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黄仁(iris)为中医眼科解剖名称,眼睛结构之一[1]。出《银海精微》。又名眼帘(《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睛帘[1]、虹彩(《眼科易和》)。西医称为虹膜。黄仁位于晶状体与睫状体之前,角膜后,中央有圆孔的环形色素膜样组织,将眼球前端空间腔分为前房和后房[2]。其色因人种而异,我国多为黑褐色。
4 黄仁的组织结构
黄仁根部与睫状体相连,表面有很多精细条纹,呈放射状排列,称为虹膜纹理。纹理与纹理之间呈凹陷,称隐窝。虹膜中央有一圆孔,约2.5~4毫米,称瞳孔、瞳神。距瞳孔缘约1.5毫米处有一环形锯齿状隆起环,称虹膜卷缩轮。虹膜的颜色因人种而异,白色人种色素少,虹膜色浅,呈浅黄或浅蓝色,有色人种色素多,虹膜色呈深棕褐色。
瞳孔直径约2.5~4毫米。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前者受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子L开大;后者受副交感神经(动眼神经纤维)支配,使瞳孔缩小。瞳孔受光刺激时即缩小,这种运动称为对光反射。虹膜的宅要功能是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而使瞳孔缩小或开大,以调节眼内的光线强度,保证视网膜成家清晰。
正常瞳孔的大小,因年龄、屈光、生理状态等情况而异。老人和婴儿较小,儿童和少年时期最大,以后又逐渐变小;近视眼瞳孔大于远视眼;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开大,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缩小。
黄仁内血管丰富,其感觉神经来源于第V对脑神经眼支的分支,故虹膜炎症时引起疼痛。
5 黄仁与脏腑的关系
黄仁居风轮之里层,内应于肝,肝胆相表里,故病变常与肝胆有关[1]。
6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黄仁
- 《银海精微》:[卷上]小儿通睛
物惊心,遂成惊风之症。风热伤肝魂不应目,风邪上壅黄仁不成关锁,瞳仁开,惟直视不辨人物,致眼通睛,通者...
- 《银海精微》:[卷上]辘轳展开
貌,辘轳展开而大者,此胆肾之水散焉,瞳仁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仁小,黄仁缩则瞳仁大,人不知瞳...
- 《银海精微》:[卷下]五脏要论
不住,服利药未效,有热火退可用。当归龙胆汤治眼中黄仁生黄白翳,从下而上。此候多是火旺也,人若患此,此...
-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目为物所伤
。积血紫青。撞破白仁。伤其硬壳。此不为害。惟撞破黄仁风轮。血灌瞳神。与水轮混杂。是为利害。或虽不破。...
- 《银海精微》:[卷上]漏眼脓血
觉昏闷,四肢如劳,五脏多积风热壅毒,攻充于黑睛、黄仁生出毒疮,灌溉水轮控血,溃烂流脓。治法∶宜葱艾入...
- 更多古籍中的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