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黄麻叶
2.1 出处
《纲目拾遗》
2.2 拼音名
Huánɡ Má Yè
2.3 来源
为橡树科植物黄麻的叶。夏、秋季采。
2.4 原形态
黄麻(《本草图经》),又名:络麻(《便民图纂》),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苏(《医方集听》)。
一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无毛。叶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整齐粗锯齿,最下部2齿伸长为尾状裂片;叶柄长1~3.5厘米;托叶线形,长约5~8毫米。花小,数朵生于叶脓内,花梗很短;萼片5,淡紫色;花瓣5,黄色;雄蕊多数,子房5室。蒴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顶端不具喙,有纵棱、皱纹及小疣状突起,成熟时5瓣裂。花期夏季。果期10~11月。
2.5 生境分布
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各省普遍栽培。
2.6 化学成份
叶含黄麻甙、矢车菊素单糖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具有苦味的黄麻酮、黄麻属醇、黄麻醇甙,黄麻醇甙是黄麻醇甙元的葡萄糖甙。此外,还含有0.4%KCl和少量的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
皮含矮牵牛素单糖甙和矢车菊素单糖甙。
2.7 性味
②《陆川本草》:"味淡微苦,性平。"
2.8 功能主治
①《纲目拾遗》:"治气症,心疼,肚痛,痢疾,痞结。"
③《陆川本草》:"排脓,生肌。治疮痈,脓疱。"
2.9 黄麻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2.10 附方
①治血崩:黄麻叶连根捣烂,酒煎露一宿,次早服之。(《年希尧集验良方》)
②治腹痛,痢疾:鲜黄麻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黄麻叶的方剂
- 杨花散
割开肉上敷之。制备方法:上为末,黄麻根、蓖麻子根、芋艿叶三味打汁拌南星四味,晒干,再研极细末听用。...
- 更多用到中药黄麻叶的方剂
古籍中的黄麻叶
- 《本草纲目拾遗》:[卷四草部中]黄麻叶
之。治血症∶集验取叶同虎杖龙芽用。血崩∶集验用黄麻叶连根捣烂,酒煎露一宿,次早服之。气症心疼肚痛,...
-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宜忌类]外麻药方
夏(三钱)南星(三钱)闹羊花(一钱)黄麻根汁芋艿叶汁蓖麻根汁三叶汁拌药晒干,须拌七次共为末,醋调敷...
-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虫部]黄麻梗虫
;如用生者,须以葱藏。治疔程林即得方∶用黄麻梗内虫,以葱叶包贮,挂风头令干,将疔疮挑破,以麻虫少许...
- 《江氏伤科学》:[秘传方]八厘宝麻药
(第二十)川乌草乌蟾酥半夏南星黄麻花闹杨花共等分研末,苎叶汁拌末晒干,再研末收好,每服八厘酒下。《江...
-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宜忌类]内麻药方
雄黄(二钱)蟾酥(七分)芋叶(七分)半夏(一钱)黄麻花(五分)共为末敷肉上。《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
- 更多古籍中的黄麻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