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炭

目录

1 拼音

huái huā tàn

2 英文参考

stir-baked FLOS SOPHORA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槐花炭为槐花的炮制品。槐花的炒法宋代已有,见《苏沈良方》等。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1]。槐花炭外表焦褐色[1]。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涩性增加,以凉血止血力胜[1]。用于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痔疮出血等出血证[1]

4 槐花炭的炮制方法

宋代有微炒(《太平圣惠方》)、炒黄黑色(《苏沈良方》)、炒焦(《史载之方》)、麸炒(《圣济总录》)、地黄汁炒(《产育宝庆集》)[1]

明代增加了烧灰存性(《济阴纲目》)、酒浸炒(《炮炙大法》)[1]。同时还论述了炮制作用,如“若止血炒黑”(《炮炙大法》);“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凉大肠炒香”(《本草原始》)[1]

清代多沿用炒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炭等[1]

净槐花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枝梗,筛去灰屑[1]

槐花炭的炮制方法: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净火星,炒干,取出凉透[1]

5 槐花炭的性状

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花瓣黄色或黄白色,体轻[1]。味微苦[1]。花蕾(槐米)卵圆形或椭圆形[1]。花萼黄绿色,上方为未开放的黄白色花瓣,内呈黄褐色[1]。质轻[1]。味微苦涩[1]

槐花炭外表焦褐色[1]

6 槐花的性味归经

槐花味苦,性微寒[1]。归肝、大肠经[1]

7 槐花的功效与主治

槐花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能[1]。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槐花生品以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1]。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1]。如治疗肠胃湿热,胀满下血的槐花散(《丹溪心法》);治杨梅疮、下疳的槐花蕊(《新方八阵》);治肝阳眩晕、头痛(如高血压),可单用煎水代茶饮,或与豨莶草、钩藤等合用(《中药临证应用》[1]

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有杀酶保苷的作用[1]。其清热凉血作用次于生品[1]

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涩性增加,以凉血止血力胜[1]。用于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痔疮出血等出血证[1]。如治久痢出血不止,无腹痛和里急后重症状的槐花散(《洁古家珍》)[1]

8 槐花炭的炮制作用

槐花生品以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1]。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1]。如治疗肠胃湿热,胀满下血的槐花散(《丹溪心法》);治杨梅疮、下疳的槐花蕊(《新方八阵》);治肝阳眩晕、头痛(如高血压),可单用煎水代茶饮,或与豨莶草、钩藤等合用(《中药临证应用》[1]

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涩性增加,以凉血止血力胜[1]。用于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痔疮出血等出血证[1]。如治久痢出血不止,无腹痛和里急后重症状的槐花散(《洁古家珍》)[1]

9 槐花炭的炮制研究

本品主要含芦丁(Rutin),槐花米甲、乙、丙素(Sophorin A、B、C),槲皮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槐花皂苷Ⅰ、Ⅱ、Ⅲ(Kaikasaponin Ⅰ、Ⅱ、Ⅲ)等[1]

关于槐米的炮制研究,国内外都做了很多工作[1]。炒槐米的主要作用是杀酶保苷,因为温度不高,时间不长,所以破坏了酶,保存了苷,一般炒后芦丁含量略有增加[1]。若温度增高,时间增长,芦丁的含量则随之降低[1]

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是肯定的,可为什么能增强呢?过去一直认为是鞣质增加而止血作用增强,并有芦丁转化为鞣质之说[1]。但后来发现鞣质降低止血作用也增强,遂又深入研究[1]。归纳起来槐米炭的止血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鞣质增加而止血  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一般在190℃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1]

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  后来发现正常炒炭,鞣质降低止血作用也很好[1]。研究首次发现槲皮素有止血作用,经含量测定,槲皮素确实有增加,国外学者测定炒炭品是生品的1.5倍,国内学者测定炒炭品是生品的3倍或10倍[1]。槲皮素的增加是肯定的[1]。由此解释了槐米炒炭鞣质降低止血作用也增强的原因[1]

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  在研究槐米炭中槲皮素止血的同时发现,总有一种干扰物质,对抗槲皮素的止血作用,经进一步跟踪分离,发现这种抗止血成分是异鼠李素[1]。炒炭后异鼠李素的含量几乎减少一半[1]。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1]

10 槐花炭的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防潮[1]

11 参考资料

  1.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3-10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