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人参汤

目录

1 拼音

huáng qí rén shēn tāng

2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黄耆人参汤

2.1 处方

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生地5钱,熟地5钱,麦冬2钱(去心),五味1钱半,天冬3钱(去心),黄柏1钱半(盐水炒),炙草1钱半。

2.2 功能主治

气虚阴火发厥,脉软数者。

2.3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2.4 各家论述

元气虚衰,不能收摄阴火,而神明失其主宰,故昏昧无知,卒仆发厥焉。人参扶元气以摄火,黄耆补中气以退热,生地滋阴壮水,熟地滋肾补阴,麦冬清心润肺,天冬润肺益阴,五味子收耗亡之气,炙甘草缓上炎之火,黄柏以清相火之上逆也。使阴火下潜,则元阴完复,而神志清灵,虚热无不退矣。此补气摄火之剂,为气虚火厥之专方。

2.5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

3 《伤寒总病论》卷六:黄耆人参汤

3.1 处方

黄耆半两,人参半两,半夏半两,陈橘皮半两,麦门冬半两,当归半两,赤茯苓半两。

3.2 制法

上为粗末。

3.3 功能主治

安胎。主妊娠伤寒,服汗下诸药,热已退,觉气虚不和者。

3.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下阿胶末1小匕。温与之,每日3-4次。

3.5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六

4 《脾胃论》卷中

4.1 方名

黄耆人参汤

4.2 组成

黄耆1钱(如自汗过多,更加1钱),升麻6分,人参5分(去芦),橘皮5分(不去白),麦门冬5分(去心),苍术5分(无汗更加5分),白术5分,黄柏3分(酒洗),炒曲3分,当归身2分(酒洗),炙甘草2分,五味子9个。

4.3 功效

助元气,理治庚辛之不足。

4.4 主治

脾胃虚弱,上焦之气不足,遇夏天气热盛,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软,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乃阴阳气血俱不足,故或热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视物(目荒)(目荒)无所见,小便频数,大便难而结秘,胃脘当心而痛,两胁痛或急缩,脐下周围如绳束之急,甚则如刀刺,腹难舒伸,胸中闭塞,时显呕哕,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强,腰、背、胛眼皆痛,头痛时作,食不下,或食入即饱,全不思食,自汗尤甚,若阴气覆在皮毛之上,皆天气之热助本病也,乃庚大肠、辛肺金为热所乘而作。痈疽脓血大泄,败臭痛甚者,及溃后虚而发热或作痛,少寐。

4.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远或空心稍热服。

4.6 加减

如心下痞闷,加黄连2分或3分;如胃脘当心痛,减大寒药,加草豆蔻仁5分;如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2分或3分;如头痛,目中溜火,加黄连2分或3分,川芎3分;如头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川芎各3分,藁本、生地黄各2分,细辛1分;如气短,精神如梦寐之间,困乏无力,加五味子9个;如大便涩滞,隔1-2日不见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生地黄、麻子仁泥各5分,桃仁3枚(汤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药勿再服;如大便又不快利,勿用别药,少加大黄(煨)5分;如不利者,非血结血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人必显风证,单血药不可复加之,止常服黄耆人参汤药,只用羌活、防风各5钱,二味(口父)咀,以水4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1服便止;如胸中气滞,加青皮(皮薄清香可爱者)1分或2分,并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气,此病本元气不足,惟当补元气,不当泻之;如气滞太甚,或补药太过,或病人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更加木香、缩砂仁各2分或3分,白豆蔻2分,与正药同煎;如腹痛、不恶寒者,加白芍药5分,黄芩2分,却减五味子。

4.7 用药禁忌

忌酒、湿面、大料物之类及过食冷物。

5 《证治汇补》卷七

5.1 方名

黄耆人参汤

5.2 组成

黄耆、人参、白术、陈皮、甘草、当归、麦冬、五味、生地、黄柏、熟地、天冬。

5.3 主治

煎厥。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