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融合术

目录

1 拼音

huán shū zhuī róng hé shù

2 英文参考

Spinal fusion of atlas-axis

3 手术名称

寰枢椎融合术

4 别名

寰枢融合术

5 分类

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6 ICD编码

81.0104

7 概述

寰枢椎融合术用于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6.5.1-1~3.26.5.1-4)。

寰枢椎融合术

8 适应证

寰枢椎融合术适用于:

1.无移位寰枢椎骨性及韧带损伤,表现为上颈椎不稳定,而寰枢椎后结构完整。

2.上颈椎类风湿性脊柱炎,寰枢椎不稳定者而又不伴脊髓压迫。

3.虽有寰枢椎脱位,但具有可复性,复位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4.齿状突基部不稳定性骨折。

5.因齿状突先天性畸形(如齿状突发育不良和缺如)所致的环枢椎脱位。

6.因局部慢性感染,类风湿等疾病所致的黄韧带断裂的松弛所致的环枢椎不稳定。

9 禁忌证

1.急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无合并脊髓神经损伤。

2.创伤性的寰枢椎关节不稳,但无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或脱位,寰枢椎间距<4mm。

3.创伤后颈部疼痛、头疼可以逐步缓解者。

10 术前准备

1.环枢关节脱位一旦确诊,即应绝对卧床,颅骨牵引复位,择期或早期手术治疗。

2.颈1、2结核在牵引复位的同时,应全身抗结核治疗,待咽后壁脓肿吸收后再手术。

3.症状重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要行牵引。

11 麻醉和体位

可采用局麻或全麻,全麻插管应避免颈部过屈和过伸位。侧卧和俯卧位均可,俯卧位时,头部应用神经外科头架支撑,便于调整头部位置和麻醉管理。在牵引下使头轻度伸展,屈曲容易发生颈椎再脱位。位置摆好后,还可拍侧位X线片,进一步检查体位是否合适(图3.26.5.1-5)。

12 手术步骤

1.皮下及椎板表面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等渗盐水溶液,可减少术中出血。后正中切开,从枕骨粗隆向颈4延伸切口,显露棘突和椎板,骨衣下分离显露环椎后弓和颈2椎板。自骨面轻柔地剥离软组织,环椎后弓中线两侧的暴露范围,成人不能超过1.5cm,儿童不能超过1cm,以免损伤椎动脉(图3.26.5.1-6)。

2.将环椎后弓和颈2棘突基底和两侧椎体凿成粗糙面。植骨固定可选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仔细分离环枕膜和环椎后弓下缘,用18不锈钢丝双折成环,从下向上穿过环椎后弓,再将穿过环椎后弓下的钢丝环向下反折,套住枢椎棘突基部(图3.26.5.1-7)。从髂后上棘切取3cm×4cm植骨块,下缘中部剪去一块,使其能嵌在枢椎棘突上,两侧各剪一切迹,用于钢丝固定,防止骨块移动(图3.26.5.1-8)。

(2)仔细剥离暴露环椎后弓,从骨面清除所有软组织,仔细保护环枢膜的前纤维。用动脉瘤针在环椎后弓中线两边导入缝线,再过枢椎椎板,借助此线导入20不锈钢丝。从髂骨切取2.5cm×3.5cm骨片修成两块,植于环椎与枢椎之间,绑紧钢丝,防止骨块移动(图3.26.5.1-9,3.26.5.1-10)。也可绑一整块植骨,或环椎后弓下钢丝穿过枢椎棘突绑钢丝固定(图3.26.5.1-11~3.26.5.1-13)。

(3)如果环枕间隙太小,套过钢丝有困难者,可于环椎后结节两侧用布巾钳钻孔,把钢丝穿过小骨孔,再将植骨块钻两个小孔进行钢丝绑紧固定(图3.26.5.1-14,3.26.5.1-15)。

(4)Mixter和Osgood用筋膜或钢丝环扎行环枢椎固定(图3.26.5.1-16)。

3.冲洗伤口,分层缝合组织,留置负压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1.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术前和术中均采用牵引制动,术后继续牵引至伤口愈合。

2.X线复查固定满意,拆线后去除牵引,改用颈胸石膏固定或颈胸支具固定12周。以后应用石膏或皮革围领固定至牢固愈合。

14 注意事项

1.枕颈部和上颈椎系高危险、高难度手术部位之一,故必须熟悉解剖,操作剥离应轻柔,耐心。

2.手术体位要固定牢靠,保持中定位或轻度伸展,避免屈曲位加重脊髓压迫。

3.游离寰椎后弓时必须在骨膜下进行。

4.贯穿钢丝时,应将钢丝头端弯成一定弧度,以引导器协助穿过。

5.植骨床和移植骨块两者都必须以松质骨面相对接触,并紧密相嵌以确保骨性融合。

6.如术中发现寰椎向前方有移位,不可用器械贯穿的钢丝强行复位,此时,可将头部略后伸以求得较好复位,如不能复位即应原位植骨融合。

7.脊髓损伤是最严重的损伤,只要按操作程序和原则进行,则可以完全避免。

8.椎动脉损伤,可大出血立即死亡。必须严格限制后弓显露范围,仔细操作,可以避免发生。

9.术后卧于石膏床上,3周后改为头颈胸石膏至8周,拆除石膏后再以颈托保护2~3个月,直至移植骨完全融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