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huáng ěr shāng hán ·rè xiàn xīn bāo zhèng
2 英文参考
cold-attack due to purulent ear with pattern of heat sinking into pericardium[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cold-attack due to purulent ear with pattern of heat sinking into pericardium)是指热陷心包,以耳内流脓臭秽,耳痛、头痛剧烈,高热不退,颈项强直,呕吐,嗜睡,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黄耳伤寒证候[1]。
4 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的症状
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患者耳内流脓日久,或流脓臭秽黑腐,耳痛,突然脓液减少,出现憎寒壮热,头痛如劈,高热不退,颈项强直,呕吐,心烦躁扰,神志不清、嗜睡或神昏谵语,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2][1]。
与热陷营血证比,多了神志不清、嗜睡或神昏谵语等症状。
5 证候分析
热入心包为主,故神明被扰,出现神志不清、嗜睡或神昏谵语等症状[2]。
6 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6.1.2 方药
可用清营汤[备注]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配合安宫牛黄丸[备注]《温病条辨》、至宝丹[备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紫雪丹[备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治疗,以清营汤清心热,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以加强清心开窍之力[2]。
6.2 外治法
1)清除耳道内脓液:可用消毒棉签揩净。若脓液较粘稠,可先用稀白醋液或3%双氧水洗涤。清除耳道内的积脓,有利于脓液流出,也有利于使用药物。[3]
2)滴耳: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湿去脓作用的药液滴耳,如黄连滴耳液,或用新鲜虎耳草捣汁或入地金牛根磨醋滴耳,每天5~6次。[3]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疳》:“外俱用酱茄内自然油滴之,俟脓净换滴耳油,时时滴入,肿消生肌自愈。滴耳油,核桃仁研烂,拧油去渣,得油一钱,兑冰片二分,每用少许,滴于耳内。”
3)吹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敛湿去脓作用的药物吹耳,如烂耳散、红棉散等,吹药前应先将耳道内脓液及残留药物清除干净,每次吹入药散也不宜过多,以免药散堆积耳道,妨碍脓液引流而引起不良效果。[3]
《临证指南》:“外用龙骨、五倍子、乳香、枯矾、血余炭,等分为末,捲净吹之”
7 黄耳伤寒患者的护理
黄耳伤寒病情变化迅速而危重,故护理上尤其要注意密切观察及详细记录病情的变化,必要时可由专人守护,以便及时进行处理[2]。
如患者呕吐或有痰涎,要将呕吐物、痰涎清除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2]。
8 黄耳伤寒的预防
及早防治脓耳,是预防黄耳伤寒的关键,脓耳患者,有头痛、呕吐、神志变化等情况出现,要及早处理,以免病情转向严重。
预防脓耳的关键是提高抗病能力[3]。小儿患麻疹、疫喉痧等疾病后,抵抗力降低,容易罹患本病,更要注意预防,发现耳部症状,及时进行诊治,以免致成流脓[3]。
乳儿哺乳体位不当,也易引致本病,故要戒除卧位哺乳的习惯,以免由于乳汁滥入耳窍诱发本病[3]。
另外,避免污水入耳,有水入耳时,要及早拭抹干净,保持耳道的清洁卫生[3]。
脓耳初起者,要及早彻底地进行治疗,以免迁延日久演变成慢性,或变生他证[3]。
因眼睑闭合不良,露出白睛,可戴防尘眼镜,或用纱布块覆盖,以防灰尘入眼,引起染毒[4]。
9 脓耳患者日常保健
脓耳的护理,要注意经常将耳内脓液清除干净及正确使用滴耳、吹耳药物,滴耳、吹耳前清除脓液及停积的药粉,滴耳时宜侧卧,患耳向上,滴入药液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能达患处,并停留较长时间。吹耳药物宜研成极细粉末,每次吹入不宜过多,防止堵塞耳道,妨碍引流。另外,密切观察病情尤要注意流脓、头痛、发热、神志等症状变化,预防或及时发现脓耳变证。[3]
在饮食上要少食蛋类、豆类制品及其他引发邪毒的食物[3]。
患脓耳而耳膜穿孔未愈者,应禁忌游泳,以免水入耳中,加重病情[3]。
10 关于黄耳伤寒
黄耳伤寒(cold-attack due to purulent ear otogenic intracranial infection)为病证名[5]。出于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又称黄耳类伤寒[2]。是指以耳内流脓、高热如焚、头痛如劈、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神志不清等为主要表现的脓耳变证[1]。是脓耳失治变证中的重候[2]。由脓耳邪毒壅盛,入于营血,扰乱心神或引动肝风而致[2]。若治之不及时,每可危及生命,故应密切注意病情发展,及时积极进行抢救[2]。
有关黄耳伤寒的病源及症状描述,早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风入于肾之经也,不治流入肾,则卒然变脊强背直,成痉也。若因痛而肿生痈疖,脓溃邪气歇,则不成痉。所以然者,足少阴为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上焦有风邪,入于头脑,流至耳内,与气相击,故耳中痛,耳为肾候,其气相通,肾候腰脊,主骨髓,故邪流入肾,脊强背直。”
黄耳伤寒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中耳炎颅内并发症的危重阶段[2]。
详见黄耳伤寒条。
11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 [2]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25.
- ^ [3]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21.
- ^ [4]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24.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34.
治疗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的穴位
- 心包俞
、耳鸣。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证》:热病气穴……四椎下间主膈中热。《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阴俞
、耳鸣。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证》:热病气穴……四椎下间主膈中热。《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厥阴俞
悸等症。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证》:热病气穴……四椎下间主膈中热。《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阙俞
、耳鸣。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证》:热病气穴……四椎下间主膈中热。《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腹募穴
相应脏腑的病证。募穴表两侧募穴正中募穴肺——中府心包——膻中胆——日月胃——中脘脾——章门小肠——关...
- 更多治疗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的穴位
治疗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的方剂
- 至宝丹
科》卷六方之至宝丹主治痘疮脾胃虚寒,肢冷不食,伏陷不起。附注:戌粮至宝丹(《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 救相汤
,黄芪15克,当归9克,菟丝子6克。功能主治:温心包,举阳痿。主肾虚惊怯,心包虚寒,阳事不举。用法用...
- 去来汤
半夏一钱。功效主治:主治气虚而微感寒湿之邪,邪冲心包,心痛忽作忽止,一日十数遍,饮食无碍,昼夜不安。...
- 连翘栀豉汤
(分作2次冲)。功能主治:清宣包络,疏畅气机。主心包气郁之证。各家论述:以清芬轻宣心包气分之主药连翘...
- 犀羚镇痉汤
翘、金银花、玄参、生地、人中黄、生甘草。主治:大人、小儿感证,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用法用量:水煎服。...
- 更多治疗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的方剂
治疗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的中成药
- 至宝丹
科》卷六方之至宝丹主治痘疮脾胃虚寒,肢冷不食,伏陷不起。附注:戌粮至宝丹(《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 安豚丹
远志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心肾之虚,温命门、心包之火,去脾经之湿。主心包、命门二经之火衰,外感寒...
- 局方至宝丹
要方剂。局方至宝丹的适应证:适用于温邪内热,传入心包引起的神昏肢冷、谵语妄言、热盛痉厥、小儿急热惊风...
- 紫雪丹
。紫雪丹的功能主治:清热开窍,止痉安神。用于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
- 万氏牛黄清心丸
:《疫喉浅论》卷下之万氏牛黄清心丸主治疫喉热邪内陷心包,神糊谵狂。用法用量:每服1丸,竹叶、灯心汤...
- 更多治疗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的中成药
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相关药物
- 注射用盐酸表阿霉素
应的药物治疗无效);(2)对目前或既往接受纵隔、心包区合并放疗的病人,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潜在危险可能...
- 盐酸多西环素胶囊
少数病人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心包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加重,表皮剥脱性皮炎并不...
- 盐酸氮芥注射液
,尤其是霍奇金病的治疗,腔内用药对控制癌性胸腔、心包腔及腹腔积液有较好疗效。【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每...
- 盐酸多西环素片
少数病人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心包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加重,表皮剥脱性皮炎并不...
- 注射用盐酸表阿霉素
应的药物治疗无效);(2)对目前或既往接受纵隔、心包区合并放疗的病人,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潜在危险可能...
- 更多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刺灸心法要诀]心包络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心包原络应刺病,面红目赤笑不休,心中动热掌中热,胸腋臂手痛中求。【注】[1]心包里之原穴大陵,三焦表...
- 《金匮方歌括》:[卷六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
。使其从枢以外出也。头不痛但烦者。风邪内郁。扰动心包之热。心包火炽。血液必伤。故主以三黄汤。取地黄之...
- 《辨证录》:[卷之四]狂病门(六则)
见妄言如见鬼状,又是阴症,何也?阳明之火盛,由于心包之火盛也。阳明属阳,而心包属阴,心包与阳明之火,...
- 《大小诸证方论》:[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久病心痛方
气不可干犯,犯则立死。经年累月而痛,邪犯心包络也,但邪有寒热苍术(二钱)白术(五钱)当归(一两)肉桂...
- 《疡医大全》:[卷十八颈项部]痈门主论
证生于项胁,形类结核,发长缓慢,渐增肿,色红,乃心包络寒痰,脾气郁结而成。治宜温和,舒郁化坚。《疡医...
- 更多古籍中的黄耳伤寒·热陷心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