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踝尖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内踝尖[1],是足两踝之一。见《类经图翼》。
内踝尖为经外奇穴名(nèihuáijiān EX-LE8)[2][3]。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3]。主治小儿四五岁不语,霍乱转筋,牙痛,脚气,脚内廉转筋,诸恶漏,扁桃体炎,乳蛾等。
经外奇穴足两踝亦称内、外踝尖[4]。其位置,《备急灸法》载,在“足两踝尖”[4]。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4]。
3 拼音
nèihuáijiān
4 代号
EX-LE8
5 踝尖的别名
踝尖(《类经图翼》),吕细(《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6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治小儿四五岁不语,灸足内踝各三壮。
7 踝尖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内踝尖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3]。
《备急灸法》载,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4]。
经外奇穴——内踝尖的位置
经外奇穴——内踝尖的位置
8 踝尖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侧卧位,在内踝的最凸起处取穴[5]。
9 踝尖穴穴位解剖
内踝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内踝内膜。分布有股神经的隐神经和胫前动脉、内踝前动脉以及胫后动脉。
10 踝尖穴的功效与作用
内踝尖穴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
11 踝尖穴主治病证
内踝尖穴主治小儿四五岁不语,霍乱转筋,牙痛,脚气,脚内廉转筋,诸恶漏,扁桃体炎,乳蛾等。
内踝尖穴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脚内廉转筋、诸恶漏、扁桃体炎等[2]。
足两踝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等[4]。
内踝尖穴主治齿痛;小儿四五岁不语,乳蛾;霍乱转筋;脚气,脚内廉转筋[5]。
12 踝尖穴的配伍
13 刺灸法
宜灸[5]。
一般灸3~5壮[2]。
14 文献摘要
《备急灸法》:孔真人治霍乱转筋,及卒然无故转筋欲死者,灸足两踝尖各三炷。
《针灸大成》:内踝尖二穴……灸七壮。治下片牙痛及脚内廉转筋。
《类经图翼》:踝尖,在足内踝尖上。主治下牙痛,内廉转筋,脚气寒热。灸七壮,或针出血。
1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7.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0.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5.
- ^ [5]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04.
古籍中的踝尖
- 《针灸集成》:[卷四]足部
外踝尖上三寸主治外转筋可灸七壮或刺出血踝尖在足内踝尖上主治下牙痛○又曰脚足转筋不忍内筋急内踝尖七壮...
- 《针灸集成》:[卷一]别穴
端是穴主治中风证灸(七壮)营冲二穴一名营池在足内踝前后两边池中脉主赤白带下小便不通针(三分)灸(三...
- 《类经图翼》:[卷十经络(八)]奇俞类集
三寸。主治外转筋,可灸七壮,或刺出血。踝尖在足内踝尖上。主治下牙痛,内廉转筋,香港脚寒热,灸七壮,...
- 《医学纲目》:[卷之十二·肝胆部诸痹]行痹(即走注疼痛)
于痛处,灸三七壮,佳。〔《怪》〕白虎历节风痛∶两踝尖(在内外两踝尖灸之)。浑身疼痛,往来上下无常∶阳...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经穴发明]取穴尺寸图说
准。如四肢尺寸,手肘内曲泽穴至经渠为一尺,足膝至踝尖为一尺六寸,踝尖至地为三寸,亦不独以中指为法也。...
- 更多古籍中的踝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