已知的侏罗纪乌龟化石样本数量一下子翻了一番。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总领队孙革教授认为,此次发现的龟化石群数量丰富且保存完整,实属罕见。此次发现龟化石的地点在一座小山丘接近顶部的区域内。其中最完整的龟壳化石长度大约2
- 古蚊化石中首次发现血液成分
迄今为止,作为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的标志之一,那只吸满血的蚊子化石仍被认为是小说杜撰的产物。然而研究人员如今第一次在一只曾经狼吞虎咽的雌蚊化石的腹部发现了血液的痕迹。由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DaleGreenwalt率领的研究小组,在10月15日出版的《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告了这一化石发现。尽管科学家之前也曾发现过疑似的吸血昆虫化石,但这些生物的食性大部分是依据它们的解剖学特
-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首次发现古人类肢骨化石
图为出土的古人类股骨化石。资料图片本报郑州7月20日电(记者崔志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灵井许昌人遗址,在出土两颗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之后,日前,又首次发现两块古人类肢骨化石。肢骨中一件为左侧股骨远端后面残片,另一件为左侧股骨近端残段,股骨头的骨松质上有啃咬痕迹。据专家介绍,此次发掘出的这两件古人类化石均属未成年个体,且可能属同一个体。肢骨化石是自2005年发掘以来的首次发现。这次发掘
- 山东诸城将投资15亿元建设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
记者从正在山东诸城召开的2010年山东诸城国际白垩纪陆相生态系统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山东诸城将投资15亿元建设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为把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文化优势和产业优势,有“中国龙城之称的山东诸城市提出对全市恐龙化石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并在恐龙涧建设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项目规划面积6000亩,其中核心区1500亩,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一园两城三大基
- 科研人员发现动物胚胎状化石具细胞分化新证据
中新网南京9月25日电(田雯)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通过对近千余片薄片的观察,发现了数百余枚保存了内部微细结构的动物胚胎状化石,同时发现了其内部细胞具有分化的特点,这也成为了动物胚胎状化石具细胞分化的新证据。产自中国贵州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约6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是研究多细胞真核生物早期演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化石以磷酸盐化的形式保存了精美的细胞结构。《
- 吕君昌专访:此次化石新发现解决了翼龙性别鉴定之谜
推想。现在这个100多年以来科学界悬而未决的难题,终于被攻克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博士主持,浙江自然博物馆和英国雷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与蛋保存在一起的雌性翼龙化石。这一发现为判别这些已绝灭的飞行爬行动物的性别提供了直接证据,也解释了为何有的翼龙会有那独特的、鲜艳的头骨脊(头冠)。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今年1月21日的《科学》杂志上。《北京科技报》:此次发现的翼
- 非洲琥珀化石内发现9500万年前昆虫
无翅蚂蚁黄蜂的祖先椤跳虫泛古陆的解体北京时间4月7日消息,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最近在非洲发现的几块琥珀化石内惊现9500万年前的昆虫和植物。这一珍贵的发现,使科学家们有机会一窥当时非洲的风貌,那时开花植物在地球各地繁茂生长,而动物世界也正在努力适应改变的环境。据了解,被封存在琥珀中的有今天蜘蛛、黄蜂、蕨类植物的祖先,不过最有价值的是一块无翅蚂蚁琥珀化石。这一化石对遍布全球的蚂蚁是如何起源的
- 非典型“民科”郑晓廷:门外汉率一群恐龙攻占《科学》
孔子出生地约一个小时车程的这个小镇上,郑晓廷一手建立了天宇博物馆。在这个外观酷似人民大会堂的宏伟建筑里,收藏有总数高达39万件古生物和矿物标本。踩着大理石台阶进入大厅后,迎面就是一只十多米高的恐龙骨架模型。事实上,这里总共收藏有1106只恐龙的化石标本,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此外,原始鸟类的收藏达2328件。博物馆的展品陈列面积达28000平方米,在28个展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淋浊门]化石汤
治砂石淋。熟地(一两)茯苓玄参萸肉(各五钱)米仁麦冬泽泻(各二钱五分)水煎服。五剂轻。十剂愈。二十剂全愈。《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石部]松化石
唐书∶仆骨东境康于河,断松投之,辄化为石,其色佳,谓之康于石。录异记∶婺州永康县山亭中有枯松,因断之,误坠水中化为石,取未化者试于水,随亦化焉,其所化者枝干乃皮与松无异,但坚劲。博物志云∶松本石气,石裂受沙即产松,松至三千年更化为石。与地纪∶宋建炎间,遂宁府转运使衙门后圃有松石,外犹松树,而中化为石。又重庆府永川县有石松坪,有松花石,石质而松理,或二三尺许,大可合抱,然不过相望数山有之,俗呼雷烧
- 《惠直堂经验方》:[附怪症门]肉化石
一人浑身生泡。如甘棠梨。破则出水。内有石一片。如指甲大。其泡复生。抽尽肌肉。不可《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补中化石汤治疗肾石病165例
【摘要】目的观察补中化石汤治疗肾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采用补中化石汤治疗;对照组81例采用石淋通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49例,好转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痊愈40例,好转1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补中化石汤,诸药合用,能够补中化石,疗效较好。 关键词肾结石补中化石汤 肾石病是指一些晶体物质
- 山东诸城发现世界首例恐龙180度转向行迹化石
图为恐龙180度转向行迹化石。(资料图片)本报讯(记者赵秋丽光明网记者李志臣通讯员傅汝强)两排直径约为30厘米的恐龙足迹化石,在早白垩纪时期的岩壁上形成了一道180度的弧形,这道奇妙的弧形上共有28个恐龙足迹。日前在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棠棣戈庄境内发现的这组恐龙足迹化石,呈现180度半圆形状,恰好保存了恐龙转向的全过程,是世界首例,被恐龙专家称为“恐龙足迹拐弯化石。专家称,此次发现对于深
- 泰国发现2.5亿年前东南亚最古老恐龙化石
恐龙骨架还原模拟图据“中央社网站9月8日报道,生物学家在泰国东北部的黎府发现东南亚最古老的草食性蜥脚恐龙化石,古生物学家认为,这种恐龙约高4米、长10米,存活在约2亿5000万年以前的三叠纪。据报道,泰国矿物资源部古生物学家最近在黎府一处地点发现约30片恐龙化石,包括肋骨、颈部、脊椎与尾部等,是东南亚地区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2007年,生物学家发现第一片化石,但泰国矿物资源部花了三
- 唐红丽:分子生物学研究现代人起源应跳出“盲人摸象”状态
84岁高龄的吴新智一直从事古人类学研究,致力于从古人类化石中探寻中国人的起源。早在1998年,他就提出中国人是本土“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论断。针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界提出的“东亚人起源于非洲”假说,他一直坚决反对。 分子生物学关于时间的计算公式存在太多主观假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对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人类起源的结论作何评价? 吴新智:分子生物学研究现代人起源在方法上存在漏洞。21世纪初国内
- 恐龙时代哺乳动物化石首现毛发内脏
本报讯人们关于古生物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硬组织(骨骼、壳体和牙齿)的化石遗迹。如今,一个来自恐龙时代的保存精致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各种软组织,包括皮肤、软毛和体刺的信息,甚至包括石化的外耳残留物。这一发现将哺乳动物内脏和保存完好的皮毛的最早记录向前推进了6000多万年,同时表明远古皮毛与体刺的形成同今天的哺乳动物没有差别。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美国诺曼市奥克拉荷马大学古脊椎动物学家RichardC
- 我国发现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化石
右图为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的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A下颌骨前面;B下颌骨左侧面;C下颌骨上面;D下颌联合中部激光扫描断面;E、F两枚牙齿的颊侧面和近中面)近20多年来,现代人起源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现代人的祖先究竟出自非洲,还是在不同的地区独立演化、融合而来?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出自非洲说和“多地区进化说,则更是争议的焦点。解决这一争议的关键之一,
- 美丽化石见证地球史前生命大爆发
狄更逊水母化石:发现于南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山。斯普里格蠕虫化石:发现于南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山。古菌化石:发现于俄罗斯白海。北京时间8月2日消息,据美国纽约时报7月28日报道,190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史密森学会秘书查尔斯·沃尔科特(CharlesWalcott)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伯吉斯山口发现了迄今最重要、最著名的化石宝库之一。沃尔科特挖掘的伯吉斯页岩石块中含有化学记录历史上许
- PNAS:东亚早期现代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6万年
近20多年来,现代人起源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相互对立的“出自非洲说”和“多地区进化说”处于争论中。寻找已经具有现代人基本解剖特征的早期现代人(earlymodernhuman)化石是论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过去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年代大多较晚或年代不能确定。2002年发现于周口店田园洞距今4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曾被认为是东亚地区最古老的早期现代人。200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
- 第一根骨头缘何诞生?
最近,一系列保存了7.5亿年的古化石被挖掘出来,化石带出来一系列掩藏在时光里的新结论,科学家们从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角质化的生物结构,那是生物首次进化出将矿物质转化为坚硬身体结构的能力。正是在此基础上,地球上的生物逐渐开始长出骨骼、壳、牙齿和头发,从而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动物王国,甚至整个地球的生物。 这些古老的化石来自加拿大育空省,由哈佛大学的地球科学家弗朗西斯#8226;麦克唐纳(Francis
- 中科院PNAS:另类的胚胎研究
多细胞动物的出现高级动物进化的开始,何时地球上开始出现多细胞动物,这一直是个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研究员领衔的科学家最近发现的化石胚胎可能解开这个谜题,相关成果文章ComplexembryosdisplayingbilateriancharactersfromPrecambrianDoushantuophosphatedeposits发表在PNAS上。陈均远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
- 古脊椎所等在许家窑人类牙齿化石形态研究中取得进展
》(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Anthrop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博士等与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研究中心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许家窑人类牙齿化石形态。该项研究扩展了目前学术界对晚更新世早期化石人类形态变异范围的认识,提供了古老型人属成员与现代人并存的证据。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于山西省与河北省交界处的许家窑地点的人类化石包括顶骨、颞骨、枕骨、上
- 生物质能源前景光明
化石能源是目前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2006年全球消耗的能源中化石能源占比高达87.9%,我国的比例高达93.8%。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化石能源本世纪将被开采殆尽。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新增大量温室气体CO2,同时可能产能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因而,开发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目前正在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在化
- 蝶变郑晓廷矿老板成古生物学家
,今年59岁。文/本报记者肖欢欢图/天宇博物馆供图天宇博物馆位于距山东曲阜80多公里的平邑县。虽然是座小县城,但这家博物馆却建得气势恢宏,这里收藏着39万件古生物和矿物标本,其中包括1200件恐龙的化石标本,因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矿长爱收藏4亿元建成最大博物馆来过博物馆的人多数都被这里的“宝贝”震慑住,游客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在哪里弄到这么多古化石?”让更多游客
- 日本研究人员在台湾发现亚洲第4类猿人
中新网1月28日电据日本媒体28日报道,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英国科学杂志网络版刊文,称在中国台湾近海海底发现的人类颚骨化石属于生活在19万至1万年前的新种类猿人。研究小组认为该类猿人是与北京猿人、爪哇猿人、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人并列的“亚洲第4类猿人。据悉,这几类猿人均不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但却可以证明古代人类在亚洲各地发生了多样的进化。由于化石是在或曾为陆地的澎湖列
- 科学家发现3000万年前布满蠕虫洞的鲸鱼骨骼化石
岁的鲸鱼肋骨碎片上有很多被Osedax骨虫凿出的小孔。北京时间4月23日消息,据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大约3000万年前,一种相貌奇特的蠕虫钻进死亡鲸鱼的骨头里。现在科学家首次发现这批上面布满虫洞的鲸鱼化石。6年前,有人根据在加利福尼亚州近海大约9485英尺(2891米)深的海面下发现的生活在鲸尸上的样本,第一次描述了这些所谓的“骨虫,这种蠕虫属于Osedax属。去年相关人士宣布了发现这些
-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古老“大猫”
化石的研究显示,早在600万年前,与今天的雪豹类似的大型猫科动物便已经徘徊于喜马拉雅山脉了。这种名为Pantherablytheae的史前动物遗骸将豹属猫科动物的出现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0万年,同时也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大型猫科动物起源于亚洲。 研究人员此次在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发现的骨骼至少代表了3个个体。美国纽约市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脊椎生物学家JackTseng指出,其中一具最完整的化石
- 科学家重建30亿年前基因组化石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化石有助于古生物学家编写自那时起的生命进化史,但要绘制出早于寒武纪的30亿年前的生命图景,还非常困难。因为寒武纪前的软体动物细胞很少留下化石印记,但这些早期的生命却留下了一些微小的化石:DNA。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利用现代基因组,在一系列基因进化规则之下重新构造了古老的微生物,并鉴别出了许多跟氧气有关的新基因,首次提出可能是氧气的出现导致了“太古
- 新疆哈密首次发现三维保存的翼龙蛋及大量雌雄翼龙化石
图5天山哈密翼龙生态复原图(赵闯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领导的新疆哈密科考队与哈密合作,通过近十年的野外考察,在哈密地区发现一新的白垩纪翼龙动物群。这一翼龙化石分布区不但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三维保存的翼龙蛋和雌雄个体共生的翼龙化石遗址。国际刊物《现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于6月5日在线刊发了古脊椎所汪筱林和巴西国家博
- 新疆发现侏罗纪时代乌龟墓场:每平米36只
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大约1800个侏罗纪时代的乌龟骨骼化石,它们的化石都聚集在一起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大约1800个侏罗纪时代的乌龟骨骼化石,它们的化石都聚集在一起。这些乌龟化石是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学家们将发现地点称作“骨床,这里的乌龟壳化石一个接着一个叠加在一起。大约1.6亿年前,这些乌龟可能是在一个非常
- 德国科学家破解“全新”古人类化石DNA序列
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成功破解了2008年在西伯利亚发现的古人类指骨化石中蕴含的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研究显示,这枚指骨化石不属于已知的古人类。这意味着除穴居人和智人外,在同一时期可能生活着另一种古人类。发现德新社5日报道,这枚指骨化石2008年在西部利亚南部阿尔泰山丹尼索沃洞穴中发现。这枚化石被包裹在距今3万年至4.8万年的岩石层内,属于一名6岁左右的“儿童”。德国马克斯
- 液化石油气中毒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改变,探讨液化石油气(LPG)中毒后脑组织的损坏情况。方法采用大鼠液化石油气中毒模型,动物分别于中毒后1、3、7、14、21、28d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NSE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液化石油气中毒后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核浓缩,结构不清,随中毒浓度增加,细胞核
- 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车间空气中液化石油气
法对液化石油气和芳烃不能分离。本文选用聚乙二醇PCG6000[2]作为通用柱使液化石油气和芳烃良好分离,分别检测,取得满意效果。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上海分析仪器厂1102型色谱仪,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CDMC-2A色谱数据处理机。正戊烷(分析纯)、苯(分析纯)、甲苯(分析纯)。1.2色谱条件色谱柱:不锈钢柱2m×3mm5%PEG6000/6201(60~80目)。柱温:
- 生物能源时代让农产品和能源搭桥
“农田作物有可能逐渐取代石油成为获得从燃料到塑料的物质来源,‘黑金’也许会被‘绿金’所取代。”《今日美国》里的一篇文章这样说。 传统的加工工业是以化石资源为原料和能源进行的,面对化石资源日益枯竭的窘境,世界正孕育着一场用生物可再生资源代替化石资源的资源战略大转移。一个全球性的产业革命正在朝着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正在开发的燃料乙醇、多聚乳酸、多聚氨基酸、
-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发现恐龙时代隐翅虫新物种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黄迪颖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找到了与恐龙同时代的1.65亿年前光滑隐翅虫的新种化石,这是中国找到的最古老的光滑隐翅虫化石之一。更为奇特的是,经历了1.65亿年漫长的岁月,这种隐翅虫几乎容颜未改,看不出太多进化的痕迹。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地学杂志GondwanaResearch上。南京专家发现1.65亿年前的“新物种黄迪颖研究员告诉记者,
- 英怀特岛发现新鳄鱼物种头骨化石
分,它展示了用于粉碎软体动物外壳的一排牙齿。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2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科学家们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这种鳄鱼与恐龙一并生活在1.26亿年前,它长有尖锐的牙齿。两名化石收藏者分别发现了两块鳄鱼化石的头骨碎片,且发现时间相距三个月。这两块碎片均发现于英国怀特岛,拼凑起来长11厘米,根据推测这种动物从鼻子到尾巴大约61厘米长。鳄鱼头骨的后半部分碎片是由收藏家戴安娜&m
- 科学家发现东亚最早古人类暴力行为化石证据
记者11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副研究员吴秀杰与南非及美国学者合作对距今13万年的广东马坝人头骨化石表面痕迹进行研究发现,造成损伤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之间的暴力行为。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东亚地区最早的人类之间暴力行为以及受伤后长时间存活的化石证据,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据介绍,1958年发现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山的人类头骨化石是华南地区最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