肓之原

目录

1 拼音

huāng zhī yuán

2 概述

肓之原:1.脖胦(气海);2.关元。[1]

3 气海穴的别名·肓之原

肓之原指脖胦,即气海穴的别名[1]。《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胦。”

穴位气海
汉语拼音Qihai
罗马拼音Chihai
美国英译名Vapor Sea
各国代号中国CV6
日本6
法国莫兰特氏VC6
富耶氏VC6
德国KG6
英国Cv6
美国Co6

气海为经穴名(Qìhǎi CV6,RN6)[2]。出《脉经》。别名脖胦(《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季胦(《针灸学》(南京)),丹田(《脉经》),下肓(《针灸甲乙经》),肓之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下气海(《针灸学》(南京))。属任脉[2]。气海是肓的原穴[2][3]。气即元气,海乃深大也,此穴为元气汇聚之处,故名气海[3]。气海穴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便秘,疝气,经闭,虚脱,胃脘胀痛,呃逆,呕吐,泻痢不禁,水谷不化,闭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产后腹痛,早泄,滑精,癃淋,癥瘕,中风脱证,中暑,虚劳羸瘦,四肢厥冷,五脏气虚,腰痛,厥逆,尿路感染,肠梗阻,下腹疼痛,中风脱症,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四肢力弱,奔豚,失眠,肠炎等。

3.1 气海穴的别名

脖胦(《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季胦(《针灸学》(南京)),丹田(《脉经》),下肓(《针灸甲乙经》),肓之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下气海(《针灸学》(南京))。

3.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腴。《脉经》: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针气海。

3.3 穴名解

气即元气,海乃深大也,此穴为元气汇聚之处,故名气海[3]

气,为人体呼吸出入之息,指人身的元气与各种气病。海,广大深远之意。穴居脐下1.5寸,为先天元气之海。《针灸聚英》:“男子生气之海。”《医学入门》:“主一身气疾。”《黄帝内经灵枢·阴阳清浊》谓“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故《营卫生会》谓:“气出于下焦。”因此人身之生气出于脐下,充塞周身。《管子·心术》:“气者,身之充也。”充,塞也,无处不至也。《黄帝内经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乃是指膻中为上气海而言。上下相应,气有泉源,自然川流不息矣。按海字之义,又可喻为事物广泛,作无边无际解之。试观海水之化云升腾,降为雨露,即天地间之气化循环也。在人身凡属气息升降失调,其治皆以本穴为主。裴廷辅治一气逆患者,呃咯不休,先刺膻中,微取之,以开行气之路,再刺本穴,使引上逆之气下达脐下,立即生效。犹导川入海,则水不横逆矣。古人定膻中为气会者,盖以后天之气鼓荡于胸,以促脐下之气相与送迎,即老子之喻元气升降,犹橐萮也。[4]

《道藏》服元气法,略谓气海与两肾相属,肾属水,气与水互为子母。水在人身为阴,独阴不能升化,必须济之以阳。心属火,火在人身为阳。《书经·洪范》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合之人身阴阳不可偏盛。人之饮食、呼吸、寐寤、动静,只是调停自身水火而已。故养生家以心意之阳,下降肾宫,而温存以守之,则犹天日之阳下照江海。阴水得阳火之照射,则化气升腾,云行雨施,泽被大地。其于人身则正气流行,邪气自不干搅。视此水火升降,则知地天之所以为泰也。在医理上,亢热之症,得辛凉而汗解者,即水火交而得既济也。亦即《内经》:“身若燔炭,汗出而散”之义也。若稍涉辛温,则犹浇油救火矣,则其为败必可致也。王太仆谓:“寒之不寒,是为无水,热之不热,是为无火。”三复斯言,可发深悟。[4]

养生家以动静调寒热,以寒热平水火,同此一理。宋代大儒邵康节,冬不炉,夏不扇,盖即深得此理,而善调自身水火者也。[4]

3.4 特异性

气海是肓的原穴[4][4]

3.5 所属部位

下腹[5]

3.6 气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5]

气海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6]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6]

气海穴在任脉的位置

气海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气海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气海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气海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3.7 气海穴的取法

在脐下1.5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仰卧位,先取关元,当脐中与关元连线中点处,腹白线上取穴[7]

3.8 气海穴穴位解剖

气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3.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肤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7]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8]

3.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8]

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8]

3.9 气海穴的功效与作用

气海穴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的功效。

气海穴有补气理气,益肾固精的作用[8]

“气海”义为诸气汇聚之处,故有补气、调气之功,本穴位居下焦“丹田”部位,主要对肝、脾、肾三脏之气亏虚和真气不足所产生的气虚之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说明本穴多主治与气虚有关的病证。[9]

气海穴为先天元气汇集之处,具有益气调气、温中补肾的作用,故多用于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之虚证。以及中焦、下焦之虚寒证。[9]

气海穴居脐下,为先天元气之海。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各类气证。存调补下焦、补肾益气、振阳固精之功。[9]

气海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苟气海处不作吸引,则中气不能达于脐下。男子腹呼吸,全赖气海为之鼓荡,乃有吐纳也。养生家调息,绵绵若存动而愈出者,全在于此。故养生家以本穴为大气所归,犹百川之汇海者。又以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畅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故中医常云,气为血之帅。[9]

3.10 气海穴主治病证

气海穴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便秘,疝气,经闭,虚脱,胃脘胀痛,呃逆,呕吐,泻痢不禁,水谷不化,闭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产后腹痛,早泄,滑精,癃淋,癥瘕,中风脱证,中暑,虚劳羸瘦,四肢厥冷,五脏气虚,腰痛,厥逆,尿路感染,肠梗阻,下腹疼痛,中风脱症,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四肢力弱,奔豚,失眠,肠炎等。

气海穴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等[9]

气海穴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9]

气海穴主治胃脘胀痛,呃逆,呕吐,腹痛,泄泻,泻痢不禁,水谷不化,便秘;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产后腹痛,阴挺;阳痿,遗精,早泄,滑精;癃淋,遗尿;癥瘕,中风脱证,疝气,中暑,虚劳羸瘦,四肢厥冷,五脏气虚,腰痛[9]

气海穴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以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9]

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崩漏,带下,阴挺,中风脱症,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奔豚,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

气海穴具有强壮作用[9][9][9]。为保健要穴[9]

3.11 刺灸法

3.11.1 刺法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9]

斜刺向下进针1~1.5寸,局部有酸胀感,并可向外生殖器放射[9]

直刺1~1.5寸[9]

直刺1~2寸[9]

注意:

膀胱充盈时,不宜向下斜刺过深,以防损伤膀胱[9]

孕妇慎用[9]

3.11.2 灸法

可灸[9][9],如药物天灸[9]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9]

艾炷灸3~7壮;温灸10~3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瘢痕灸[9]

《类经图翼》:孕妇不可灸。

3.12 气海穴的配伍

气海配血海,有补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经散瘀的作用,主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

气海配小肠俞,有行气化浊的作用,主治带下,淋浊。

气海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有行气通经,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痛经,血崩,血淋。

气海配三阴交,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主治白浊,遗精,下腹痛,经少。

气海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治血崩[9]

气海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气海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治遗溺[9]

气海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9]

气海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治月经不调[9]

气海配中脘、膻中,治反胃呕吐[9]

气海配中极、白环俞、肾俞,治妇女赤白带下[9]

气海配肾俞、肺俞,治虚喘[9]

3.13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针灸甲乙经》:少腹疝,卧善惊,气海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水泄利,灸气海百壮三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脐下冷气上冲,心下气结成块,状如覆杯,小便赤涩,妇人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恶露不止,绕脐疗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治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慎如常法。

《针灸资生经》:以为元气之海,则气海者,盖人元气所生也。

《针灸大成》:主伤寒,饮水过多,腹胀肿,气喘,心下痛,冷病面赤,脏虚气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奔豚七疝,小肠膀胱肾余,癥瘕结块,状如覆杯,腹暴胀,按之不下,脐下冷气痛,中恶,脱阳欲死,阴证卵缩,四肢厥冷,大便不通,小便赤,卒心痛,妇人临经行房羸瘦,崩中,赤白带下,月事不调,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疗痛,闪着腰痛,小儿遗尿。

《胜玉歌》: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医宗金鉴》:一切气疾,阴证痼冷及风寒暑湿,水肿,心腹膨胀,胁痛,诸虚癥瘕。

《普济》: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一切气疾,久不瘥皆灸之。

《类经图翼》:昔柳公度曰: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气佐喜怒,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

3.14 气海穴研究进展

3.14.1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针刺气海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急慢性肠炎、菌痢、泄泻、便秘等症状减轻,康复加快,提示对肠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9]

有实验证明,每日针刺“气海”、“关元”、“足三里”,实验性猴菌痢的机体中产生抗体,较对照组早4d,其凝集效价较对照组高2倍多。[9]

另据报道,针刺菌痢患者的气海、天枢等穴,可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针后3d,达到高峰。[9]

3.14.2 治疗精子缺乏症

针刺气海,对精子缺乏症有一定治疗作用。[9]

隔姜灸气海穴,对精子缺乏症有效[9]

3.14.3 对垂体-肾上腺素功能的影响

对垂体-肾上腺素功能有一定影响,浅刺温针气海、关元穴,可使尿17-羟类固醇含量增加,嗜酸性白细胞减少。[9]

3.14.4 对肾脏功能的改善

针刺气海穴对肾脏功能改善较明显,可使肾炎患者的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较针前增多,尿蛋白减少,高血压下降,这种效应一般可维持2~3小时,个别可达数日。[9]

4 关元穴的别名·肓之原

肓之原为经穴别名,即关元[9]。《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穴位关元
汉语拼音Guanyuan
罗马拼音Kuanyuan
美国英译名Pass Origin
各国代号中国CV4
日本4
法国莫兰特氏VC4
富耶氏VC4
德国KG4
英国Cv4
美国Co4

关元为经穴名(Guānyuán CV4,RN4)[10][11]。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别名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利机(《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精露(《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命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气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脖胦(《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肓之原(《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下肓(《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属任脉[11][11]。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11][11][11]。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11]。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4.1 关元穴的别名

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

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

次门(《针灸甲乙经》)

大中极(《针灸资生经》)

丹田(《针灸资生经》)

关原(《灸法图残卷》)

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

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

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利机(《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精露(《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命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气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脖胦(《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肓之原(《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下肓(《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4.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4.3 穴名解

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11]

关,是闭藏之意。亦为枢机开合之关。元,气之始也,指元气。本穴位居脐下3寸,正当丹田,是处为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以其该处为人之根元,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医经精义》云“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故名关元。“关”与“元”喻以重要之意。[11]

4.4 特异性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11][11][11]

关元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11][11][11]

4.5 所属部位

下腹[11]

4.6 关元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11]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仰卧取穴[11]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11]

关元穴在任脉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4.7 关元穴的取法

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仰卧取穴[11]

仰卧位,于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下2/5与上3/5的交点处,腹白线上取穴[12]

4.8 关元穴穴位解剖

关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12]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12]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12]

4.9 关元穴的功效与作用

关元穴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的功效。

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作用[12]

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当“肾间动气”之处,别名“丹田”,为保健要穴[13]

关元穴邻近膀胱和胞官,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可治疗妇科病、男性病及小便异常[13]

关元穴乃小肠募穴,可泌别清浊,通利二便,治疗二阴病[13]

关元穴位于元气交会之处,可培补元气、回阳救逆,治疗元阳虚衰证、中风脱证、羸瘦无力,以及因虚所致眩晕等虚劳之证[13]

关元穴内应小肠、膀胱和子宫的底部,具有大补元阳、温肾、散寒之功,主治真阳不足、脏腑虚惫等证,以及妇科病、男性病和小便异常等[13]

4.10 关元穴主治病证

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13]

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13]

关元穴主治  腹痛,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尿闭,遗尿,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阴挺,阴痒,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遗精,阳痿,早泄,白浊;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水肿,黄疸,消渴,心悸[13]

现代又多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等[13]

关元穴主治中风脱证,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以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13]

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关元穴有保健、强壮作用[13][13]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5~1寸[13][13],局部有酸胀感[13],可放射至外生殖器和会阴部[13]

直刺1~1.5寸[13]

直刺1~2寸[13]

注意: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13]

针前排空小便[13]

孕妇慎用[13][13][13]

4.11.2 灸法

可灸[13][13]

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13]

可灸,如药物天灸,或用间接灸,或温灸至局部温热舒适,艾炷灸壮数多累计百余壮,强身保健可采用瘢痕灸[13]

4.12 关元穴的配伍

关元穴配中极治小便频数[13]

关元穴配带脉、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13]

关元穴配命门、肾俞、太溪、百会治阳痿[13]

关元配阴陵泉,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气癃溺黄,黄带阴痒。

关元配太溪,有补益肾气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痛。

关元配涌泉,有补肾气,行水气的作用,主治滑精,腰痛,气淋。

关元配中极、阴交、石门、期门,有调达肝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痞满。

关元配心俞,温补心阳,治心悸[13]

关元配肾俞、三阴交,治阳痿、遗精、早泄[13]

关元配三阴交、地机,治痛经[13]

关元配合谷、足三里、气海,治中风脱证[13]

关元配隐白、血海、足三里,治崩漏[13]

4.13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针灸甲乙经》:足三阴、任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关元主之。胞转不得溺,少腹满,关元主之。暴疝,少腹大热,关元主之。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脐下疗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沥,小便处痛,状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尿,妇人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经冷。

《针灸大成》:主积冷虚乏,脐下绞痛,渐入阴中,发作无时,冷气结块痛,寒气人腹痛,失精白浊,溺血,七疝,风眩头痛,转脬闭塞,小便不通,黄赤,劳热,石淋,五淋,泄利,奔豚抢心,脐下结血,状如覆杯,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绝嗣不生,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

《太平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类经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畜血之处。

《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席弘赋》:小便不禁关元好。

4.14 关元穴研究进展

4.14.1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艾灸家犬“关元”能增加肾血流量、肾小球过滤率,以及Ca2+、Cl-、 K+的排泄,对膀胱张力有明显调整作用,故对遗尿的治疗有显著效果。有人灸家犬“关元”,发现其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平均血压都有明显增加,但心率不增加。[13]

4.14.2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针刺中极、关元、大赫等穴,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促进作用,可引起血浆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改善迟发排卵,对男子精子缺乏症也有一定疗效。艾灸小鼠“关元”,可使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增加。[13]

针刺家兔关元穴,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分泌增加[13]

4.14.3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关元可使肿瘤患者免疫力增强。如给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直接灸“关元”,结果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肿瘤组织坏死程度亦较对照组轻,细胞分化程度好,淋巴细胞浸润较多;对肝脏腺苷三磷酸酶反应及葡萄糖-6 -磷酸酶反应接近正常,均较对照组反应强。艾灸“关元”可延长肿瘤鼠的生存期。[13]

艾灸小鼠关元穴,隔日1次,每次2壮,10次后能延长接种HAC瘤细胞小鼠的存活期。

针灸关元穴可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并具有抗癌作用。组织学观察,艾灸关元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可延长接种HAC(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后的小鼠存活期。艾灸关元,可使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增加,免疫反应增强。艾灸关元,确能改善老年动物的免疫状态,提高免疫力,从而产生抗衰老作用,施灸后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每搏指数稳定增加,动脉血每分钟氧运输指数和混和静脉血氧分压也呈相应增加。[13]

4.14.4 增加机体代偿能力

现代研究证实,刺灸关元氧摄取率明显降低,氧耗量明显增高,故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

4.14.5 增高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狗或猴抗体效价

针刺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狗或猴的“关元”,可使抗体效价增高[13]

4.14.6 治疗尿潴留

关元捻针,可使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尿潴留患者逼尿肌收缩[13]

4.14.7 治疗老年性阴道炎

配复溜、三阴交,行弱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2~3天。

4.14.8 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

隔姜面饼灸,每次灸30分钟,每5日灸1次。

4.14.9 治疗痛经

配三阴交,针关元时针尖向下,针后加艾炷灸,以小腹部有热感为度。

4.14.10 治疗遗尿

取关元透中极,配百会,行中强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针后灸关元。

4.14.11 抗休克

艾灸关元对休克患者的血压及体温均有升高作用。

灸刺关元穴,对实验家兔因组织胺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组织胺引起的家兔实验性休克,有抗休克作用。艾灸关元可增加兔的心输出量,不增加心率,减轻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以及钠、钾离子的排泄。

5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2.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5.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5.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3-37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1.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3-374.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9.
  11. ^ [1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0.
  12. ^ [12]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1-372.
  13. ^ [13]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1-37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