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huāng mén
2 英文参考
Huāngmén BL51[中国针灸学词典]
huāngmé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5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5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肓门 | ||
汉语拼音 | Huangmen | ||
罗马拼音 | Huangmen | ||
美国英译名 | Organ Gate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BL51 | |
日本 | 51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46 | |
富耶氏 | |||
德国 | B46 | ||
英国 | B46 | ||
美国 | BI51 |
肓门为经穴名(Huāngmén BL5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肓即盲膜,门即门户,三焦卫气“熏于肓膜”,此穴与三焦俞平,故名肓门[1]。肓门穴主治胸、腹疾患:如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气攻两胁,痞块,便秘,腹痛,乳疾,现又多用肓门穴治疗胃炎,乳腺炎,脾肿大,胃痉挛,胃炎,腰肌劳损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妇人乳余疾,肓门主之。
5 穴名解
肓即盲膜,门即门户,三焦卫气“熏于肓膜”,此穴与三焦俞平,故名肓门[1]。
肓,《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载“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此处指腹部之肓膜。门,指其有如诸肓门户之意。《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腴”,《难经·六十六难》:“五脏原者,三焦之所行。”《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熏于肓膜。”张隐庵曰:“络小肠之脂膜谓之肓。”本穴上有膏盲,下有胞肓,前有肓俞,与三焦俞平,在十三椎旁,是三焦之气出入之处,三焦为阳气之父。本穴由脊背透连脐腹,与膀胱经之肓俞相应,犹上下前后诸肓穴之门户,即全身脂膜之总纲也,意谓本穴连通广泛也。《黄帝内经素问》:“肓之原,根于背上,生于肝系。”意本穴内应肓原,犹肓原外达之门也。穴当其处,因名肓门。[2]
6 所属部位
腰部[3]
7 肓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肓门穴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下,旁开3寸[4][5]。
肓门穴位于腰区,第一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
肓门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肓门穴在腰部的位置
肓门穴在腰部的位置
肓门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8 肓门穴的取法
肓门穴位于腰区,第一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
俯卧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肓门穴[7]。
9 肓门穴穴位解剖
肓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分布着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皮肤由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参看三焦俞穴)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胸背神经和第1、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及第1腰背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第一腰动、静脉后支[5]。
10 肓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肓门穴有通调肠胃、化滞消痞之功,如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肿等症均可取之[2]。
11 肓门穴主治病证
肓门穴主治胸、腹疾患:如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气攻两胁,痞块,便秘,腹痛,乳疾,现又多用肓门穴治疗胃炎,乳腺炎,脾肿大,胃痉挛,胃炎,腰肌劳损等。
肓门穴主治胸、腹疾患:如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气攻两胁、痞块、便秘等[1]。
肓门穴主治腹痛,痞块,便秘等[5]。
肓门穴主治腹痛、便秘、乳疾、痞块[8]。
肓门穴主治腹痛,便秘;乳疾,痞块[6]。
现又多用肓门穴治疗胃炎、乳腺炎、脾肿大等[1]。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便秘;
其它:乳腺炎,腰肌劳损。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斜刺0.5~0.8寸[6][8][1],局部有酸胀感[6],可向两侧腰部放散[6]。
12.2 灸法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3 肓门穴的配伍
肓门配梁门、梁丘,有理气活血,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痛,便秘。
14 特效按摩
经常揉按肓门穴可预防消化不良[7]。
15 文献摘要
《针灸大成》:主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下痛,大(便)坚。
16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2.
-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3]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0.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2.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3.
-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8]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5.
古籍中的肓门
- 《经穴汇解》:[卷之二]背腰部第四
附分。魄户。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十三也。类经金鉴作三寸半下皆...
- 《经穴汇解》:[卷之六经脉流注第十]足太阳膀胱经
户。膏肓。神道。。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过髀枢。(环跳)循髀外从后...
- 《刺灸心法要诀》:[卷四膀胱经文]膀胱经分寸歌
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会仓穴已分,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甘秩边,背部三行...
- 《灵枢经脉翼》:[卷下]足太阳膀胱经歌
穴下循神堂膈内七椎数魂门第九近阳纲意舍前行取胃仓肓门又勒接志室胞肓直抵秩边藏灵枢第十篇云其支者从膊内...
- 《素问经注节解》:[外篇卷之六]气府论
分、魄户、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十三也。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项内...
- 更多古籍中的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