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1 拼音
huáng shuǐ chuāng ·shǔ shī rè yùn zhèng
2 英文参考
impetigo with pattern of summerheat-dampness heat amassmen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黄水疮·暑湿热蕴证(impetigo with pattern of summerheat-dampness heat amassment)是指暑湿热邪,蕴于肌肤,以脓疱密集,脓痂色黄,周围有红晕,糜烂面鲜红,多有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滑数为常见症的黄水疮证候[1]。
4 症状
黄水疮·暑湿热蕴证患者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5 辨证分析
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6 治法
7 方药
黄水疮·暑湿热蕴证可用清暑汤加减治疗。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以泻滞导热。
8 关于黄水疮
黄水疮(impetigo)为病名[2]。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黏疮[2]。是指以皮肤脓疱、结痂、破流黄水,浸淫成疮,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1]。为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2]。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脓疱、脓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可并发肾炎及败血症,应与水痘、脓窝疮相鉴别。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利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详见黄水疮条。
9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黄水疮·暑湿热蕴证
-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二诸疮肿门]诸疮
煎候干巴豆黑。去之不用。以油调硫黄、轻粉涂之。搽令热为佳。《普济方》明·永乐四年朱橚公元1406年...
- 更多古籍中的黄水疮·暑湿热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